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6321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制造业不仅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更是作为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为153.43点,同比上升7.21%,环比上升3.01%。(数据起点2014年1月指数为100点)。
能源方面,10月炼焦煤价格先扬后抑,上旬价格受需求拉动以及宏观情绪影响,炼焦煤价格表现偏强,下旬由于钢价走低以及焦炭提降声音出现,煤价有所松动;动力煤方面,10月主产区保持相对高节奏生产,全社会库存始终处于偏高水平,基于多地气温下行通道开启,日耗较高峰期减量明显,电煤补库需求较有限。非电企业对原燃料采购多以刚需拉运为主,动力煤市场氛围持续转弱,煤价上行驱动不足。综合来看,10月动力煤价格呈偏弱态势。钢材方面,10月钢材价格冲高回落,均价上移。一是宏观政策是现阶段钢材价格变化的主导力量。9月24日国新办召开发布会,围绕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场情绪得到极大提振,在良好的预期下,节后钢价再度冲高。当下市场对于政策变化进入高度敏感期,发改委和住建部10月发布会所宣布的增量政策不及预期,市场情绪开始降温,钢材价格高位回落。二是钢材基本面压力缓解,但对价格影响处于相对次要位置。截止10月25日,钢材库存1259万吨,同比下降14.7%,钢材库存在低水平上总体继续保持下降。其中,板材库存加速去化,截止10月25日,板材库存717万吨,同比下降2.4%,上月同期为增长6.6%。
需求方面,10月房地产销售情况有所好转,得益于9月底以来房地产相关政策不断加码。其他制造业下游行业来看,家电方面,1-10月家电产量同比增长,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明显;工程机械方面,10月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同比保持增长,在政策支持下,行业有复苏企稳迹象;汽车方面,2024年10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上升,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造船行业保持高景气,10月我国新船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一、10月钢材产量、消费量环比增加
钢铁是终端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原材料,以钢铁消费趋势为观测视角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下游制造业发展状况。10月钢铁业供给指数为117.36,同比下降2.26%,环比上升17.07%。供应方面,10月五大品种样本产量增加,周产量均值为867.9万吨,环比增加59.6万吨;需求方面,五大品种样本表消周均值在889.9万吨,环比增加13.8万吨;库存方面,月初因假期原因库存有所积累,但后续库存持续小幅去化,10月末钢材库存1259万吨,同比下降14.7%,钢材库存在低水平上总体继续保持下降。综合而言,10月产量环比增加,主要增量在建筑钢材,而供应方面,板材供应继续保持低位,钢材基本面压力有所缓解。
10月国际原油价格先涨后跌,均价低于9月。10月石油供给指数为73.48,同比下降9.60%,环比上升6.52%。上旬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市场担忧中东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飓风米尔顿也导致美国原油供应潜在风险出现,国际油价上涨。中旬OPEC和国际能源署均连续第三个月下调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且中东局势有所缓和,国际油价下跌。下旬亚洲部分经济数据改善,但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原油需求,叠加以色列空袭伊朗迅速收场,地缘趋紧预期落空,国际油价先涨后跌。
10月有色金属主要品种价格变化不一。10月有色金属供给指数为269.54,同比上升12.31%,环比上升4.09%。铜方面,10月铜价震荡偏弱。一是电解铜供需双弱。供给端,供应扰动叠加冶炼厂主动约束产能,10月电解铜产量增速延续放缓。终端消费低迷叠加TC偏低,冶炼厂生产积极性不足,国内电解铜产量增幅甚微。需求端,“银十”电解铜消费表现有所逊色,据Mysteel测算,10月电解铜实际消费133.2万吨,10月实际消费同比增长1.7%,实际消费环比回落6.0%。二是宏观层面,11月美国大选和中国人大常委会前宏观博弈处在真空期,海内外宏观对铜价无明显方向性驱动。综合来看,10月铜价主要受基本面偏弱影响有所下跌。铝方面,电解铝价格震荡偏强运行,主要原因是氧化铝价格大幅上涨,成本对价格支撑增强。截止10月31日,氧化铝全国现货汇总均价录得5157元/吨,月环比上涨20.6%。但氧化铝价格上涨并未较为顺畅的传导至电解铝,主要原因在于电解铝消费整体偏弱,成本难以向下游转移,因此侵蚀了部分冶炼利润。综合来看,电解铝价格震荡偏强。
10月化工市场信心增强。10月化工业供给指数为181.68,同比上升13.46%,环比上升5.85%。10月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化工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在基建项目开工增加、房地产销售数据有所好转和需求旺季的情况下,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橡胶、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业景气度均有好转。从各个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来看,10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7.2%,增幅均较上月扩大。展望后期,在稳增长政策的逐渐落实下,化工市场终端需求或延续良好态势。
10月煤炭价格变化不一。10月煤炭行业供给指数为171.07,同比上升3.83%,环比下降0.36%。焦煤方面,各煤种涨幅逐渐放缓,随着宏观情绪降温,市场交易主线再度回归供需主线,市场交易量有所下移,供需基本面暂无明显压力下,煤价仍有一定支撑,10月煤价整体表现小幅震荡。动力煤方面,10月动力煤市场整体呈现偏弱态势。终端实际需求释放不佳,市场无明显利好因素提振,整体成交价格重心下移,市场交投氛围表现冷清。全国气温未出现明显下降,多地气温仍处于偏暖格局,电厂日耗虽呈现季节性回落走势,但终端库存在长协煤及进口煤双向补充下被动垒高,采购需求难以得到进一步释放,市场煤价上涨支撑不足,煤炭市场供需关系趋向宽松,坑口、港口出货困难,煤价有所下跌,但跌幅有限,库存同步累积。
10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增长态势。10月汽车供给指数为150.81,同比上升8.80%,环比上升2.96%。2024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9.6万辆和305.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7%,同比分别增长3.6%和7%。10月份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叠加先前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拉动效应明显,汽车市场热度在企业投放新车和车展、促销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持续走高,支撑汽车销量同环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6.8%。进入年末,车企和经销商或有年底冲刺行为,加之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需求或能持续释放,预计年末汽车市场仍将持续向好。
1-10月家电产量同比延续增势。10月家电供给指数为147.09,同比上升12.46%,环比下降6.35%。2024年1-10月全国空调累计产量22480.9万台,同比增长8.2%;1-10月全国冰箱产量8727.6万台,同比增长8.5%;1-10月全国洗衣机产量9345.5万台,同比增长6.7%,较上月持平;1-10月全国彩电产量16759.4万台,同比增长2.7%。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家电换新需求加速释放,叠加10月消费旺季仍存和双11大促提前,家电终端需求继续向好,支撑家电产量同比增加。展望后期,以旧换新政策仍将持续发力,加之10月份房地产市场一揽子政策出台,房地产低迷情况或有改善,家电市场或将保持向好态势。
10月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同比延续增长。10月工程机械供给指数为180.70,同比上升28.10%,环比下降1.88%。2024年10月,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6791台,同比增长15.1%,其中国内销售8266台,同比增长21.6%,出口8525台,同比增长9.46%;2024年10月,装载机销量8355台,同比增长11.1%,其中国内市场销量4032台,同比下降7.08%,出口销量4323台,同比增长36%。综合来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需求持续改善,拉动挖掘机销量增长。后续随着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继续落实,加之近期陆续出台的“增量政策”提振,工程机械需求或良性增长,助力行业企稳复苏。
10月中国新船订单位居全球第一。10月造船业供给指数为213.27,同比上升19.32%,环比下降0.46%。2024年10月,全球成交新船订单85艘578万载重吨,环比上涨0.7%,其中,中国的新船订单量依然位居全球首位,按载重吨计,占全球订单的56.9%。从出口方面来看,2024年1-10月,中国船舶累计出口量为4736艘,同比增长22.6%,中国船舶累计出口金额为3630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72.5%。综合而言,我国造船行业保持高景气,船舶经纪公司Xclusiv船舶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船厂在四个主要领域——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液化气体运输船的新订单同比增长17%。同时,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表明外需仍有支撑,造船行业或仍将保持向好态势。
1-10月房地产三大指标同比延续下降趋势。10月建筑业供给指数为76.95,同比下降16.39%,环比下降6.0%。开发方面,2024年1-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2.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4569万平方米,下降22.7%;1-10月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4493万平方米,下降12.9%;1-10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3.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0702万平方米,下降23.4%。销售方面,2024年1-10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8%,销售额同比下降20.9%,降幅均较上期收窄。10月,我国房地产政策持续升级,财政部明确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等政策;住建部等五部门联合打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的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在一揽子房地产托底政策下,销售数据好转迹象突出,但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表明房地产需求侧政策效果传导至供给侧存在一定的滞后。展望后期,在政策的逐渐落实下,房地产三大指标同比或有好转。
10月建筑业预期有所改善。10月建材供给指数为148.04,同比下降2.15%,环比上升14.30%。2024年10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扩张略有放缓;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3.5%,比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4.1、2.7和2.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10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有回落,但其余多项指标环比均有上升,主要原因是增量财政政策和一揽子稳增长会议的引导。展望后期,房地产政策持续升级,或对建筑业有一定提振作用。
二、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录得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10月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0.1%,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具体来看,10月新订单指数为50.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基本与上月持平;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降幅继续收窄。10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用工景气度有所回升。
10月大、中型企业PMI环比上升,小型企业PMI环比下降。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5%和49.4%,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大型企业PMI仍位于临界值以上,中型和小型企业PMI位于临界值以下。
货币方面,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同比下降6.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9003亿元。
2024年10月新增社融1.40万亿,环比季节性少增2.37万亿,同比少增4483亿。具体来看,10月政府债券和人民币贷款分别同比少增5142亿元,拖累社融同比增速0.15个百分点,政府债是社融的主要拖累分项;企业债新增1015亿,同比少增163亿。随着专项债发行逐渐进入尾声,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加之去年10月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处于政府债券发行最高峰,政府债券同比大幅下降。后续来看,11月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24-2026每年新增2万亿债务限额用于支持化债,或对社融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信贷方面,2024年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亿,同比少增2384亿,连续第6个月同比少增。从居民端来看,10月新增居民短贷490亿,同比多增1543亿,得益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居民相关消费需求受到提振;10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1100亿,同比多增393亿,主要原因是9月底以来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各大银行10月25日起统一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居民提前还贷现象有所缓解,有助于居民中长贷增加。从企业端来看,企业部门贷款增长仍显疲软,是贷款增速继续下行的主要原因。10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700亿,同比少增2128亿,为连续第8个月同比少增,一定程度受到地方化债影响;企业短贷负增1900亿,同比多减130亿。
房地产方面,2024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3%,降幅较上期增加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10.4%,较上期收窄0.1个百分点;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7.0%和13.9%。房地产投资增速虽有回落,但10月份积极信号明显增多。10月中上旬房地产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对于市场有一定提振作用,新房销售明显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收窄9.2个百分点;“白名单”贷款作用下,房企资金降幅收窄8个百分点。积极信号增多,预计房地产投资降幅或能继续收窄。
基建方面,1-10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3%,较前值上升0.2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下行趋势。分项来看,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7.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9.2%,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5%。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了基建投资力度,加之前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基本发完,对于基建资金有一定改善。后续来看,政策端对基建投资支持力度仍在加大,加之“两重”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基建投资增速或仍保持一定增长。
制造业方面,1-10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3%,较上期增加0.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食品制造业固投增速较上月持平,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固投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其余行业同比均较上月下降。综合来看,制造业投资同比连续两月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和稳增长政策的不断落地、加码,另一方面,融资支持力度较大,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一定支持。展望后续,增量政策持续落地,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高位运行。
编辑:胡珊毓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