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福建省闽侯县人。清末官僚,伪满洲国总理,亦伪满洲国建国参与者。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编有《孔教新编》。有《海藏楼诗》八卷、《骖乘日记》二卷。
吴氏草堂 其一 清末 · 郑孝胥
雨后秋堂足断鸿,水边吟思入寒空。
风情谁似枫林好,一夜吴霜照影红。
首句“雨后秋堂足断鸿”,“雨后”点明了时间背景,是秋雨过后,为全诗铺设了一层湿润、清新的基调。“秋堂”则直接指向了吴氏草堂,一个位于秋日之中的静谧之所。“足断鸿”三字,以“断鸿”(失群的孤雁)之形象,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同时也暗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空旷与寂静,仿佛连孤雁的哀鸣都听得格外清晰。
次句“水边吟思入寒空”,“水边”与首句的“雨后”相呼应,进一步描绘了草堂周边的自然环境,水波荡漾,与秋雨后的清新空气融为一体。“吟思入寒空”则表达了诗人在此情此景下的深沉思考,他的思绪仿佛随着秋风飘向了遥远而寒冷的天空,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沉思。
第三句“风情谁似枫林好”,诗人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了草堂附近的枫林。在深秋时节,枫叶如火,绚烂夺目,成为了这片天地间最为亮丽的风景。“谁似”二字,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枫林风情的独特与美好,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枫林所代表的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末句“一夜吴霜照影红”,“吴霜”通常指白色的秋霜,但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其与“红”字搭配,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既描绘了秋霜覆盖下枫叶更加鲜艳夺目的景象,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照影红”三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视觉效果,仿佛秋霜不仅染红了枫叶,还映照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吴氏草堂其二清末 ·郑孝胥
水痕渐落露渔汀,秃柳枝疏也自青。
唤起吴兴张子野,共看山影压浮萍。
水痕渐落露渔汀,“水痕渐落”描绘了水面晨露逐渐蒸发的情景,这通常发生在清晨,阳光初照,水汽逐渐散去。“露渔汀”则指露出水中的汀洲,汀洲是水边的小洲,这里用以形容水面的宽阔与清澈。整句诗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秃柳枝疏也自青,“秃柳枝疏”刻画了柳树在秋日里枝叶稀疏的景象,这里的“秃”并非贬义,而是形容柳树在季节变换中的自然状态。“也自青”则强调了即便在枝叶稀疏的情况下,柳树依然保持着生命的绿色,透露出淡淡的秋意与生机。
唤起吴兴张子野,“唤起”二字引出了诗人想象中的场景,他仿佛在与古人对话。“吴兴张子野”指的是宋代词人张先,宋湖州乌程人,字子野。这里诗人借用张子野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人雅趣的向往。
共看山影压浮萍,“共看”是诗人与张子野一同欣赏眼前景象的动作。“山影压浮萍”则描绘了远处的山影倒映在水中,与水面上的浮萍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里的“压”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现了山影的沉重与稳定,又暗示了水面上的浮萍在微风中的摇曳与不定。整句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融为一体。
秋声 清末 · 郑孝胥
墙外红尘自帝京,葡萄新枣竞秋声。
人生几许瞢腾味,看尽西廊晚照明。
墙外红尘自帝京,“墙外红尘”描绘了京城外的繁华与喧嚣,红尘通常指尘世的繁华与纷扰。“自帝京”则明确指出了这种繁华与喧嚣的来源,即京城。整句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京城外的景象,为全诗铺设了一层背景。
葡萄新枣竞秋声,“葡萄新枣”是秋天常见的果实,这里用以形容秋天的丰收景象。“竞秋声”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葡萄与新枣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竞相发出声响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整句诗充满了秋日的生机与活力。
人生几许瞢腾味,“人生几许”是对人生的感慨与追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认识。“瞢腾味”则形容了一种迷茫、困惑的感觉,这里用以表达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探索。整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看尽西廊晚照明,“看尽”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仔细观赏与品味。“西廊晚照明”则描绘了西廊下傍晚时分灯火通明的情景,这里用以象征人生的某种明亮与希望。整句诗以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收尾,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残菊 清末 · 郑孝胥
秋来举盏尚能空,日日东篱绕晚丛。
老去诗人似残菊,经霜被酒不成红。
秋来举盏尚能空,“秋来”点明了季节背景,是秋风萧瑟、菊花盛开的时节。“举盏尚能空”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举杯独酌,却感到内心空虚的情景。这里的“空”字既指酒杯之空,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日日东篱绕晚丛,“日日”强调了诗人每日都重复着同样的行为。“东篱绕晚丛”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每日漫步在东篱边,围绕着傍晚时分的菊花丛的情景。东篱是菊花生长之地,也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句中的经典意象,这里用以表达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追忆。
老去诗人似残菊,“老去诗人”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年龄与身份,是年迈的、经历过风霜的诗人。“似残菊”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比作经历了霜打的残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感慨。
经霜被酒不成红,“经霜”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残菊的共同经历,即都经历了岁月的风霜。“被酒不成红”则描绘了诗人即使借酒浇愁,也无法再恢复往日的红颜或壮志的情景。这里的“不成红”既指菊花失去鲜艳的颜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