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厨房清洁中,洗洁精被誉为“懒人福音”,它的清洁力和便利性早已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看似无害的洗洁精却因被曝出含有甲醛、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频频登上新闻头条,这些潜藏的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更有致癌风险。
面对市场上的洗洁精品牌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到底该如何挑选才能避免陷入“毒害”的圈套?
洗洁精是否真的致癌?
当人们提到洗洁精时,通常想到的是它强大的清洁力和便捷性,但一个隐匿多年的问题却成为了公共讨论的焦点:洗洁精是否真的会致癌?
这个疑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央视曝光了一些洗洁精甲醛超标的新闻。
这种被广泛用于工业和家庭的化学物质,因其防腐、防霉特性而常被添加到家具涂料中,甚至成为某些不合格洗洁精品牌延长保质期的“秘方”。甲醛的致癌性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作为一类致癌物,它不仅对呼吸道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还可能通过长期低剂量接触积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
然而对于洗洁精中的甲醛,消费者更担心的是残留问题,锅碗瓢盆每天都要接触食物,洗洁精如果含有甲醛残留,是否会通过餐具进入人体?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在一些黑心作坊中,甲醛被违规添加,以解决细菌超标的问题,而这些产品大多流向偏远的农村地区或通过散装销售方式隐匿在市场中。
2020年,一起假冒“白猫洗洁精”的事件再次把甲醛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这起案件中,犯罪分子以极低的成本制作劣质洗洁精,甲醛含量严重超标,并灌装进正规品牌的包装桶中。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冒产品竟然通过网络售卖,销售金额高达17万元,一旦被消费者使用,不仅清洁效果极差,甚至可能带来长期健康风险。
不过正规厂商生产的洗洁精是否真的安全,这要回到国家对洗洁精的监管上。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的要求,A类洗洁精(用于直接清洗食品)和B类洗洁精(用于餐具、厨具清洗)对甲醛含量有严格规定。
合格产品中的甲醛含量极低,达到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水平。
但一些消费者仍然对“残留问题”心存疑虑,认为即便是大牌洗洁精,用后也会在餐具上留下一些有害物质,进而被人体吸收。
这种担忧看似合理,但实际风险远低于人们想象,研究表明,清洁后的餐具若能用流动水冲洗五次以上,几乎可以完全去除化学残留。
尽管如此,甲醛并不是洗洁精唯一的风险,近年来,有关洗洁精中香精成分和其他化学添加剂的健康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过于浓烈的香味是否会掩盖隐藏的化学污染物?
哪些洗洁精可能危害健康?
除了甲醛,洗洁精中隐藏的其他健康风险同样不可忽视,市场上不同品牌的洗洁精因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差异。
其安全性差别巨大,而一些不合格的产品更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最典型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类洗洁精上,这些产品被多次曝光,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来源。
首先是浓香型洗洁精,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要求提高,一些厂商为迎合市场需求,在洗洁精中添加大量人工香精,使产品带有强烈的香气。
但是浓香型洗洁精的问题在于其成分中往往含有化学芳香剂,这些物质不仅可能刺激呼吸道,还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墨尔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接触浓香型洗洁精后,约33%的人出现了头痛、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甚至伴随皮肤过敏或红肿。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化学香料可能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人体健康构成长期风险。
其次是散装三无产品,在一些偏远地区或集市上,仍能见到廉价的散装洗洁精,它们通常由小作坊制作,不标明成分,也没有生产日期和合格证书。
这样的产品因制作环境和原料来源不明,经常被检测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
在2023年重庆市的一次市场抽查中,一些散装洗洁精甚至完全不具备清洁功能,反而成为餐具的污染源,这种产品不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对环境造成额外的污染。
最后是分层或浑浊的洗洁精,正常的洗洁精应透明、均匀,而出现分层、混浊或稀薄状态的洗洁精往往是劣质产品的标志。
这类问题可能由两种情况引起,一是生产过程中的配方或工艺问题,导致产品的稳定性不足;二是产品超过保质期或在储存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无论哪种情况,分层或浑浊的洗洁精其清洁能力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滋生细菌,增加健康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假冒品牌的劣质洗洁精,以2020年曝光的“白猫洗洁精”假冒事件为例,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劣质原料。
模仿知名品牌的配方进行生产,这些假冒产品不仅没有任何清洁效果,甲醛含量更是严重超标。
调查显示,这些洗洁精使用了不达标的化学成分,可能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甚至引发慢性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洗洁精都不安全,市场上的正规品牌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产品种类,如何在琳琅满目的洗洁精品牌中选出安全可靠的产品,成为了每个家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洗洁精?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洗洁精品牌,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对潜在问题的警惕,更需要从购买到使用的全流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为家人和自己筑起健康防线。
正规产品虽具备基础安全性,但选购时的细节、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家庭存放的安全性同样不可忽视。
洗洁精的质量是否过关,最直接的方式是查看产品标识,2016年我国明确将洗洁精分为A类和B类两种。
A类洗洁精是直接用于食品清洗的产品,例如用于清洗水果、蔬菜等,其对甲醛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更为严格。
B类洗洁精则用于清洗餐具、厨具等接触食物的工具,标准略低,但仍符合人体健康需求。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如果家庭中有儿童或对化学成分敏感的成员,优先选择A类洗洁精。
其次学会辨别成分表中的化学物质至关重要,安全的洗洁精通常以天然成分为主,化学添加剂较少,成分表中若标注有“甲基异噻唑啉酮”或“乙内酰脲”等物质,就需要特别小心。
因为它们可能存在甲醛衍生物,此外,尽量选择香味清淡甚至无香型的洗洁精,因为浓香型产品可能含有较多化学香精,这一点在之前已经详细探讨过。
正确使用洗洁精不仅关系到餐具的清洁效果,更决定了残留物是否会被彻底去除,研究表明,在餐具清洗中,冲洗次数是影响化学物质残留的重要因素。
使用洗洁精后,用流动水至少冲洗五次以上,能够将残留降到最低,几乎不对人体造成威胁,而习惯用盆水冲洗餐具的方式容易让残留物聚集在餐具表面,反而增加了潜在风险。
此外保护双手同样重要,洗洁精中的活性成分对油污有强力分解作用,但长期接触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粗糙甚至过敏。
尤其在冬季或皮肤较敏感的人群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建议使用乳胶手套清洗餐具,这不仅能减少皮肤接触洗洁精,还能有效隔绝冷水的刺激。
对有特殊清洗需求的场景,比如清洗奶瓶、儿童餐具或生鲜食材,尽量使用专用的A类洗洁精。
此外,可以根据餐具的油污程度调整洗洁精的使用量,不要盲目增加用量,适度即可,一些老一辈的传统方法,如使用淘米水或热水清洗餐具,在轻度油污的情况下同样有效且环保。
洗洁精的存放位置也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尤其是家中有儿童的情况下,应将洗洁精存放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并确保瓶盖密封,防止误食或玩弄导致意外。
一些儿童意外中毒的案例中,不少是由于误将浓缩洗洁精当作饮料误食所致,因此妥善存放既是对家庭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孩子的保护。
同时不要将洗洁精存放在过于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以免影响其稳定性,高温或暴晒可能导致洗洁精的有效成分分解或产生分层现象,而潮湿环境则容易引发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
近年来,洗洁精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一些含磷的洗洁精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生态系统。
尽管我国早已禁止生产含磷洗洁精,但消费者仍需警惕来自不法渠道的低价产品,环保型洗洁精以天然成分为主,不含磷和其他污染物,对环境的负担更小,是值得提倡的选择。
此外在日常清洁中,合理控制用量也能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过量使用洗洁精不仅增加家庭清洗负担,还可能因污水处理困难而污染水体。
减少使用量、彻底冲洗干净,是对自己和环境的双重负责。
结语
洗洁精作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清洁用品,其背后的安全性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尽管市场上存在不合格产品。
但只要我们学会识别、挑选并正确使用,洗洁精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是可以兼得的。
参考文章
北青网2023年12月25日《洗洁精是“害人精”,甲醛超多易致癌?提醒:3种洗洁精白送都别用,否则是在害全家》的报道
齐鲁壹点2022年3月21日《健康生活|洗洁精不仅伤手伤胃还致癌?洗多久不残留?》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