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近日,66岁的苏州市民程先生(化姓)在结束加拿大之旅后返回苏州,历经了12小时的返程,在下飞机时突发短暂晕厥,并伴有轻微胸闷感,程先生当时并未在意。但随后几天,程先生的右腿逐渐开始肿胀并伴有疼痛,直至胀痛难忍,这才来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完善检查后,程先生被诊断为静脉血栓栓塞症,即俗称的“经济舱综合征”。
据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凶险的疾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统称。程先生在12小时的漫长飞行途中,在狭小的空间里缺乏活动,全身的血液循环变慢;加上飞机上的湿度低、低气压环境,容易丢失水分;同时饮水减少,导致血液稠度增加。时间一长,血液在腿部静脉内异常凝结,变成血块。血栓形成后,随静脉血液循环流到肺动脉堵住血管,发生了肺栓塞。
“血栓可导致肺部血液供应中断,严重影响气体交换,迅速引发缺氧和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猝死。下机时患者出现短暂晕厥和胸闷,其实正是肺栓塞的危险信号。”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桑宏飞表示。为此,医院相关团队采用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影像学引导,将一根细长的导管精确地送入程先生血栓所在的血管,随后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与此同时,借助AngioJet装置,利用其高速的生理盐水喷射和负压抽吸作用,将血栓破碎并吸出血管,迅速恢复了血管的通畅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经济舱综合征”并非仅限于乘坐飞机时发生,长时间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等,甚至长时间写作、办公、打麻将等久坐行为,都有可能引发此病,久坐人群需警惕。
桑宏飞介绍,要预防“经济舱综合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多饮水,尤其是常处于空调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分,但要避免酒精、咖啡等饮料;二是避免久坐,在飞机、火车、汽车等空间有限的地方,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走动、做伸腿运动,避免久坐、交叉腿及膝关节;三是要动动脚,在旅途中,如果不便离开座位,建议也要活动脚趾和踝关节。如果无法在过道上行走,可以站在座位边,踮起脚尖,抬起后跟,每次动作持续30秒左右,做上10至15次;四是可使用弹力袜,对于存在血液高凝因素者,穿专门的医用弹力袜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尤其是老年、孕妇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长途旅行中如果突发一侧下肢肿胀、疼痛,或者出现胸闷、咯血、晕厥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发病2周内是最佳治疗期,一经确诊即应平卧位休息,避免按压、活动患侧下肢,以免血栓脱落。
桑宏飞介绍,科室每年接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超300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导管溶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等前沿技术,具有高效、安全、创伤小等显著优势,能够迅速溶解血栓并恢复血管通畅,为众多血栓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