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天,邓小平收到了一封请求帮忙安排工作信,看着来信人一栏上写着的名字,他想来想去还是没想到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邓小平看完信后,他才知道了真相。原来,这封信是贺诚将军的女儿贺礼荣替父亲写的。因为担心帮不到父亲,再把一家人搭上,信写完后,她一直纠结要不要送上去。她还未成年的儿子得知母亲的烦恼后,主动说道:“妈妈,写上我的名字,将来就算有事,我也没关系。”

于是,这才有了邓小平看着信却不知道来信人的情况。

邓小平很快便将这封信转送到毛主席手上,并明确提出希望能够给贺诚安排工作。毛主席听到贺诚的名字后,愣了一两秒,惊讶地反问道:“三年前我不就批示过要给他安排工作了吗?怎么现在又要安排?”

毛主席这话并非开玩笑。1972年,贺诚亲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详细汇报了过去几十年来的革命经历,并对扣在自己身上的各种“罪名”和质疑一一有理有据进行了驳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他恳切地表示希望能够恢复自己的工作,直言“我希望我的未来是死在工作岗位上。”

当年,毛主席看完信后,便亲自下达批示,要求中央处理,安排工作。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贺诚很快便回到了北京,有关部门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住处,这让贺诚看到了工作的希望。他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工作通知。然而,三年过去了,他却仍然处于休养状态。

生活环境的好转并没有让贺诚的心情好起来,贺诚的女儿不忍心看到父亲每天如此郁闷,最终决定给邓小平写信。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一幕。

当毛主席得知贺诚还没有恢复工作后,再次作了批示:

“贺诚无罪,当然应予分配工作。过去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

很快,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贺诚终于再次走上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诚究竟是什么人?他经历过什么?

贺诚是北京医科大学的高材生,24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根据组织安排,贺诚以军医身份参加北伐战争。

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贺诚在白色恐怖笼罩的环境中继续参加工作。直到1931年,贺诚才来到了中央苏区。

此后,在中央苏区艰苦的环境中,贺诚积极筹建医院,开办军医学校,为苏区的卫生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红军队伍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力,扩红运动取得明显成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区医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数量少之又少,护士就更不用提了,大多是靠当地的妇女同志负责。许多伤病员经常因无法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

来到中央苏区后,担任总卫生部长的贺诚越来越意识到了培养医护人员的重要性,要建立一支自己的红色医生队伍。

在国民党大军压境、层层封锁的情况下,要想建立一所军医学校,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贺诚的决心却始终没有动摇,并迅速投入到了筹建学校的工作中。

1931年11月20日,我党的第一所军医学校正式成立,贺诚被任命为校长。为了办好学校,贺诚特意向有办学经验的刘伯承“取经”。刘伯承倾囊相授,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这令贺诚十分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贺诚将这所学校办得有声有色,为我党培养了第一批医疗人才。

长征途中,该校精简整编,将学员分散到各部队中去,保证红军战士们的医疗保障。

这一时期,卫生学校跟随红军队伍走过艰苦的长征之路,并顺利抵达陕北。途中,他们一边组织救护,一边坚持教学。

在第一所军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贺诚是公认的最大功臣。短短几年时间里,红军极度缺少医务人才的困境得到了缓解,前线战争救死扶伤和苏区防病治病的需求也基本被满足。这些医疗卫生人才在战火淬炼上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新中国医疗事业的骨干力量。

抵达陕北后,卫生学校不仅继续发展、壮大,培养人才,而且还协助各根据地创办自己的卫生学校。这极大提高了红军的卫生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贺诚被派往东北地区,担任总卫生部部长兼政委,继续负责卫生医疗工作。帮助我党尽快在东北站稳脚跟做了大量工作。

1958年,贺诚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对他革命工作的肯定。

参考资料:党史纵览2020年2期、红岩春秋202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