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黄晓明主演的电影《戴假发的人》上映。

可以想象,他对此踌躇满志。

早前,他看了剧本后,亲自上门找导演的要求合作。

还“自毁形象”,减重26斤,演了这样一个唯唯诺诺,丑陋自卑,极其失败的角色。

在他的职业生涯里,第一次这么“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呢——

得到的回报是,六天票房400万,预测总票房500多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输得一塌糊涂。

拍砸了?

未必。

至少Sir在看完电影后,虽然觉得影片有着很多的问题,导致这样一个故事看起来特别“没劲”。

但时隔两天后再去回味,却又意外觉得“后劲”特别大。

这其实是个可以细读文本的电影。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商业属性特别足的快餐片。

过誉了?

于是今天,Sir就来聊几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一起剥开电影的隐藏故事。

戴假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名字:历史的幽灵1.0

故事的主角叫孟中(黄晓明 饰),一个职业律师。

他是个被“历史的幽灵”折磨了几十年的人。

很多年前,他“杀过人”——

90年代末。

父亲对他参加司法考试其余厚望,可结果不尽人意,第一次,差1分,第二次,差22分,第三次,差上了80分。

精神压力越大,离目标也就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想过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作为一个失败的人,是连自杀的资格都是没有的,他被父亲拽起来一通暴揍,并骂他是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自己没那么废,成为“有用的人”,他只能边开出租边备考。

有一天,他拉到了一个醉酒的乘客。

开了半天,也不说去哪儿。

于是他忍不住下车翻了翻醉汉的衣兜,居然,是一个身上只有10块钱的穷鬼。

孟中生气地将醉汉拖下车。

醉汉却醒了过来,用一种非正常人的笑声嘲笑着孟中——

“废物!”

孟中心里的痛,被一声声嘲笑刺中。

他用力地踹着这个醉汉,最后的一脚,他把醉汉踹下了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怎样Sir不剧透。

但这件事,像幽灵一样萦绕在孟中的周围,以至决定了他日后所有的行为。

他试图赎罪——

许多年后,孟中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律师。

但他不贪钱。

而是一直在行着正义之举,帮助底层人与资本权力斗争,帮助弱势群体与这个世界抗争。

影片讲述了一起未成年性侵案。

而孟中,就是那个为了让施暴者落网,而坚持不懈的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样还不够。

他找到了当年死者的女儿魏娴(王影璐 饰)。

以“朋友”的名义接近她,帮助她,并时时刻刻地保护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啊。

忽然有一天,魏娴被绑架了。

而绑架者说——

他知道孟中曾经杀过人的真相。

过去和现实,在此刻,鬼魅般地缝合在了一起。

所以,这只是个赎罪的故事?

不不不。

两个细节——

第一个,男主孟中的谐音是什么?

“梦中”。

事实上,在导演的创作习惯里,这种“南柯一梦”的元素一直占据了很醒目的位置。

就像《暴雪将至》里,那场关于梦境的讨论——

好像做了场梦

突然一切都不真实了

我都醒了 你还在做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假发的人》也有一处旁白直白地讲述了这个“梦”——

我所经历的像是一场梦

离奇又荒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代表着真假难辨。

第二个,则是死者的身影。

雨夜里,那个醉汉的形象,是与孟中是互为镜像的。

都是黑框眼镜,都是体型消瘦,同样的废物、穷鬼。

甚至于。

这个男人头上的一顶假发被孟中在打斗时摘掉后,他与未来的孟中,外貌特征上,并无二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甚至都不确定这个人存不存在。

为什么这么处理?

两者联系起来,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孟中关于杀人事件的叙述并不可靠。

它更像是一种心魔的具象化,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他的良心。

而这“心魔”。

则指向了更大的一群人。

02

假发:历史的幽灵2.0

谁是戴假发的人?

从电影里看,就是那天夜里被踢下河的男人。

但。

如果你进一步来看,它指的可能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比如孟中。

他的“假发”不仅是说他谢顶,更是他为了赎罪,而为穷人打官司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正义之举。

不过是他遮羞的“假发”,遮住的不是他的谢顶,而是他内心的亏欠。

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杀人犯。

他的内心一直抬不起头来。

甚至在导演的采访中有提到在之前的版本里,他是有一个妻子的,甚至妻子在提出希望能与他有一个孩子时。

他表现出无能为力。

就像《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一样,在生理上,孟中也被“过往”压得抬不起头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娴也是如此。

她一直戴着一顶粉色的假发。

为什么戴?

欺骗。

她的父亲在她很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酗酒,并在河里被淹死,这场“丢人”的死亡不但让她从此无依无靠,更让她羞于提及。

她和别人说,自己的父亲是在国外死亡的,死前差点继承了一笔遗产。

为了生存,她一直伪装自己真实的身份。

靠着从男人身上骗钱过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俩的共通点是什么?

联系起死亡事件的发生时间,90年代末,你其实就能很清晰了——

90年代是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不少人一夜暴富,也有不少人一夜破产,许多暴富者至今支支吾吾,避而不谈他们的“第一桶金”,许多破产者也会美化过去,把历史装点得漂漂亮亮。

他们会被“历史的幽灵”吓得梦中惊醒。

于是现实中,他们只好戴着一顶“遮掩”的假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光鲜亮丽的人。

就像电影中穿插的那个有钱商人对少女性侵的案件。

为什么要设置这条线?

其实是富商的身份。

我们始终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背后的关系,只知道层层权钱交易,让他横行无阻。

他表面上衣冠楚楚。

实则恶贯满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都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戴假发的人”。

董越在采访时也说——

“我不知道怎么该去表达这种感觉。现实真相和历史真相,我对这个很感兴趣,但是我不会以貌似真实的方式去讲,我会换一种方式。

所以这是这部电影最不娱乐的地方。因为内在它是讲真实的,而娱乐是要远离真实的。”

所以。

当你理解了这一层历史背景之后,《戴假发》里的故事,一切都说得通了。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心魔。

而是说,过去的那个时代,留给很多人的“心魔”。

03

书籍:历史的幽灵3.0

但仅仅是指一个时代吗?

也不是。

《戴假发的人》的野心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走得还要远。

它指向的,是更遥远的过去。

在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孟中的书架上有两本书。

一本《罪与罚》。

这个不难理解,导演董越也曾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借鉴了《罪与罚》里的桥段,让一个流浪汉说出了男主角隐藏在心里的罪恶。

但《罪与罚》难道是真的在讨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在罪恶面前的反思么?

不单单是如此。

正如在《罪与罚》里,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它更是对那时社会问题的反思:

大家都不知道该审判谁,该如何审判,对于什么是恶,什么是善,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都不知道该认为什么人有罪,该为什么人辩护。他们怀着失去理性的仇恨,互相残杀。

而另一本呢?《古拉格群岛》。

暗指孟家家族史。

怎么说?

电影里多次提到了一个词——

“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以来我一直被某种情绪所纠缠

或许跟出身有关

为什么会用这么具有历史感的词?

回想起影片对其父辈的介绍就知道了——

孟家是知识分子家庭,孟中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知识分子,却,只能沦落成为一个修鞋匠;

而孟中父亲的好友,年轻时是“革命小将”,而他的儿子,赵四,在最后也成为暴露(揭发)孟中秘密的人。

所以孟父之所以一直要孟中读书,不止是“书香门第”的传承。

更有一层含义。

是渴望追求一个历史的“平反”:曾经的司法不公,能在他这一代讨回公道。

犯了罪的人

一定会受到惩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的幽灵”。

可问题是,导演是真的想去探讨那十年的历史吗?

不止。

孟中的父亲在为儿子庆祝法考上岸的宴席上说过几句话——

“我也很想念我的父亲,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时,那里没有城墙,都是一片沼泽,他死时已经骨瘦嶙峋......(大致)。”

在初剪版里,这段话比我们现在在电影里看到的要长许多。

将这些拼图拼凑起来。

你就会明白这些细节所指的时代,甚至,还可以追溯到那段历史发生的地址。

它说的,是历史缝隙里那些消失了的,无名无姓的小人物。

导演董越说——

有人说它是类型片,也有人说它内核是艺术片,这都不重要,那是我的讲述方式。最重要的是展现我对年代更迭所理解的真相。我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去接近那个历史真相。

这也是Sir最为佩服之处。

更是如今内地导演都少有的胆量。

就像《暴雪将至》的开头。

余国伟从监狱里放出来,在派出所里的一段自我介绍——

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

民警又问了一句。

姓什么?

多余的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回答了为什么董越要一再地拍这样的题材。

每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无声无息消失的人,都被大浪淘沙后成为“多余的人”。

但,董越不愿意。

保留对历史,对时代的追问与反思。

就是不愿意成为“多余”。

只是很可惜。

在这个一切作品都在速食化,所有表达都得站队的今天,没有人会对这样一部看起来“没劲”的电影多去想那么几分钟。

人们宁愿接受它是“烂片”的粗暴评价。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

不但黄晓明的“野心”付诸东流。

连影片本身的存在,都真的变成了“多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