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冬天,一位穿着棉袄,体态消瘦,挎着一个破旧背包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了中南海门口。这位明显是一个庄稼汉的男子随后不仅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待,甚至还给了他两个特权,此人到底是谁?毛主席给他的两个特权又是什么?
乡下小伙进京告状
1961年,一位农民进京告状,为何能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待?他有何特殊之处?
1960年11月23日,一位农民因为常年的劳作,旧病复发住进了岳阳市的一家医院,他穿着朴素,头发蓬乱。就在这位农民刚在诊室坐下之后,医生便问道:你有干部们的介绍信?没信是不能看病的。
这位农民顿时火冒三丈,满脸通红地说道:这封信能不能证明?只见农民从口袋中掏出一封带着毛主席署名的信件放在了医生的手上,医生一看脸色大变,医院很快派人核实了他的身份,随后好几位医生开始忙前忙后的为其看病。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自然也被这位农民看在了眼里。看完病之后,他非但没有感到一丝的轻松,脸色反而更加凝重的。他万万没有想到,看个病都要靠关系,可那些普普通通的庄稼人怎么办?难道他们连进城看病的资格都没有?这位农民越想越生气,经过一番纠结之后,他最终决定:去北京,找毛主席反映情况。
有趣的是在到达北京之后,因为人生地不熟的他迷路了,但是好在那个时候的北京交通治安比较好,而且当地的民众也十分友好,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中南海。但是看着门口荷枪实弹的警卫员他一时犯难了,犹豫徘徊了好久。
看着这位明显是庄稼人的汉子,警卫员就问了一句:你找谁?庄稼汉脱口而出:毛主席?这让警卫员惊讶不已,主席平常日理万机并不是谁想见就见的,但是出于礼貌,警卫员就说道:请出示你的证件!
这位农民显然是没有证件的,但是他也丝毫没有慌张,从容的从口袋中拿出了一封信,只见信上写道:“去年12月22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所说各项工作缺点应当改正”而这封信的署名正是毛主席。
可警卫员依然不敢轻易带这名农民进去,眼看警卫队自己半信半疑,这位农民急忙从随身携带的布袋中掏出了几十封信,有的信上盖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公章,而更多的则是毛主席的亲笔署名。被震惊到的警卫员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农民身份可能不简单,于是立马向上级进行汇报,没过多久,时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便亲自来接待,并且安排这位农民住进了中央办公厅的招待所。
然而由于当时毛主席因南下巡视,并没有立马接见他,直到6天后,回到中南海的毛主席这才亲自接待了他,刚一见面,毛主席就亲切的拉着他的手说道:“你还有五十根头发跟我姓毛呢,你也是毛家的根蒂呦,按照辈分,你还是我的侄子呦”那天晚上,毛主席和这位农民聊了很久。
这位农民的身份确实也不简单,他的名字叫做贺凤生,是毛主席的侄子,而他的父亲叫做贺晓秋,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同时也是毛主席的表弟。
两次帮助毛主席脱离危险
为了帮助毛主席脱离国民党的围捕,贺晓秋都做了什么?
贺晓秋出生于1898年湖南韶山,在他刚懂事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少年,母亲告诉他这是你的表哥,而这个少年正是毛主席。虽然他们两个人差了5岁,但是同样都是少年人的两人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关系非常的要好,两个人也一起上学读书,这一读就是六年的时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扩充,他们逐渐地发现外面的天地更加宽广,贺晓秋便和毛主席相约一同前往长沙念书。
也正是这个决定,让他们两兄弟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他们把各自的想法告知父母之后,毛主席获得了家人们的恩准,但是贺晓秋的愿望却落空了。
他的母亲,也就是毛主席的姑姑告诉他:“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一天一个样子,你哪都不能去,还是安心在家种地把”就这样,两兄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1911年春天,毛主席顺利的考入了湘乡驻省中学,前往长沙读书,而贺晓秋则留在了老家务农。
未料这一分别就是六年之久,到了1917年的时候,为了筹办母亲50岁大寿的宴会,毛主席这才又回到了韶山,两兄弟这才再次相见,与这位多年不见的表弟聊了很久,两人感情也没有因为时间的原因而疏远。
毛主席告诉贺晓秋,自己在长沙的时候老师杨昌济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的影响下自己迷上了陈独秀主板的《新青年》杂志,并推荐贺晓秋也要多读读看看,两人兴致昂扬的聊了很长时间,寿宴结束之后,毛主席再次离开了韶山,而再次相见已经是八年之后的。
1925年年初的时候,毛主席因为患有失眠等症状,回到了老家韶山养病。在养病期间,已经投身革命的毛主席产生了“要展开革命,必须要依靠农民来推动”的想法,因此,他在回到韶山不久之后就准备展开农民他运动,发动农民和地主恶霸进行斗争。
也正是在这段期间,贺晓秋受到毛主席的影响,知道革命真的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好处,贺晓秋便也加入到了革命工作当中,甚至为了支持毛主席的工作,贺晓秋还主动担任起了毛主席的秘书员,负责毛主席传递文件、召集人员参加革命以及提供后勤保障等工作。
在贺晓秋的帮助下,毛主席开展的农民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在韶山毛主席不仅创办了近30所农民夜校,而且还成立了当地第一个共产党党支部。然而就在大家将一切精力都投放在农民运动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险也正在快速向他们靠近。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韶山地区的革命工作快速发展,但是当地的地主恶霸们可不淡定了,为了保住自身的利益,这群地主就联名向时任湖南省省长的赵恒惕进行了举报。
收到举报之后,赵恒惕那叫一个愤怒,立即就召集人手,同时下令他们去抓捕。巧合的是,赵恒惕的电令正好被湘潭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郭麓宾无意间看到了,而此人还是贺晓秋的好友,正好还是毛主席的铁杆支持者,他立即就派人送信给毛主席。
得到消息的毛主席也是大惊失色,赶紧谋划撤退事宜。在此紧要关头,贺晓秋便找来了一个同乡好友,与其一同假扮为轿夫,让毛主席躲在轿子中,趁夜将毛主席送出了韶山。可就在毛主席刚走没几天,贺晓秋就遭到了别人的举报,湘潭县政府很快就对其进行了调查,得知他是毛主席的表弟的时候,就将其列为了抓捕对象,无奈之下,贺晓秋只能放弃自己的家产,带着全家老少一起逃亡至洞庭湖一带。
1927年,贺晓秋搬到华容县刚刚站稳脚跟,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而此时的毛主席恰好就在华容地区组织农民运动,为了躲避“围剿”,毛主席再次躲到了贺晓秋的家中。知道此时的表哥身份早就不同,为了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贺晓秋再次故技重施,找来了好友和自己一同假扮轿夫,就这样又一次成功的将毛主席送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内。
在临别之际,贺晓秋告诉毛主席:“你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有什么需要,就尽管派人传信给我”。还将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块大洋一起交给了毛主席。就这样,毛主席和昔日的玩伴再次分别,可他们二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次分别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毛主席许给侄子的两个特权
为了了解民众基层生活,毛主席许给侄子两个特权,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当得知新中国的领导人是毛主席的时候,贺晓秋激动的一夜都没有睡觉,还破天荒的买了好酒好肉,一起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和伟大的人。
自那天之后,贺晓秋也就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种地上,根本没有想过跟自己昔日的表哥联系,也没想过依靠表哥的关系为自己谋福利。但是在两个多月之后,在贺晓秋的深思熟虑下,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这封信自然也不是攀关系的,也不是为自己和家人谋前程的,而是向毛主席提意见的。
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虽然统一了,但是不少地方还或多或少存在着许多的漏洞,而且很多政策也都不太符合实际情况,许多地方也被搞得是乌烟瘴气的。出于对毛主席的信任和理解,贺晓秋便决定以写信的方式将这种事情告知毛主席。
在北京的毛主席,收到贺晓秋的亲笔信之后激动了连说了好几遍“太好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正需要建设,毛主席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的大,在百忙之中毛主席给贺晓秋回了一封信,对于自己少年时的知己,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毛主席可以说是即思念又信任,随后毛主席就在信上写道:“晓秋老弟之建议,我已经全部熟知,感谢你的好意,所说的各项工作缺点, 会及时改正。”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之后,贺晓秋也是喜出望外,拿着信件激动的说道:“表哥果然还记挂着我们”。就这样,自此之后,贺晓秋便经常和毛主席通信,向毛主席介绍农村的真实情况,并且还会总结出各个地方的政策或者不好的地方汇报给毛主席,这让毛主席喜出望外,为以后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后来当毛主席得知贺晓秋的儿子贺凤生患病,家庭为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的时候,毛主席还亲自委托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贺晓秋寄去了400元,帮助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就这样,贺晓秋虽然和毛主席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两人一直都保持着书信联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10年之久。直到1960年,贺晓秋因为常年劳作,最终积劳成疾而撒手人寰。在贺晓秋临别之际,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告诉儿子贺凤生:“以后不要去麻烦毛主席,你还要继续和毛主席保持联系,将农村里的真实情况报告给毛主席!”
贺晓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贺凤生就捡起了父亲的工作。到了1961年的时候,贺凤生因病看到了医院以及在基层中太多不合理的现象,他便决定亲自上京,当面向毛主席汇报实情。就这样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1961年11月的一天,贺凤生见到了父亲一直心心念的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位敬爱的老人,贺凤生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毛主席见到这位后辈倒是非常的亲切,为了消除贺凤生的紧张情绪,毛主席还说了一句:“我和你爸爸是好兄弟,论辈分,你还是我的侄子呢!”
听完这句话,贺凤生顿时放松了不少,就这样,两人聊了很多,当得知贺晓秋已经去世的时候,毛主席也是感伤不已,弹只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再次相知时,已经和表弟天人永隔。
而关于基层很多不合理的现象状况,贺凤生也一一讲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对此十分的重视,甚至还专门拿了本子做笔记。两人聊了差不多近三个小时,在谈话结束之际,毛主席还对贺凤生说道:“我今天许给你两个特权,你一定要用好了。第一、你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第二,你发现什么不合理的情况也都可以随时告诉我”。
而有了这两个特权之后,贺凤生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每月都会给毛主席写信,汇报当地的基层情况,而对于贺凤生的信件,毛主席也是格外的关注。从第一次见面,到往后的几十年里,毛主席和侄子贺凤生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每次贺凤生的到来都会给毛主席带来巨大的惊喜,不仅改善了很多地方的不合理现象,也为毛主席了解民生情况提供了帮助。
手握特权的贺凤生也没有忘乎所以,而是始终坚持着敢说真话的品质,不断地为老百姓们谋福利。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建设祖国,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正是因为时刻以民为本,为民着想,所以才给贺凤生许下了两个特权。新中国有这样的领导人,何愁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