日本前首相安倍遇刺身亡后,网络上即传出其安保团队六人集体剖腹自尽的消息;尽管这个说法纯属杜撰,但是切腹自尽的所谓日本“武士道”精神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000多年前的日本京都(当时叫平安京),权倾一时的名门望族“藤原氏家族”里出现一个恶棍。藤原义白天过着体面、优雅的贵族生活,晚上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京都捕快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查清此事。
公元989年一天夜晚,藤原义被跟踪他的武士发现。大批官军包围了藤原义的住宅,准备将他生擒。官兵们冲进去时,发现藤原义房门大开。他袒胸露腹、盘腿坐在正屋,膝上一柄雪亮的武士刀;正悠然地吹着一支箫、萧声异常凄凉。官兵们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不敢贸然上前。
只见他一曲吹罢,拿起武士刀和酒,把酒倒在刀上、再用抹布抹掉;然后用刀尖对着自己、用力刺入腹部。将腹部一字切开后,再用刀尖将自己内脏挑出来扔向官军。随后,鲜血喷涌、倒地而死。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切腹自尽。
藤原义的死法令人骇异、做法离经叛道。但这种方式后来却成了日本武士的标准自杀仪式。
大化革新(645年6月)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自己和领地的安全,把一些农民训练成了专门负责保卫的武士。随着武士势力的出现和加强,11世纪初期、日本开始形成超越庄园范围的区域性武士团体。无数武士聚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武士团。
武士团成员在战场上的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维系武士团存在和发展的支柱理念。这些观念,逐渐演变成武士所信奉的“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也就是后来的“武士道”。
在最具影响力的武士道修养书《叶隐闻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武士道,乃求取死若归途之道。”这句话说得很明白,武士其实就是个求死的存在。
失败后切腹自尽,是日本武士最出名的典型行为。日本武士认为,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现。日本武士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们相信人的灵魂寄宿于肚腹中。战死的武士,灵魂直接升天;苟活下来的,要让灵魂升天、就得切开肚子释放灵魂。
大家都知道,日本这几年流传到我国一个单词叫“腹黑”,意思是说一个人内心阴暗、喜欢使坏。这个词语,其实和中国人说的“心黑”意思一样。中国人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真情时,常常说“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日本武士则是选择破腹自杀,以表达自己的赤诚和忠心。
有人认为,“切腹自尽”能够成为日本武士道最具代表的行为,和他们将樱花和鲤鱼视作自己的象征有关。樱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有句谚语“花为樱花,人则武士”。单个樱花很美,成片樱花聚在一起更漂亮。这点和日本武士道推崇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武士爱的不是自己的国家、而是自己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以是忠君爱国为标准,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
在中国的很多故事里,都有武士在受命刺杀他人时、结果被感化而放弃刺杀的情节,如“陈世美和秦香莲”中的韩琪。这在日本是不可能的;中国人追求忠于自己的信仰,日本人追求忠于一个人或一个团体。
还有一点,日本武士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盛开时,而是凋谢时。樱花花期很短,一夜之间满山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最高精神境界。
日本武士道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绽放美的极致;即使死,也要果断离去、毫无留恋的结束自己,正如落花一瞬、凄美壮观。
除了樱花,鲤鱼也是日本武士的象征。人们宰杀鲤鱼时,习惯于从鱼腹下刀;而鲤鱼面对切腹,能够一动不动的忍耐,直至死亡。日本武士认为:自己也应像鲤鱼一样,无畏无惧地坦然面对死亡、默默地忍耐一切痛苦。
如去年轻时一度曾经以为:日本武士失败后之所以选择切腹自杀,是因为输不起、失败后无地自容。现在知道了,这种认识是错的。日本武士选择像鲤鱼那样切腹而亡,对他们来说是在追求一种荣耀、一种属于武士的荣耀。
但是,切腹自尽实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实施时,不是简单地将刀刺入腹部、将自己杀死就算完,而是有很多讲究、要有仪式感。
具体说来,切腹的方式有下面三种:
- 一、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横切一刀;再从下至上,直切一刀、达到心脏,成为十字形。
二、腹部横切一刀,立即用刀向心窝刺入,再用力向下拉,呈十字形。
三、腹部横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断自己咽喉。
切腹时,尽管极端痛苦,但也必须忍住痛苦、不出一声。同时,还要保持意识清醒,做到:
- 第一、尸体不倾斜、要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仪。
第二、腹上刀痕不许皱折。
第三、双膝合拢,如松开、就表示修养不够。
第四、切腹后,所用武器要放置妥当,不能随意丢弃一旁。
一个著名的事例是,日本二战战败后、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选择了切腹自尽。他采用的是标准十字切,但是切腹后还是没有死,于是就自己在胸口、脖子上补了几刀。但他仍然活着,并且意识十分清晰。
军医赶到时,大西泷治郎的房间已成血泊,他本人成了血人,但仍示意军医不要救他。大西泷治郎一直从凌晨两点,挣扎到傍晚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切腹时间长达15个小时。
切腹者在切腹的过程中实在太过痛苦。很多“切腹人”在切腹自杀时,会找一位助手、帮自己尽快死亡,以避免忍受长时间痛苦折磨。这个助手被称为“介错人”(kaishakunin)。
“介错”中的“介”字,来自于中文,意思为辅助。介错人多为切腹自杀者的亲友。当切腹自杀者实施到中途、由于剧痛而无法自行完成时,介错人就会把其斩首。实施过程是这样:
- 切腹者事先和介错人确定好何时斩首。切腹开始后,切腹者揭开身上穿的和服,拿起刀剑,捅进自己腹部;首先从左至右的切割,然后向上切第二刀,让肠脏流出。
切出第二刀时,介错人要抱首、将剖腹者脖子斩下,但又不能全斩断、头和脖子要保持些牵连。日本人认为脑袋掉了的人不会进入神社,成为孤魂野鬼。如果介错人把握不好,就会名声受损。
日本进入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后,切腹自杀渐渐成了一个象征性的仪式。为避免切腹者的痛苦,很多时候,用以切腹的武士刀被改为扇子或木刀,切腹者用它在肚子上比划一下,介错的刀就下来了。这样的“切腹”就是所谓的“扇子切(扇腹)”。这只是名义上的“切腹”,实际等于斩首。
武士道精神,影响的不只是日本武士,而是整个日本整个社会。有学者认为:一直到今天,虽然武士道在形式上没落了,但其思想和思维已深入到日本人的灵魂。
1968年,日本著名文学家三岛由纪夫组织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声称要传承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恢复天皇的权利。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三岛由纪夫于1970年11月25日实施了政变计划。
当天,他交付了《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随后,带领4名盾会成员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将师团长绑架为人质。接下来,三岛在总监部阳台向800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呼吁“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以恢复天皇的权利。但是,他没有得到任何人响应。
三岛只得从阳台退入室内,按照日本武士道的传统仪式,实施切腹自杀。他在额际系上了写著“七生报国”字样的头巾,用白色的布将预备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紧紧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个很大的伤口,肠子从伤口流了出来。
随他同来的两位盾会成员之一的森田必胜用名刀“关孙六”为三岛进行介错,但连砍数次都未能成功。三岛由纪夫难忍痛楚,曾试图咬舌自尽。
第四次介错,改由学习过居合道(日本刀术)的盾会成员古贺浩靖执行,终于成功。
旧时的日本还有一个传统,当武士切腹自尽或者被敌军俘虏后,他的妻子会选择自杀。妻子的自杀也有自己的仪式,叫做“自害”(jigai);其手法非常类似于用刀切腹部。据说,一直到今天,在日本的情侣间还有切腹殉情的事情发生。
在我国国内,曾几何时、出现过一些“哈日”的声音鼓吹武士道,声称中国人应该向日本学习武士道。他们不知道,类似东西、我国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庄子·外物》里记载了一件事情:“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苌弘是周敬王的大夫,因为遭谗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剖腹开膛而死。三年后,他的血都化成了碧玉。
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聂政也是剖腹而死。他受韩国大夫严仲子所托,刺杀了韩国的相国侠累。完成任务后,怕牵累家人,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这些人物无疑都是武士道“切腹自尽”的鼻祖。
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之武士道》,论述了武士道不是日本首创、独创,而是源自中国。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十分残忍的自杀方法、后来就在中国慢慢地消失匿迹了。但是,传到了日本,却一时大行其道起来。
究其实质,武士道实际是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其彰显的内容愚蠢、愚昧、愚忠,对生命毫不尊重,是一种落后的、应该被淘汰的思想;不仅不值得学习,也不值得推崇。如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