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骆铭柯 来源:第五季阳光(公众号)
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的原文也不是出自培根)
以前网上曾流行一个段子:我不叫苟或(荀彧),说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第一谋士的名字经常被叫错。
毛教员曾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别的事情我不敢吹牛,但是在读书和选择好书这件事上,我能当众吹几分钟!
最近一段时间的练笔,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以前大量阅读和阅读带来的思想认知的提升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真的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因果关系。
从写作到以写作为技能的跨越,从阅读开始。
生活在社会,一技之长是立足之本也是立足“资本”。
不过多数人读书纯粹是一种爱好和精神需求,未必要把书读成一种职业选择。
这不矛盾,在读书的动机上,大家殊途同归:阅读增益,于所有人都有一样的效果,前提是你需要正确选择合适的书,要读好书、有质量的书、原作的书(不是摘录和拼凑),能提升思维和视野的书,能震撼心灵和丰富精神内涵的书!
如今图书馆(书店),书籍摆满千千万,不值一读万万千。
不信你去瞅一眼,东拼西凑组装的、粗制滥造玩擦边球的、胡说八道凑数的、观点狭隘反人类的约莫占了七八成空间,说的难听点,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发散臭味的、封闭式的“垃圾场”。
你跟着一人走进去,见他斜跨个背包或者带个耳机(年轻女士则更少不了状束仪容),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神情,一副兴趣盎然的派头,或站或坐,或走或停,这里翻翻那里看看,《百年孤独》拿起来读两页,《时间简史》端起来看几行,《荀子》手捻起来摆弄一下,《现代诗歌散文集》盯着频频点头,科学书柜抽出《量子场论》煞有介事的捏动到45页,五分钟后,瞥一眼左右,然后依依不舍但又貌似心领神会的把书稳稳当当的放下;又见他昂首挺胸朝着心理学书柜挪动,不到一分钟间隔,如果细心观察,准能听见耳边传来窸窸窣窣的默读,书的封面竖起来老高了(哦,原来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深奥又精彩)生怕旁边站着的美女因为看不清封面上的标题而影响了表演效果。
要是发现旁边突然没人了,嗯,放下书的动作是很娴熟的,既不匆忙也不慌张,眼神对书的交流始终没有终止,但脚步的移动出卖了他的小心思,已经离人多的地方近在咫尺了。
再高级一点的“装逼”,你们也是见过的---当然不是说你啊,找个角落或者合适座位---有些书吧提供付费阅读空间。我们还是以图书馆为例吧,对,找个角落,比如落地玻璃窗向阳的一排台阶,或者书柜下方腾出来的一些空地,更有甚者直接坐在书上面看书--真的是书从屁眼里读进去的。
这种表演是不露声色的,因为要做到恰到好处,坐着看太久不合适,腿和屁股酥麻难受,时间太短,感觉读书的意境没到,演技差几分成色。偶尔有些表演天赋到位的人还能借机聊几句,搭讪加个联系方式什么的---这个属于额外成果了!
最后---也不定然是最后才做,意思是最重要的,拍照发圈来了,手捧《道德经》或者《百年孤独》或者....反正一定是公认的好书,摆好角度,轻描淡写的翻开几页,咔嚓几声,正面侧面加背面,面面俱到,倾角斜角加偏角,滴水不漏。
如今手机自带的AI技术都用不着刻意修图了,即拍即所得,配上几句书中的名句格言或者摘录一小段精彩内容,添油加醋的附和几句人生感概,简直就是完美,既上档次,又显格局,还博眼球---更具体的技巧可以去【小红书】里面多实操学习,案例很多,效果不错!
有打油诗一首为证:
好似看书
千古文章铺坦途,捭阖纵横黄金屋。
浅尝数行烦人眼,装蒜不成乱翻书。
把书店换成你家阳台或者书房,表演效果一样合适可能还更合适,唯一的区别就是手机拍照的角度需要更灵活一点,才能拍出最佳文化人的高级感!
读书堪称现代人类快速提升自我形象的绝佳道具!
以上所言,权当聊资一笑,切莫认真,如果你对镜自窥,万望矫正便好,如是读书,就算读完整个图书馆藏书也一无是处!
要读好书,更要真读书!
说来真是笑话,谁读书不是真读书?
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就是这“鸟”样,奇葩多得空气里都过滤到装不下。变态的风气能把美国的LGBT(性少数群体)吹送到中国广州的表演舞台。
所以,说来道去,还是要多读书,知识首先改变智商--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后才是改变命运。
好书耐得千遍读,文章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我读过的好书--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单独做一个书鉴或析理的栏目,视角是纯个人的,可能语言风格也是纯个人的,难免带点思想归类的狭窄,多谅解。
书目中有些书你可能不曾接触,有些书你在书店或者读书馆曾翻过几页,在各自的领域里,它们都是百读不厌的好书。
如果你不爱读书,最后这两段请忽略。
散文:
《想念地坛》《病隙碎笔》 作者:史铁生
《闲人痴想录》 作者:j.k.杰罗姆(加拿大)
诗歌:
《先知》 作者:纪伯伦(黎巴嫩)
杂文:
《青春》 作者:韩寒
心理学(特别推荐):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作者:卡伦.霍尼(美国)
名著:
《吉尔.布拉斯》 作者:勒萨日(法国)
《人性的枷锁》 作者:毛姆(英国)
《远大前程》 作者:狄更斯(英国)
作者原创:骆铭柯 来源:第五季阳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