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至1945年9月。这场战争对全人类来说是场巨大的灾难,因为战火席卷了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死亡人数也不计其数。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个有着统治全球野心的人,他就是希特勒。这对于渴望和平的人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德军在西欧驰骋,战果丰硕,德国的欲望也更大。然而此时的孙连国内并不安稳,爆发了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这是希特勒的入侵提供了舆论支持,在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此条约效力过期,德军踏上了共产主义的领地,苏德战争爆发,这场大战尸横遍野,无数战士丧生。
而苏联方面因为准备不充分被德军打得是溃不成军。至此德军在全线都被同盟国牵制的情况之下,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奈何苏联并不是那么好啃的骨头,在大力的号召之下苏联全体人民动员了起来,团结一心扭转了局势,将德军从自己的土地上赶了出去,并且还追击到了敌人的大本营里。
如果在二战期间德国可以成功打败苏联,那谁会成功它下一个猎物呢?
就假定是41年冬一波攻下了莫斯科,苏联无条件投降吧。
这样的话,希特勒会在停战协议中拿了乌拉尔山以西的地,这里工业农业发达,资源丰富,是希特勒理想的生存空间;希特勒会组织人口迁移,将大量斯拉夫人驱逐至乌拉尔山以东并在该地区建立服从侵略者意志的法西斯傀儡国。
但由于军队休整调动、登陆准备需要时间,德军不可能立即发动针对英国本土的战役,开春后的战斗主要还是为解决东线和北非的盟军残余。
攻击苏联,只要德军占领了高加索地区,那么德军就能凭借高加索地区的资源,将战线向前推进。按照希特勒的战略构想,德军在击败苏联以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又将是谁呢?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随后日军又占领了英法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某种意义上,日军的行为,就是在为德军攻击苏联,摆出的一种遥相呼应的姿态。如果双方顺利推进,那么德军将和日军在印度顺利会师。
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作战计划已经十分明确,由于直接进攻英国十分不易,因此希特勒才会选择把战略重心放在苏联上面,如果希特勒能够把苏联拿下,那么英国就不再是问题,而这时德国最大的敌人就只有美国一个国家了。所以说德国能不能成功称霸世界,与苏联的这一战至关重要,只有打赢了苏联,希特勒才能踏平欧洲各国,到了那时,欧洲的资源和工业条件,都可以为德国后期攻打美国奠定基础。
在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内心中,击败苏联是第一个终极目标,然后是击败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
在战略上,希特勒与拿破仑的眼光非常接近。在进攻英国受到阻碍后,他们都将目光转向了苏联(俄国),自始至终,苏联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潜在的隐患。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目的非常明确,首先是看中了乌克兰这个天然的粮仓;其次是看中了高加索地区的 丰富的资源;最后是担心苏联在背后捅刀子,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相较于英国,苏联对德国的威胁更大),
一是干掉威胁最大的国家——英国。当时希特勒认为只有英美苏能对纳粹构成威胁,所以希特勒进攻完苏联后,大概率要调头进攻英国,因为只有拿下了英国,整个欧洲就成为了德军的大后方,进可攻、退可守。
二是越过阿富汗攻打印度,这早就在希特勒的计划当中。有记载,1941年2月,希特勒就曾下令执行这一计划,并准备投入德军17个师到这场战斗。因为希特勒认为只有解决欧洲战区外围,英国才能被轻而易举拿下,进而为进攻美洲大陆做准备。
三是中东地区。这个可能性同样也有史料记载,当时希特勒准备击败苏联后,就向伊朗发动进攻以进驻波斯湾,并南下印度洋与日本会师。为此,希特勒曾在1942年前多次向德军总参谋部部长哈尔德提出此计划。
但显然法西斯侵略主义,在团结的民族面前注定会失败,即便战争没有那么快结束,反法西斯国家不论付出怎么样的代价,也会将它们给拖垮,邪不胜正,最后世界格局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