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1日,国内观众迎来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经典作品,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时光,成为了大家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电影里,刻画的小英雄潘冬子形象,让许许多多的观众都铭记于心。

其实,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潘冬子这个角色,其灵感来源于开国中将鲍先志先生的长子鲍声苏。影片中潘冬子一家的经历,真实反映了鲍先志一家在那个动荡年代所遭遇的种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先志诞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鲍家湾的一个贫困农民之家,年幼时便遭遇了父母离世的悲痛,幸得叔父的悉心照料才得以成长。家境的拮据让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也因此,鲍先志仅仅在私塾里念了一年的书,就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家中帮助家里干起了农活。

鲍先志的童年经历让他对那个充满阴暗的旧社会深感厌恶,因为他们家既没有权势也没有地位,只能无奈地忍受着别人的欺凌。但幸运的是,他最终等到了一个能够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麻城地区,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年仅15岁的鲍先志也积极投身其中。他虽然年纪尚轻,但表现却十分出色,没过多久,就被大家推选为本村儿童团的团长。他带领着团员们,为大人们站岗放哨、传递信息,忙得不亦乐乎。

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鲍先志深刻领悟到了革命的真谛,并且下定了决心,要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几年,鲍先志加入了赤卫队的补充队伍。凭借着多年来在基层的辛勤付出,他成功地说服了家乡的青年们,让他们热情响应赤卫队的号召,一起投身到与地主恶霸的斗争中。

鲍先志在斗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他不怕吃苦,勤奋好学,这些品质让他在众多青年中显得尤为突出。很快,他就顺利地加入了红军,踏上了自己的从军之路。

参军之后,鲍先志首先被分配到了鄂豫皖红军第1师军需处的粮秣科,担任起了粮秣员的角色。当鄂豫皖苏区成功抵御了第一次“围剿”之后,红1军与红15军合并组建了红4军,而鲍先志也随之调整岗位,成为了红4军第10师第28团2营4连的一名普通战士。

那时候,红军还处于起步阶段,队伍里多的是像鲍先志这样缺乏实战经验的新战士。然而,敌人并不会因为他们的青涩而给予更多的喘息之机。

所以,这些新兵将面临接连不断的激烈战斗。鲍先志刚入伍不久,就接二连三地卷入了多场硬仗。虽然他缺乏经验,但在战场上却表现得异常勇敢。

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一步步从底层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了红军中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先志在年少时便读过私塾,并且他始终勤奋好学,这使得他在军队中成为了一名少有的有文化素养的战士。正因如此,鲍先志被组织视为重点栽培的人才。他既要带领士兵们在军中训练,又要兼顾部队的文书等日常工作。

在第四次反围剿期间,鲍先志的部队突然接到了一项紧急作战任务。由于情况紧迫,他连忙把自己负责的文件和物品整理打包,直接带着就上了战场。

战斗结束后,他才察觉到,在与敌人近身搏斗的过程中,不知何时,身上的包裹被划开了一道口子。多亏了这包裹的存在,它竟成了他的救命稻草,让他得以幸存。

过了好几个月,鲍先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被子弹打中了脚腕,伤口严重到露出了骨头。那时候,部队的条件特别艰苦,医疗物资严重不足,连像样的药品都找不到。鲍先志为了不让部队的行动受到影响,就自己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甚至急中生智,用淀粉来临时充当止血药。处理完后,他硬撑着继续投入到了战斗中。

接着,他随部队一同踏上征途,咬紧牙关,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成功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他们的队伍历经无数次激烈战斗,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险峻的山脉,最终成功摆脱了敌人的穷追不舍,顺利渡过汉水,在川北地区建立起了川陕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多次战斗中凭借出色的表现积累了许多战功后,鲍先志逐渐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导人物。到了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这时的他已经担任了团政治处的主任一职,并跟随右路军踏上了北上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