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在,谁云汉已亡。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蜀汉的第二任国君。刘谌,刘禅的第五子,在公元259年被封为北地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蜀汉灭亡的最后时刻,作为君主的刘禅为何选择了投降,而儿子刘谌却选择了殉国呢?

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将军司马昭认为蜀汉国小势弱,再加上姜维的常年征战,蜀汉百姓早已疲惫不堪,财力将尽。于是,司马昭便以姜维多次侵扰曹魏边境为由,派遣邓艾、钟会,以及诸葛绪等三路大军伐蜀。

曹魏大军的来袭,蜀汉采取回防,缩小兵线且聚集力量,想以汉、乐二城来抵御曹军。正是因为蜀汉的消极策略,使得曹魏得以轻易的进入蜀境,并一举拿下了关城。关城原先为蜀汉在前线的储粮之地,曹魏拿下关城后,逼得姜维只能退守剑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钟会和姜维对峙于剑阁的时候,邓艾趁机从阴平小路偷袭江油,而后经汉德阳亭,最后到达涪县。涪县距离剑阁西只有百余里,距离成都也只有三百里。只要邓艾的军队到达涪县,不仅会逼得姜维回援,也能够兵指成都。

所以,当邓艾拿下江油时,刘禅急忙命令诸葛瞻从涪城感到绵竹,想把邓艾等魏军阻挡在绵竹之外。但可惜的是,诸葛瞻远非邓艾的敌手。在一番交锋之下,诸葛瞻父子兵败被杀,邓艾也马不停蹄的感到了雒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邓艾的军队距离成都如此之近,刘禅十分惊慌,连忙聚众商议。在这个时候,蜀汉仍有喘息之机,只要刘禅肯迁都,那就可以推到东面的江州,亦或者是难免的南中。在罗宪,以及霍戈的治理下,这两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

而且,就算刘禅不愿迁都,只要坚守成都。凭借成都城的稳固,以及粮草的供应,蜀汉完全能够抵挡邓艾这一支远道而来的疲军,而后等待姜维的回援。但可惜的是,刘禅一不选择迁都,而不选择坚守,而是听从了谯周的投降之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作为蜀汉国君的刘禅,为何会选择听从谯周的建议呢?

实际上,刘禅虽为蜀汉的国君,但其并不像父亲刘备那样久战沙场,也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自然体会不到建国之艰辛。在蜀汉建立之初,刘禅虽为太子,但有刘备在前面顶着。而到了刘备去世之后,又有忠臣诸葛亮在前面扛着。等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蜀汉仍然有蒋琬、费祎,以及姜维等在前面支撑着。

所以说,刘禅无论是作为太子,还是后来的蜀汉皇帝,在诸葛亮和姜维等人的支撑下,刘禅根本感受不到蜀汉的重任,只是一昧的在皇宫中享受。毕竟,有困难,都被诸葛亮等人解决了,只要刘禅点头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一来,刘禅只是感受到皇帝的权力对他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责任。再者,刘禅本就是一个懦弱,无大志之人。在听到投降后也能享乐之后,而且无生命之忧后,便欣然同意了。

而且,刘禅也认为谯周说的有理。虽然霍戈有带兵入境驰援之意,但刘禅害怕霍戈会对他不利。而且南中的叛乱时常有,尽管最后都被平定了,但是仍有忧患。再者,无论是去南中,亦或者是去江州,若是被钟会和邓艾的大军一逼再逼,到最后有可能这两地都守不住,只能向东吴称臣,以此结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东吴的国力比曹魏差了很多,如果东吴再被曹魏所灭的话,那刘禅就会经历两番羞辱。所以,在谯周的一番建议下,刘禅才选择投降。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刘禅相信谯周能够以大义来说服司马昭,以此来保住他的性命。

相对的,刘禅的儿子刘谌则不同。虽然他年纪不大,但也知道司马昭并不是谯周一张嘴皮子就能够说服的。而且,刘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在政治才能方面不俗,他也知道谯周在刘备时期,也曾多次干预国政,多为妥协。所以,刘谌本身就看不起谯周的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这个时候的刘谌,心中的热血冲动未退。身在蜀地,又在爷爷刘备,以及关羽张飞,甚至是诸葛亮等人的光荣事迹下长大,刘谌深受他们的影响,自然存有报国之志。所以,在劝说刘禅不成之后,刘谌最后选择了自刎,以身殉国。

所以说,刘禅这样非中兴之资的国君,生下刘谌这样英烈的儿子,当真是“独自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