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常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区别及使用注意事项
案例回顾
患者情况
近日遇到一位肝性脑病患者,男,58岁,慢性肝病史6年,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食欲不振、日渐消瘦。
给药
为改善患者的体质,村医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500ml/d。
突发
输注三天,患者出现反应迟钝,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家人呼之不应,故急诊入院。
处理
入院后经全面检查,诊断为肝性脑病,经保肝、降低血氨及对症处理后,患者逐渐清醒。
原因分析
分析本例患者,之所以出现肝性脑病症状,与不恰当输注复方氨基酸有很大关系,18AA-III注射液氨基酸浓度较高,含有较多芳香氨基酸的成分;而肝性脑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就是芳香族氨基酸,因而严重肝病患者输注该药可能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由多种氨基酸、糖、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pH值调节剂等配制而成的肠外营养药,广泛应用于烧伤、创伤、手术前后蛋白质及营养缺乏的患者,改善因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人们普遍认为氨基酸属于营养药,患者乐于接受,因此本类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有滥用现象。但必须注意的是,每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适应证不同,不可随便应用,临床医师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用适宜的品种。
下面小编对临床常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适应证、特点和使用注意做一总结,以飨读者。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根据其作用及用途可分为营养型(平衡型)与治疗型(疾病型),治疗型根据其特殊配方及临床用途又分为肝病用氨基酸、肾病用氨基酸、创伤用氨基酸制剂及单组份氨基酸注射液和双肽注射液;
根据使用年龄,又可分为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成人用氨基酸注射液。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氨基酸的浓度浓度、含氮量、氨基酸种类、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是否含有葡萄糖和木糖醇、无机盐种类含量上。[1-5]
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01
平衡型氨基酸注射液
平衡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EAA)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各组分氨基酸比例适当,EAA/NEAA约为1:1~1:3。
主要用于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造成的蛋白质缺乏及分解代谢旺盛者(如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所致的蛋白质损失及低蛋白血症),并可改善大型外科手术前后患者的营养状态。
常用制剂有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包括: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V)、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V)
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
降低了谷氨酸的含量,有利于降低脑损伤的毒性反应,精氨酸含量较高可起到减轻血氨的作用;含5%的山梨醇,氯离子含量较高;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尿毒症患者和对氨基酸有代谢障碍的患者禁用;严重酸中毒、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慎用。
❷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
没有胱氨酸而是半胱氨酸,含有无机盐,不含有过量的甘氨酸,可避免发生高氨血症;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患者、氨基酸代谢障碍者禁用。
❸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
可提供完全、平衡18种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包括酪氨酸和胱氨酸,用以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要。
本品为盐酸盐,大量输入可能导致酸碱失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尿毒症患者和对氨基酸有代谢障碍的患者禁用。严重酸中毒、充血型心力衰竭患者慎用。
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I)
氨基酸浓度较高,不含氯、钾离子,钠离子量极低;肝性脑昏迷或有肝性脑昏迷倾向的患者、严重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患者、对氨基酸有代谢障碍的患者禁用。
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V)
氨基酸浓度低,含有葡萄糖(7.5%),糖尿患者应慎用。
❻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V)
含有木糖醇(5%)和多种氨基酸的盐酸盐。降低了甘氨酸的含量,升高了组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防止血氨过高的同时,可加快伤口的愈合。
木糖醇和氨基酸合用有明显改善氨基酸代谢的作用,提供蛋白质合成的能力,可抑制氨基酸糖异生,对糖尿患者更适合。
问
疾病适用型、儿童专用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怎么用?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等.复方氨基酸制剂的类型及合理应用[J].药品评价,2011,8(24):20-22.
[2] 周健,司继刚.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26):3739-3741.
[3]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9,6(2):183-189.
[4] 刘金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使用情况及合理应用措施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7):175.
[5] 刘高辉等.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合理使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