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申良”,生活在明代中期,籍贯为山西,与胶东半岛的主要交集是曾担任过登州府招远县的知县,并且在任期间比较有作为。其去世后,也得以入祀招远县的名宦祠。

根据记载,申良是举人出身,正德六年被授予招远县知县一职。他在任期间主要有两方面的作为:其一,在战乱中保境安民,避免招远百姓遭受涂炭;其二,尚礼义,务教化,为当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风气。

在以上两方面作为中,史料对其保全招远城一事着墨较多,接下来就展开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申良出任招远县之际,明朝正值多事之秋——正德五年爆发的刘六刘七起义此时愈演愈烈(注:古代之起义,起初多带有反抗不平等的性质,但久而久之,要么蜕变为新的封建政权,要么纪律松散而肆于杀掠),战火范围由直隶逐渐波及至山东,偏于海隅的登莱二府也受到影响,不少规模较大县城(如莱阳等)都被攻破,居民死伤者众多。但在申良的主持布置下,原本防御较为薄弱的小县招远却基本保持无恙。

根据《招远县志》记载,为了应对战乱时局,申亮首先从加强防守开始做起。正德六年,他上任后不久就组织增补招远城墙(注:招远金代建县,起初只有土城,元末毁于战乱,明洪武年间粗修,然不够完备)。经过修整之后的招远县城,周长二里有奇,墙高二丈四尺,阔一丈二尺,设有四楼、四铺和三座城门,并在城外开凿了护城河(此前无),防御力量较之原来大为增强。

而在做好防御的同时,申亮还敢于主动出击。史载:“贼至,(申良)以身先之,追贼至黄县,斩获数百千人,贼遁去。已而,贼益来,公伺贼所在,斫树塞其三面,率死士突其前,大破之,乃后诸流贼莫敢复寇招远县矣。”总言而之,在申良的主持下,招远县战守兼备,避免了较大的人口和财产损失。

因为在招远县表现突出,申良也得到了上峰的青睐。此后,他“调繁”(平调重用)至诸城县任职,又任良乡县知县、安吉州知州、常州府同知、户部员外郎等职。嘉靖皇帝继位之后,申良参与到“大礼议”(有关嘉靖皇帝生父“兴献王”宗法地位的讨论)之中,忤旨“伏阙死”。易世之后的隆庆年间,朝廷才为其平反,追赠他为“太常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