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桥梁》杂志社主办、中铁长江设计承办的“中铁长江设计四十年发展成果展示暨山区高速公路智能建养技术交流会”在重庆隆重举行。
中国中铁副总裁黄超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交通大学校长赖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刘汉龙,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重庆市政协常委滕宏伟,重庆市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岳顺,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交通大学原校长唐伯明,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原主任乔墩,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书记李关寿,重庆高速集团副总经理胡旭辉,《桥梁》杂志社主编杨志刚等出席会议。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有关部门领导,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全国交通行业各大勘察设计院和中国中铁各区域总部及二级单位领导,重庆市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及重庆高速集团、重庆物流集团、重庆设计集团领导,长江院历任领导代表及媒体记者等出席会议。
中铁长江设计党委书记、董事长钟芸致欢迎辞,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小辉主持会议。
1
领导致辞
黄超
中国中铁副总裁
致辞
黄超代表中国中铁向来宾表示欢迎,向本次活动表示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国中铁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中铁长江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长江院加入中国中铁以来,优化完善了中国中铁在公路水运交通领域的战略布局,为中国中铁“第二曲线”业务发展提提供了有力支撑。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长江院要奋勇争先担当职责使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全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为重庆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注入澎湃动力,为中国中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交通强国建设再立新功。
钟芸
中铁长江设计党委书记、董事长
致欢迎辞
钟芸向出席大会的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致辞回顾了集团四十年服务交通、矢志求索,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追赶超越、争创一流的峥嵘历史。致辞指出,举办此次交流会,旨在共同探讨交流山区高速公路智能建养新技术,共同谋划行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集团四十年发展成就,离不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以及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新征程上,中铁长江设计将高举“开路先锋”旗帜,与各界朋友、各兄弟单位携手同行、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合作新篇,为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2
专家报告
周伟、刘汉龙、唐伯明、陈奉民等4位专家学者、院士大师,聚焦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山区高速公路智能建养技术主题进行了主旨分享与交流,为广大交通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启迪智慧、凝聚共识的思想盛宴。
周伟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
《新质生产力与公路数字化转型》
报告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从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及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公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等2大方面5项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周伟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强化交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刘汉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新技术》
报告围绕路基变形控制这一关键难题,详细介绍了PCC桩复合地基技术、轻质混合土技术、高能级强夯技术、真空预压技术等4种高速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的科学原理、最新进展以及在工程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刘院士指出,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交通强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地基处理问题,开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性能、智能化的地基处理技术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战略意义。
唐伯明
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交通大学原校长
《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与科学家精神》
报告围绕茅以升先生的生平事迹、对中国桥梁事业的卓越贡献、茅以升工程教育思想以及他在数学、国学等方面的深厚造诣进行了详细讲解,带我们再次缅怀茅以升先生为祖国江河架桥、为科技与人民架桥、为党和知识分子架桥的光辉一生。唐校长倡导要在特大桥梁工程建设期间积极开展茅以升先生科学家精神和桥梁文化的交流研讨,并号召全体同仁携手共进,为交通强国塑造中国桥梁人的精神力量。
陈奉民
中铁长江设计公路二院院长、全国十大桥梁人物
《山水重庆的桥梁,中铁长江的跨越》
报告以“桥都重庆”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个鲜活典型的案例,介绍了中铁长江设计从“第一座大跨径桥梁”勘查设计到实现“两座世界级大桥、十跨长江桥”历史性成就的过程中,工程师们为应对重庆复杂地形地貌与苛刻地质条件,在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智能化和绿色建造等方面取得的创新与突破。陈院长表示,桥梁专业的进步与发展是集团发展的一个缩影,中铁长江设计将继续秉持“创新引领、品质至上”的原则,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市场领域,以更优质的服务回报各界。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裴小吟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264041120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