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日记里写下的话。
图:少年毛泽东
一个“斗”字道出了毛泽东的一生,少年时期跟父亲斗,上学时期跟老师斗,在以后慢慢走上革命后跟国民党斗,跟帝国主义列强斗,都与毛泽东孜孜不倦的读书与锻炼身体分不开的。
相传毛泽东出生的韶山冲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几千年前舜帝南下来到这里的时候,累了让人演奏音乐,竟引来凤凰起舞。
传说毕竟是传说,现实是打脸的,毛泽东出生的现实环境同旧中国的其他家庭没什么两样,小时候的家乡是闭塞而贫穷的。
毛泽东的祖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靠种地为生,后来生活太苦了,为了生活,把自家的田地当给了地主,还欠了一屁股债。
图:毛泽东
到了毛泽东父亲毛贻昌这里,为了还债,不得不去当兵,后来当兵有了一点钱,回乡后慢慢的做起生意来,成为一个商人,毛泽东的家境也好起来。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等等。尤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必须有着敏捷的思维以及强健的体魄,才能处理国家繁琐的各种公务以及应对国际上的各种政治问题。
图:毛泽东父亲、母亲
可是,你知道吗?毛泽东小时候的体格是非常不好的,而且经常的生病。毛泽东的母亲因为自己前两个孩子刚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所以再生下毛泽东以后,一万分的小心照顾,生怕有个闪失。
那时候在毛泽东的老家,人们都比较迷信,认为找个人或者东西认个干娘对体弱多病的人会有所改变。所以后来母亲听了毛泽东的外婆的建议,在娘家这边找了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石头认了干娘,还取了小名,叫石三伢子。家里人感觉这样对体弱多病的毛泽东会有帮助。家里人当时只希望毛泽东健健康康的长大,也没期望他日后有多大的能耐。
如果说父母的教养对毛泽东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那么学堂的教育则开启了毛泽东的思想的启蒙。
毛泽东的童年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舅舅是开馆教书的,没事的时候就去听听,时间久了,也慢慢的耳濡目染了,在加上舅舅家藏书非常丰富,对童年的毛泽东培养读书的习惯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求学的愿望也强烈起来。
在毛泽东8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回韶山进去私塾开始读书。在韶山,私塾仍是小孩求学的唯一选择。父亲毛贻昌供他读书,没有对他抱有多大的希望,只希望认识几个字,便于自己家记账或打官司等。
毛泽东从小跟其他的同学一样,也是接受的儒家文化传统思想。从“四书”,“五经”开始读起。毛泽东虽然不太喜欢这些枯燥无味的书,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天资聪慧的他学的很快,可也经常跟老师对着干,逃课顶嘴一样没有落下,老师对他是又气又无奈。
毛泽东读的教条主义的东西多了以后感觉没意思了,在一次机缘巧合读了一本《左传》的历史书,从此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时候读的“杂书”也多起来,后来相继读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被私塾先生称之为“闲书”的书。
读的多了,毛泽东也反思起来,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歌颂的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这件事在毛泽东在毛泽东的心里纳闷了两年之久,后来分析得出结论:这些人都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田地让农民替他们种。
小说里的事在现实当中也出现了,1910年4月,湖南长沙发生饥民暴动,起因是粮食飞涨,官府不管农民的死活,人们去衙门请愿,结果遭到官府的镇压,很多无辜的人被斩首示众。这件事对于少年毛泽东来说,触动很大,影响了一生。
在读书空闲时间,毛泽东的父亲就会让他去地里做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等。这个时候毛泽东的体魄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再跟小时候一样体弱多病了。
毛泽东十三岁的时候,离开了小学堂。父亲是严厉、性格暴躁的,不允许毛泽东偷半点懒,开始安排他白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晚上再帮着父亲记账,这有一点好处,就是使毛泽东干活非常勤快,记账也仔细,做不好就常常打他。
从这可以看出,虽然父亲是严厉的,教育方法也不对,可这时候的也相当于直接锻炼了毛泽东的身体跟思维,对于毛泽东以后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辍学后毛泽东也没有停止读书学习,如饥似渴的读一切能够找到的书籍(经书除外)。由于父亲反对毛泽东读“杂书”,所以毛泽东只能半夜偷偷的读书。这时候读了郑观应写的一本《盛世危言》的书,这是一本中国社会改良的书,虽然此时的毛泽东没有具体方法改良社会,可这本书也算开启了毛泽东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萌芽思想,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带领中国红军解救中国旧社会的一块基石。
图:盛世危言
读了这本《盛世危言》之后,激起了毛泽东继续上学继续读书的愿望。父亲希望送他去跟自己有生意往来的一个米店去当学徒,自己本来要去的。正在此时表哥跟他说离家乡不远的东方小学堂讲授新学。
毛泽东听了非常感兴趣,执意要去这里上学,不顾父亲反对去了新式学堂。临行前给父亲留下一首改写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16岁了,此时的新学对于毛泽东的性格塑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离开了闭塞的韶山冲,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这可以说是他人生第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新式学堂里,不在乎同学们因为自己是外乡人、穿着破烂饥嘲讽笑自己而丧气,相反毛泽东争分夺秒的吸取新知识,如同干涸的大树吸收雨水一样,由于自己学的很好,所以很讨老师的喜欢。
此时的毛泽东也接触到了《新民丛报》,这是梁启超编写的,讲的是如何变法的事,读的多了,毛泽东的政治启蒙也得到了挖掘,革命思想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了。
因为自己班级有个日本留学生,毛泽东开始关注中国以外的世界,毛泽东通过这个同学知道了日本经过的明治维新国家强大起来,非常羡慕。此时又在同学那借来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在这里知道了美国的华盛顿、俄国的叶卡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读了以后无比感慨的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1911年春天,18岁的毛泽东在贺岚冈老师的引荐下,来到了湖南长沙,考入了这里的湘乡驻省中学。在这里毛泽东的眼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思想慢慢的活跃起来,第一次看到革命派办的《民立报》报刊,也逐渐成为它的热心读者。以前的毛泽东只是想怎么做,可是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现在在湖南长沙毛泽东也参与到革命斗争中来了。
图:青年毛泽东
自己的理论很快得到了实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打响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枪。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当兵期间,训练间隙也不忘了学习。大部分军饷都用来买报刊和书籍,也是这个时候在《湘汉日报》上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
随着革命的发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清王朝宣布退位,孙中山和袁世凯达成了和议,南北“统一”了。此时的毛泽东认为自己的革命理想也已达到,在当了半年兵以后决定退伍求学。
这时候的毛泽东对自己想做什么也没有明确主见,也是比较迷茫的。先后考过警察学堂、制肥皂的学校、法政学堂、商业学堂,后来都不了了之,最后以第一名成绩进了省立第一中学。
在这里一个教员借给毛泽东一本《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读了之后,感觉在学校里读书还不如自学。于是退学自己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在自修的时间里,毛泽东学习了地基,哲学,历史逻辑学、伦理学、法律等等,可以说读书是非常杂的。好景不长,自学了半年因为父亲的不支持而中断了。
面对未来,毛泽东又需要做一次抉择。正徘徊不定时,命运又一次向毛泽东伸出了橄榄枝,湖南师范学校招生。毛泽东辗转反侧了很多路,这一次认定自己还是适合教书的,于是报考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在湖南一师的的五年时间里,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影响,为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以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形成。
这就好比盖楼,毛泽东考入湖南师范学校以前的求学与经历就相当于打地基,地基打的越牢靠,主体结构就会越稳定。现在地基打好了,主体结构盖起来就会比较快。
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仿佛鱼儿进入了大海,自由自在遨游起来。在这里毛泽东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毛泽东结识了对自己一生影响巨大的杨昌济老师,还有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杨昌济老师的女儿杨开慧。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讨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等等。
图:新青年报刊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读了《新青年》思想又得到升华,这是由陈独秀与胡适主编的文章,替代了梁启超和康有为的思想。此时毛泽东和几位朋友成立了新民学会,湖北也有人成立了互助会,北京的有辅杜等等,都是受《新青年》的影响。
毛泽东在这里身体也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要说以前的干农活锻炼是被动的,那么现在在湖南师范学校的锻炼则是主动的。在这里还写了《体育之研究》一篇文章发表在《新青年》上,文章分析了国人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身体锻炼的好处,教人们如何锻炼身体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平时的时候还进行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可见毛泽东锻炼的体育项目之多、范围之广。
图:毛泽东游泳
在这么多体育项目当中,毛泽东最喜欢的当然是游泳,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了晚年。湘江是天然的游泳池,他经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不管风吹浪打,都照游不误。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毛泽东的自信与意志,这样的锻炼为他以后的长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之后去北京组织同学去法国留学,自己没有去法国因为觉得对自己国家还不够了解,又开始了继续读书。在老师杨昌济的帮助下,去了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空闲时间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此时的毛泽东对政治越来越感兴趣,思想也越来越激进,可是思想还是比较混乱的,一直再寻找中国的出路。
一个时代潮流发生急速转折的历史时刻,引起人们思想上的震荡和变动,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是平时多少年都难以比拟的。
五四运动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创办了《湘江评论》并任主编。此时的他找到了方向,更加直接地投身到革命中来,北京、湖南、上海全国各地跑,开始组织反军阀运动,不过现在的毛泽东还是存在幻想的,只想通过不流血的革命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
1920年冬,毛泽东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指导,第一次在政治上把工人组织起来。在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很多俄国的书,其中《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对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改良社会起到了指导作用。在这一年毛泽东跟杨开慧结了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毛泽东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这时候主要还是学生跟工人的运动比较多,还没有意识到农民的力量有多大。
1925年发生五卅惨案以后,才意识到农民阶级是不可忽略的,加强了团结农民这阶级。1927年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跟国民党对抗的第一枪,红军此时在这时也组织起来了。也是在这一年的9月9日发动了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紧接着上了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根据地,都离不开农民团体的帮助。
正因为有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读书与身体锻炼,才造就了智慧与身体强健于一身的毛泽东,才能使毛泽东在艰苦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磨难,带领革命者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从而创建了新中国。
【我是, 此文借鉴了《毛泽东传》与《西游漫记》一书,因为毛泽东少年与青年时期经历太丰富,内容会有所写不全,敬请谅解,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