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晒。晒被子有诸多的好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抑制细菌。阳光照射还可以祛除被子内部的湿气,使其变得更加松软舒服,还有除螨的作用。
而将晒完的被子抱回来时,总能从暖洋洋的被子上嗅到一股宜人的味道,很多人称它是“太阳的味道”。也有人说,这种味道是被子中的螨虫被阳光烤焦后的尸体的味道。那么,晒完被子的味道究竟是怎么来的?真的是烤螨虫的味道吗?
无处不在的螨虫
螨虫是一类体长约在0.1~1毫米的极小的节肢动物,和蜘蛛同属蛛形纲,但螨虫极其微小,肉眼几乎不可见。把螨虫放在显微镜底下,可以看到它们的身体是半透明的,有一对触须,八只脚。目前全世界发现的螨虫共有5万多种。
寄生于人体毛囊或皮脂腺的螨虫是蠕形螨。蠕形螨只占少数,更多的是尘螨。尘螨的分布最广、对人的影响最大,它们遍布衣物、被褥、枕头、床垫、地毯、沙发等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们以人的汗液、粉末性皮屑、纤维等为食。
螨虫最宜居的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75%~80%,它们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三、四十天,但数量大,繁殖速度惊人,尤其是换季的时候。一床被子会滋生出百万只螨虫,每个晚上,被窝里都有不计其数的螨虫陪你睡,它们把人们身上脱落的粉末性皮屑作为食物来享用。尘螨不咬人,但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尸体都是过敏源,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诱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有句话说“三天不晒被,百万螨虫陪你睡”。要说除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晒被子。那么晒过的被子,散发出来的“太阳味”是如何产生的?真的是螨虫在被暴晒时,烤焦的尸体味吗?
螨虫大型烧烤现场?
1.温度不足以烤焦螨虫
据相关实验显示,晴天时,将一床被子放在室外,让其在阳光下充分曝晒2个小时,被子表面的温度也仅有22摄氏度左右,就这温度显然无法让绝大部分蛋白质变性,更不用说散发出烤焦了的味道了。而就算在大夏天,强烈阳光照射下,被子也达不到让蛋白质变性的温度。强光最多蒸发掉螨虫体内的水分,再说它们难道不会爬到被子的阴凉面吗?
2.烤螨虫散发不出“阳光味”
常见的螨虫体内80%的成分都是水,其余的20%则是蛋白质以及少量的其他有机成分。在阳光照射下,水烤干只会变成水蒸气,而就算蛋白质能被烤焦,那也应该是焦糊味,可以参考烧羽毛、烧头发或烤肉,散发出的略显呛鼻的焦臭味,这和被子上所谓的宜人的“太阳味”根本不是一种味道。
3.螨虫数量不够
一床被子中的全部的螨虫重量都累计起来,也不过才只有几毫克,而且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还是占少数,就这么点量,根本散发不出来什么味道,就算有,我们也无法闻到!
综合以上分析,就可以判定,暴晒后的被子产生的“太阳味”并非是螨虫烤焦的味道。
既然被子上的“阳光味”和螨虫无关,那么这个味道是到底是什么呢,是如何产生的呢?
“太阳气味”的真正来源
2020年2月,丹麦哈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出了这种“太阳味”的气体成分。
他们首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首先用去离子水清洗(不加任何洗涤剂)了3条毛巾,并分别放置在室内、室外无阳光的地方、室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下晾干,观察结果发现,只有阳光下晾晒的毛巾出现“阳光的味道”。
为了深入研究“太阳味”的来源,研究员又分别将3块毛巾装进密封的无菌塑料袋中,再往袋中注入空气,让毛巾中的物质能够进入气体中,然后用吸附管在出气口将这些物质收集起来,进而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对这3个地方毛巾散发的气体成分进行检测对比。
分析结果发现,室外晒干的毛巾出现了一些其他组没有的物质——5~9个碳原子的碳氧化合物: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大多在低浓度下就会散发出怡人的气味(比如花香、果香等),这些所有的味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传说中的好闻的“太阳味”!
那么阳光下晒过的毛巾上的这些有机化合物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纺织品在日晒下产生了光化学反应。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催化毛巾上的染料、柔软剂、清洁剂等物质发生一系列氧化反应,产生有好闻味道的挥发性有机物,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了所谓的“太阳味”。
阳光虽然无法烤焦被子上的螨虫,但是利用阳光创造高温、干燥的环境,可以让大量螨虫脱水而死。所以,晒被子还是有好处的。晒被子不宜太早,要等太阳完全升起来再晒,最好是在上午11点~下午2点,这个时段阳光较为充足。晒的过程中,螨虫可能会钻到被子深处或阴面,所以记得要翻面,将两面都晒透,才能更有效地清除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