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低工资事关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今年以来多地密集上调。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十余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上海、河北、安徽、贵州等地已于2023年实施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再加上今年调整的十余个省份,目前绝大部分省份都已完成这一轮最低工资调整。

提高标准后,哪些人将受益?接下来还会有哪些调整变化?

十余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十余个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多数省份月最低工资涨幅为200元左右,最高涨了290元;个别省份上涨100元左右。从调整后的水平看,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份第一档最低工资超过2000元。

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关于调整自治区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自12月1日起,将全区一类、二类、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分别由1980元、1910元、1850元提高到2270元、2200元、2140元,较调整前各增长290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较调整前各增长1.6元。

“最低工资标准,代表的是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道保护线,用于确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能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最低工资标准也会不同,同一省份内,大多还会再分档。”

据了解,最低工资不包含加班工资、夜班及高温等特殊工作津贴,多数地区最低工资包括了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目前社会上绝大部分企业用工价格都会超过最低工资,但也有少数盈利能力较弱企业的基层员工薪酬还比较低。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会带来哪些好处?

专家表示,尽管最低工资在我国薪酬体系中主要发挥托底作用,但上调后的受益群体远不止低收入劳动者,对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最低工资也是失业保险金、病假工资等其他一系列待遇的基准线、参照线。

比如,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我国大部分地区规定,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

另外,多地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保险金标准联动调整机制。在最低工资调整带动下,自2024年1月1日起,杭州失业保险金标准从原来的2052元/月提高至2241元/月,苏州市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从2280元/月提高到2490元/月;2月1日起,湖北将全省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按区域由原来的四档调整为三档,分区域提高到1989元/月、1755元/月、1620元/月。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利于提高这些待遇的底线。按照相关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被派遣劳动者被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后暂无工作期间的报酬等,均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

今年以来,浙江、河南、湖南等多省份均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后下发通知,提高了在职工伤人员的伤残津贴标准。部分省份提出,调整后伤残津贴低于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的,补足到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

最低工资标准未来还将有哪些调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建峰表示,最低工资一般两到三年调一次。各地会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测算。地方人社部门还会通过发放问卷等形式,对最低工资调整进行评估,从而合理确定标准。

北京、上海、河北、安徽、贵州等地已于2023年实施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再加上今年调整的十余个省份,目前绝大部分省份都已完成这一轮最低工资调整。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劳动者如果发现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投诉。”沈建峰说。

“在最低工资保障基础上,一方面要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多发挥集体协商的作用,通过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形成企业自主调薪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员工待遇提升与企业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沈建峰说。

来源 | 新华网

编辑 |李雪

责编 |姜玉函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