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是我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

2023年,我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总额达34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近70%。其中,欧盟接收了出口量的大约40%。同时,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占欧洲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20年的3.9%上升到了2023年底的25%。

看到中国的电动汽车在份额上逐年提高,快速攀升,欧盟视之为洪水猛兽,着急害怕了,心慌冒汗了。于是,欧美开始行动了,即对中国电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调查行动,其实自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

今年的7月份欧盟委员会宣布称,决定自7月5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长期限为4个月。

8月20日,欧盟发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草案,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36.3%的反补贴税。比亚迪的税率为17.0%;吉利19.3%;上汽集团36.3%;其他合作公司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

到了10月29日,欧美发布终裁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三家中国电动汽车抽样企业(比亚迪、吉利、上汽)最终反补贴税率分别为17.0%、18.8%、35.3%,合作非抽样企业反补贴税率为20.7%,其他不合作企业税率为35.3%。终裁自10月30日起实施。

自打欧美展开调查开始,中国电车企业就闻风而动,赶紧做好规划、作出应对了。既然你欧美设置高门槛,居心不良,大不了少和你来往就是了。

2024年上半年,中国向欧洲(包括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出口纯电动汽车30.3万辆,同比下降16%;插混2.35万辆,同比下降33%。增速明显放缓,出口份额明显减少。

欧盟加征反补贴税,那么,中国电车的优势果真在于补贴优势吗?

欧盟中国商会近日也发表声明表示,没有充足证据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欧盟委员会对“损害威胁”的认定仅基于猜测。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优势不是基于补贴,而是基于产业规模、整体供应链优势及市场激烈竞争。

欧盟测算,中国电动汽车相对欧盟产品有50%—80%的成本优势。这样一来,中国电动汽车就会比同档次的欧洲电动汽车卖得更贵,加税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打着反补贴的口号强硬地增加关税,目的就是想让咱们知难而退,最好不再和它们做生意了。

关税增加,车企的利润势必会大大降低,往欧盟出口的比率肯定也会减少。

欧盟这样做的目的,还有一点就是,妄图让咱们国家的产能过剩,造成积压,进而影响市场和社会。

不得不说,欧盟的这一貌似合理的做法,实则极其歹毒邪恶、阴险卑鄙!

事实上,即使欧盟施行了反补贴税,那么,也并未全部、干净、彻底地堵死中国电车的强势进入。

利润是大为减少不错,可是,别忘了,欧盟可是咱们最大的一块蛋糕呀,舍不得丢弃,能多啃点就多点。

如上汽,之所以被加税最高,是因为上汽没有对欧盟提供涉及商业机密的一些信息,被欧盟认为是不合作的态度。事实上,商业机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命脉,焉能随便轻易透露给外人呢?

尽管交税最高,可上汽仍不气馁灰心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明确表示:“今年上汽在欧洲的销量不会比去年低,上汽自主品牌MG的HEV产品马上会进入欧洲;现在对HEV车的热情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订单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交付。”

针对欧委会的认定,上汽将视事态发展,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欧盟增加反补贴税,这就让中国电动车将不再具备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那么,不如把厂子建在欧盟了。那样的话,不仅省却了诸多的物流费用,更重要的是大大节省了一笔关税。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多家中国车企早就着手实施,有的已经开始动工了。

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奇瑞、长安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已计划通过欧洲建厂、成立合资公司、利用现有合作伙伴的产能等本土化手段来避开反补贴关税的影响。

比亚迪投资的匈牙利项目落地最快,时间在今年年底,上量最快要到2025年。

7月8日,远景动力西班牙电池超级工厂正式启动,它是远景动力在欧洲的第三个电池制造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

4月份,奇瑞与西班牙埃布罗电动汽车签署协议,在巴塞罗那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

此外,国轩高科、湖南裕能(生产电池正极材料)都在考虑投资西班牙市场。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欧盟看到加征反补贴不仅没能吓退中国车企,反而让其趁机打入了内部,不禁越发紧张不安、坐卧不宁起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这不,欧盟又想出了更为歹毒、卑鄙的计策。

两名欧盟高级官员披露称,欧盟正计划要求前来投资建厂的中国大陆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作为其更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的一部分。电池企业将首当其冲,未来新规还可能将范围扩大至欧盟其他绿色行业领域。

这两名官员所说,新的技术转让标准将率先于今年12月的欧盟10亿欧元电池开发补贴项目中实施,届时将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洲设厂时共享技术知识。

欧盟的意思就是,中国车企可以在欧洲投资建厂,但要想享受欧盟补助,必须交出核心技术。否则的话,即使在欧盟建厂,也不能享受欧盟的诸多补助优惠。

欧盟的这个小伎俩,我们一眼就能看穿。

这看似是用技术换补贴,实则呢,是在逼迫中国交出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企业心血和时间的结晶,是能力本领的见证,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它就像人的心脏,一旦交出去,还能活下去吗?

欧盟玩这样小儿科的诡计,只能说明它卑鄙无耻、狡诈阴险。

中国车企若不能看穿欧盟的鬼把戏,不能高瞻远瞩,只图一时之利,鼠目寸光,那么,等到欧盟掌握了电车的核心技术,肯定会一脚踢开中企,进而发展壮大他们自己的电车,和咱们分一杯羹。

欧盟把这一卑鄙无耻的把戏美其名曰称欧洲正试图保护受到严格环境法规约束的欧盟企业免遭所谓“廉价且污染更严重”的进口产品的冲击。

中国的电车是“廉价”不错,可这都是基于完备富足的原材料、完整的供应链、过硬成熟的技术的,而并非欧盟嘴中所说的不值钱!

中国的电车“污染更严重”,难道,欧盟不长眼吗?电车污染严重,还是油车?这个还用动脑筋吗?纯粹的是睁着眼说瞎话!

欧盟倒打一耙称,欧盟此举与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如出一辙”,企图合理化这一明显背离自由贸易市场原则的“霸王条款”。

那么,我国有这一市场准入原则吗?

根本没有!

我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它的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

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也早就此强调,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众多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是欧盟自己处心积虑的阴谋,可它偏偏强加于咱们国家,污蔑造谣是我国早已有之。

只能说明欧盟为了打压我国车企已经变得不要脸了,放肆大胆了,无中生有了,失去底线了。

这和强盗硬抢,又有什么不同呢?

或者说,欧盟,就是一群恬不知耻、穷凶极恶的强盗!

争不过中国车企,欧盟就开始搞阴谋诡计,玩自私自利的小把戏,什么东西!

中国电车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不管是欧盟,还是其他国家,堵,是万万行不通的,只能引,只能导。

欧盟等诸国,应该好好学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