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名在庙会上打鼓的男孩火了
人小气场大,抬手就起范儿
围观群众一片叫好
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
纷纷报道
当天
男孩担任“武鼓”角色,为高跷队奏乐
不仅节奏感把握得好
神情、动作也十分生动
围观群众越来越多
小小年纪的他不仅不怯场
反而把鼓打得更带劲儿
网友:
可爱又厉害
这动作,这眼神
一看就是“老”打鼓人了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打鼓男孩名叫高浩然
今年8岁
是保定市定兴县张家庄二年级学生
2岁多时,跟大人在庙会上
看了一场高跷会表演
一眼就喜欢上了其中的“武鼓”角色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看孩子喜欢打鼓
爸爸高强买来很多鼓
小浩然只要有空就打个不停
5岁多时
爸爸高强几经辗转
联系到了当年那场高跷会的负责人佟树泉
小浩然机灵活泼
佟树泉爽快地同意免费教他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佟树泉(中)与高跷表演者。
佟树泉是保定市徐水区德山村
德山高跷会会长
这项民俗在保定市徐水区、定兴县等地
已有上百年历史
深受老百姓们喜爱
每逢传统节日
德山高跷会是必不可少的民俗节目
德山高跷会包含
“渔翁”“公子”“文鼓”“文锣”“武鼓”“武锣”
等十几个角色
演员表演时
要踩在90公分高的木杆上
“文鼓”“文锣”与“武鼓”“武锣”
都是为高跷会表演奏乐
但又有明显不同
“武鼓”“武锣”
对神态表情、肢体动作要求更高
运动剧烈,动作难度大
表演时要配合锣鼓点的快慢
不时变换不同表演体式
德山高跷会“武鼓”“武锣”的表演体式
共有六套
如“骑马式”“猴啃桃”“黄鼬拉鸡”等
这几天
小浩然视频的走红
也带火了德山高跷会
很多媒体专门来到徐水区德山村采访佟树泉
他说:
“德山高跷会
我会继续传承下去
希望有一天
能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更多的人了解”
传承文化,赓续文脉
点赞民间守艺人!
来源| 河北日报微信公众号
报道| 河北日报记者郭欢叶、寇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