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南京雨花台阵地,高志嵩及部下官兵把剩下的手榴弹全部拿出来,拧开盖,拉出引线套在了手指上,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雨花台,多么美好的名字,自己死在这里,也算是一件幸事”,高志嵩不住的想到;他张望了旁边的战友们,各个都是和他一样紧张兮兮的,甚至他还看到有些人眼含热泪,但是并没有哭出来。
看到此处,高志嵩不仅也感慨万分,他们这场南京保卫战其实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要说现如今有没有完成自己儿时的梦,也算是达成了一半,只不过,没能亲眼看着这些人被赶出中国,实在是有些遗憾。
高志嵩出生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彼时清政府仍在统治着中国,虽然控制范围和力度都大大缩减了,但处在广西的他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他的家庭还算殷实,比平常老百姓要好上不少,于是也就有了读书的机会。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是无价的,高志嵩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读书期间拼了命的学习,其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毕业后他被推荐留在了学校里当教员,但他心不在此,当了没多久就离开了。
做教书先生固然是个不错的生计,但对于高志嵩来说远远不够,在他长大成人的这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统治数百年的清政府倒台、民国建立、各地军阀并起、天下大乱。”
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是认可孙中山的理论,而在得知黄埔军校的建立时,他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广州,成为了一名军人,学校中认真学习的他在军校的表现也同样出色,射击、体能、样样出色。
从军校毕业后的他加入到了北伐的部队中去,在战场上屡屡建功的他很快就被提拔到师长参谋的职位,而就在军阀还为平叛干净的时候,日本人来了。
在七月份的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行动速度太快了,各种先进装备和飞机导弹是应有尽有,在几年前的沪松抗战中,高志嵩就位列其中,他们坚守住了上海,这一战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但是现如今的淞沪会战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战斗进行了三个多月,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11月宣告上海沦陷,随后高志嵩的部队退往南京进行驻守,而他所负责的正是雨花台阵地。
高志嵩明白,这是一场殊死搏斗,倘若没能守住南京,那么日军在之后的进攻将会畅通无阻,“必须要守住,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
战前,他跟自己的部下开了一次动员会:“我知道经过上海的战斗大家都对即将来临的日军有些恐惧,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强大,他们的装备比我们的先进,甚至人数还比我们多,但那又如何,这些侵略者在肆意的践踏中国人的尊严,在不停地残害着我们中国同胞的性命,如果此时退了,那么我们后面的南京百姓该如何,南京后面的百姓又该如何,所以,我们死也要守住这个地方。”
战斗非常的激烈,每一次冲突都伴随的大量人的死亡,高志嵩屡次申请支援,但其实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们的阵地是真正的孤立无援了。
“上刺刀,跟他们拼了”弹尽粮绝之下,高志嵩率领着部下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这是最后的手榴弹了!”精疲力尽的高志嵩和部下躺在了地上,一人一个手榴弹,他们的手指紧扣拉环,静等着日军的到来。
最终,高志嵩和他率领的部下全部壮烈殉国,他们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永难忘怀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