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早晨,踏进办公室,咖啡的香气和键盘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开始了新的一天。
打开电脑,登录后台,准备处理一天的工作。
屏幕上,一条条留言像小山一样堆叠起来,注意到,白茶饼成了今天热议的焦点。
白茶饼,这个让人既感到亲切又有些头疼的话题。
它就像是那个总是让人操心的老朋友,总是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茶友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声音。
有人说白茶饼没有散茶来得方便,撬起来总是让人头疼。
更有些声音,带着些许误解,认为撬开白茶饼时有碎茶,是因为茶叶的品质不过关。
看到这样的观点不禁摇了摇头,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
毕竟,撬白茶饼时出现碎茶,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即便是村姑陈,也不敢说在撬茶时能做到完全不碎。
关于茶饼撬碎的问题,知道很多茶友都心存疑惑,甚至有人认为碎茶多就意味着白茶品质不佳。
但实际上,白茶饼被撬碎,并不一定意味着品质问题。
撬白茶饼时略有碎末,正是工艺合格的体现。
想象一下,手里拿着一块饼干,轻轻一掰,它就碎成了几片。
这并不是因为饼干做得不好,反而,这正是它酥脆可口的标志。
同样的道理,当你小心翼翼地用茶刀撬开一块白茶饼时,那些随之飘落的碎末,正是这茶饼工艺精湛、含水量恰到好处的证明。
白茶饼,它们的外观圆润光滑,给人一种坚硬的错觉。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坚强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脆弱”的心。
国家标准规定,白茶的含水量必须低于8.5%,这是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便于长期保存。
而那些技艺高超的制茶师傅,更是会将含水量降至5%,以追求更高的品质。
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而自然,不炒不揉不杀青,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茶叶的原始养分,又保持了自然的外观和色泽。
在烘干过程中,为了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能均匀受热,制茶师傅需要不时翻动茶叶,这是一项既考验耐心又考验技巧的工作。
含水量达标的白茶饼,干燥而酥脆,这使得在撬饼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碎茶。
这就像是我们吃薯片时,那些轻轻一碰就碎成渣的薯片,正是它们新鲜和酥脆的证明。
寿眉饼更是如此,它们的叶片大,茶梗长,经过精心制作后,含水量达标,品质上乘。
轻轻一捏,叶片就能变成粉末,显示出极低的含水量。
这样的茶饼,在撬开时自然也容易碎。
即使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白茶饼在储存过程中也会因为自然陈化而产生一些碎茶。
所以,撬茶饼时出现碎茶,就像吃饼干时掉些碎屑一样,是不可避免的。
那些过于完美且极易破碎的白茶饼,反而更值得警惕。
拿起一片白茶,轻轻一捏,它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轻易地碎成了细末。
这种脆弱,其实是白茶含水量恰到好处的标志。
想要在这种状态下保持叶片的完整,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如果你在撬开白茶饼时,发现它一点儿也不碎,那反而可能是个问题——这可能意味着茶饼的含水量过高。
含水量高的茶饼,因为水分导致柔韧性提升,叶片不容易碎。
听起来好像是好事,但实际上,这会影响白茶的后期陈化,增加受潮的风险。
受潮的茶叶,不仅香气和味道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产生怪味,品质直线下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白茶饼越碎越好。
如果白茶饼碎得太多,那可能是因为压制得太松,这样的茶饼不仅难以成型,而且在冲泡时,会让你喝到满口的碎渣,严重影响品茶的体验。
过多的碎茶在冲泡时会释放出过多的滋味物质,使得茶汤过于浓酽和苦涩,难以入口。
更糟糕的是,茶叶碎得太多,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这会加速茶叶的氧化,使得茶叶更容易受潮和变质,品质迅速下降。
这样的茶叶在储存过程中,还可能滋生有害物质,对健康构成威胁。
所以,茶友们在选择白茶饼时,不能只看外表是否完整,或者是否容易碎。
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那些含水量达标、松紧得当的茶饼。
这样的茶饼不仅在撬开时只会有适量的碎茶,同时也更利于长期的保存和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