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往昔,美国在航天领域一家独大,霸道地将中国拒之门外,倒是取得不少辉煌成就。
可如今却尴尬了,不仅自己的飞船出现故障,导致宇航员滞留整整5个月尚未返程,空间站又出现了严重的漏气问题。
无奈之下,美国只好准备紧急撤离。
那么,这项计划能否顺利进行?国际空间站真的要濒临解体了吗?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国际空间站危机骤起
其实,国际空间站漏气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自2019 年起,空间站就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悄悄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始缓缓漏气。
起初,这一现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宇航员们只是使用特殊胶带、密封剂等简易工具进行应急修补,试图堵住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缝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漏气问题愈发严重,直至到了完全失控的地步。
国际空间站
进入今年,漏气速度陡然加剧,每天有超过正常标准 2 - 2.5 磅的空气逃逸进冰冷的宇宙空间。
到4 月份,泄漏量更是飙升至惊人的每天 3.7 磅,这一数据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们惊出一身冷汗。
他们紧张地排查空间站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发现了 4 处可见裂缝以及 50 个令人揪心的“隐患”区域。
2018年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发现破洞
这些裂缝和隐患隐藏在复杂的结构之中,周围密布的支架和管道让维修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在解决漏气这一问题上,美俄两大航天巨头却陷入了严重的分歧。
NASA 凭借其精密的检测和分析手段,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转移通道。
他们认为,这个区域可能存在制造工艺或材料方面的缺陷,导致了空气的大量泄漏。
信源:央视新闻2024年11月20日发布
然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
他们坚决认为是空间站上的微振动,才是导致舱壁出现“金属疲劳”进而开裂。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危机处理变得更加复杂棘手。
与此同时,NASA 不得不启动紧急应对预案。
新闻截图
他们紧急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龙”飞船进行临时改装,加装一个特殊的“托盘座椅”。
原本设计可搭载 7 名宇航员的载人“龙”飞船,出于安全考虑仅设置了 4 个正式座位。
而现在,这个临时座椅就像是在一个精密的钟表内部,强行塞入了一个多余的零件。
一旦空间站的状况恶化到危险程度,美国宇航员就只能依靠这个特殊座椅,与其他 4 名宇航员一同撤离。
“龙”飞船临时安装一个额外的“托盘座椅”
在空间站内部,宇航员们的生活也被这场危机彻底改变,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如履薄冰。
例如,存在泄漏问题的转移通道成为了绝对的禁区,平时必须保持严密封闭状态。
只有当运送补给的货运飞船与“星辰”号服务舱对接时,才会短暂开启这扇“死亡之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每当此时,宇航员们都会迅速关闭连接空间站其他部分的闸口,防止更多的空气泄漏出去。
他们在站内的日常活动也变得极为谨慎,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时刻提醒着他们,自己正身处一场前所未有的太空危机之中。
信源:极目新闻2024年11月18日发布
辉煌渐逝的太空巨擘
1998 年,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声,国际空间站的首个组件被成功发射升空。
这一刻,人类开启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复杂的国际太空合作项目。
此后的数年里,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航天力量,逐步将国际空间站拼凑完整。
在其鼎盛时期,国际空间站就像一座繁华的太空都市。
国际空间站的首个组件被成功发射升空
站内的实验室里,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日夜不停地运转着,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宇航员们则透过宽大的观景窗,凝视着那颗美丽而脆弱的蓝色星球——地球。
然而,时光无情地流逝,如今的国际空间站已尽显老态龙钟。
它原本的设计使用寿命仅有 15 年,即使经过精心保养,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
新闻截图
如今,它已经超期服役了近 10 年,大量的部件早已超出了设计寿命。
据 NASA 报告显示,超期服役的部件多达 588 个,只要有一个部件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部分部件的原始供应商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想要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进行更换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
新闻截图
除了内部的老化问题,国际空间站还面临着来自外部宇宙环境的严峻挑战。
在太空中,微流星和太空垃圾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杀手,时刻威胁着空间站的安全。
尽管美国部分已经加装了防护罩,可以抵御一些较小的太空碎片。
但对于那些稍大一些、速度极快的碎片来说,现有的防护措施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太空垃圾
眼前,仍有大约 1 亿块微小的太空碎片在空间站周围游荡。
它们以极高的速度飞行,哪怕只是碰撞到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在这样的困境下,国际空间站似乎难逃解体的命运。
信源:环球时报2024年11月18日发布
东方之星照亮太空新征程
正当国际空间站在危机中苦苦挣扎之际,地球的东方,一颗璀璨的新星正迅速崛起,那就是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更在国际合作方面展现出了大国风范。
早在 2016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与联合国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空间站
这意味着中国向世界各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将利用自己的空间站,为各国提供宝贵的科学实验机会,并欢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前来在轨飞行。
曾经,美国以各种理由带头将中国拒之门外,试图阻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航天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将这份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信源:新华社2019年6月13日发布
如今,风水轮流转,美国由于自身项目水平不够等原因,被中国空间站婉拒在外。
更为令人激动的是,中国航天已经确定了载人登月任务的具体时间——在 2030 年前,中国航天员将踏上月球的土地,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奔月”梦想。
面对国际空间站的重重危机,以及中国空间站的强势崛起,世界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航天战略布局。
中国太空站
美国作为传统的航天强国,自然不会甘心在这场太空争霸战中落后。
他们迅速宣布了建设新空间站的宏伟计划,试图重新夺回在太空领域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航天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召集了顶尖的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致力于设计和研发新一代空间站。
然而,回顾美国过去的航天计划,如 2004 年提出的在 2015 年再次登月并建设“多国太空站”的目标,最终却未能如期实现。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
这不禁让人对其此次新空间站计划的可行性,产生了一丝疑虑。
再说俄罗斯,在与美国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面对国际空间站的现状以及美俄关系的变化,俄罗斯决定另辟蹊径。
他们宣布将结束与美国在老化的国际空间站上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转而独立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并计划于 2030 年将其送入轨道。
资料画面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航天技术底蕴,尤其是在火箭发动机、太空舱设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是,独立建造空间站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技术挑战以及人力资源调配等问题。
俄罗斯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未知数。
还有作为新兴航天力量的选手——印度,也怀揣着太空梦想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印度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如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等。
他们计划进一步加大航天投入,开展更多的深空探测任务以及载人航天计划。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在国际航天舞台上崭露头角,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然而,印度航天技术在某些关键领域仍相对薄弱,它将给世界带来惊喜还是惊吓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在这场浩瀚宇宙中的风云变幻里,我们见证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坚韧与勇气,也看到了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复杂交织。未来的太空之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哪个国家最终在这场太空争霸中取得领先地位,都将为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开发带来新的飞跃。
而我们,作为地球的子民,有幸能够在这个时代目睹这一切的发生,更应该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迈向宇宙深处的伟大梦想加油助威,因为这片星辰大海,终将是我们共同的未来家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2024.11.20-《漏气加快!国际空间站陷入“危险状态”》
2.极目新闻-2024.11.18-《还有7年退役,国际空间站却遭遇漏气、解体危机,NASA正准备紧急撤离》
3.新华社-2019.06.13-《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将提升申请国航天科技能力》
4.环球时报-2024.11.18-《漏气问题无法解决,解体风险引发担忧,国际空间站陷入“最严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