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于11月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以新引质,重焕活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的演讲标题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巩固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他在会上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偏低”是“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中,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大。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曾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对此,杨伟民表示,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是短期性、周期性的因素带来的,但更多的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我们常说的“经济长期向好”中的“长期”,主要就是指结构性的因素,结构性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从供求关系来看,我国长期处于国内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的格局,一直通过净出口来弥补国内供求的缺口。这种格局的有力的一面是,只要有需求,就不愁增长,不利的一面是:经济的边际增长取决于外需,一旦外需减少,就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从最终需求上看,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不足: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为39%,较2001年的45.7%降低6.7个百分点。

杨伟民表示,居民消费不足源于长期存在的支付能力不足,这不是短期一次性就能解决的问题,光靠扩大内需的政策很难解决。我们应当实行系列的有利于持续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扩大内需政策应该更多转向扩大居民消费。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居民消费占总需求比重偏低的原因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偏低”。从一次分配的情况来看,2010年至2020年期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由47%提升至52%。但劳动报酬中的很多项目不属于可支配的收入。若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是下降的。

杨伟民认为,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给居民让利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从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要推进公共管理行业和行政区划改革,降低企业部门中金融和垄断行业的收入占比。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杨伟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

从产业结构来看,杨伟民表示,目前我国许多消费品行业是大量净进口的,原因主要为资源不足、创新不足和体制机制制约。为此,我们应该完善产业政策的总方针,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础上,应该鲜明地提出大力支持消费品产业、包括消费型服务业发展,这样才能适应让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来源的需求政策,实现供需之间政策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