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6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苏军贸易商铺的法令。这一天成为了俄罗斯军事贸易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军队后勤保障的发展历程。位于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ЦМВС РФ)的展览,专门展示了“军需商店”的发展历史,您可以在这里以历史视角审视许多日常物品:老式餐具、“Киръ-Басма”烟草、由人民贸易委员会冷冻屠宰场生产的罐头、算盘、铁熨斗等等。这些物品并非陈列在普通的博物馆展柜中,而是像祖父或曾祖父随手装进军官手提箱或战地木箱的私人物品,或摆放在书房桌面上那样展示。
军官消费合作社的起源
俄罗斯最早的军事消费合作社由军官们借鉴英国模式建立。19世纪90年代,这些合作社在各个军区、驻地和部队中陆续出现,通常被称为“军官经济社”。作为具有独立章程的消费者合作社,它们主要为其股东及其家人提供商品供应。与工人和农民的合作社相比,军官消费社的特点是股金较高,商品种类更为精致。到19世纪末,全俄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个这样的消费合作社,从华沙到赤塔、海参崴,从圣彼得堡到敖德萨和第比利斯不等。
一战时期的消费合作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消费合作社参与了前线部队的保障服务,包括组织食堂、士兵商铺、浴室,以及开设流动商铺等。成员数量迅速增加,普通士兵也开始加入这些合作社。
革命后时期
十月革命后,军官消费合作社与普通居民的合作社合并。1918年11月16日,苏俄人民委员会将前线和后方的仓库、商铺建设及必需品供应的任务交给了莫斯科中央工人合作社。次年,军事与海军事务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埃·米·斯克里扬斯基批准了统一军事合作社(ЕВКО)的章程。根据1921年8月16日的法令,红军中的基础合作组织是军事合作联合体(ВКО),其成员可以是所有军人,包括指挥官和普通士兵。
然而,NEP(新经济政策)初期的军事合作并未证明其商业上的可行性和独立存在的合理性。起初,军事合作联合体(ВКО)被改组为军事消费合作社。随后,所有与军队和海军服务相关的事务都被移交给普通公民消费合作社。在全苏合作联盟(Центросоюз)的机构体系中,设立了中央军事合作管理局(ЦВКУ)。作为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Реввоенсовет СССР)的监督机构,还成立了中央军事合作委员会。从1924年起,该委员会由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С.М. Буденный)担任主席。
随着1929年配给制度的引入,军事消费合作社被改组为封闭型军事合作社(ЗВК)。根据其章程,这些合作社负责为军队、海军、警察和国家政治保卫局(ГПУ)所属机构和单位的人员提供物资供应。1934年,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相关事务被划分为一个独立部门,即国家政治保卫局合作管理局(ОГПУ),随后更名为内务人民委员部(НКВД)合作管理局(КУ НКВД)。
1935年底,在封闭型军事合作社和军事合作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苏联国家贸易人民委员部(Наркомторг СССР)下属的主军贸局(Главвоенторг)以及国家军贸网络。在伟大卫国战争前,组建了专门为内务人民委员部(НКВД)部队人员服务的主特贸局(Главспецторг)和为海军官兵服务的主海军贸局(Главвоенфлотторг)。
战争期间,设立了野战军贸站(полевые военторги),这些机构主要负责现役部队和海军的指挥官和普通士兵的贸易和生活服务,还包括为合同工组织餐饮和生活服务。到战争结束时,野战军贸站在现役部队中发展到1600多个,包括流动的制鞋、缝纫、钟表维修、理发等车间,以及其他改善士兵前线生活条件的设施。
后方的军贸站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服务于部队,还为将军、军官、士官和军士的家庭,以及来自军官和军士阶层的战争残疾人提供服务。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的军事贸易体系一直沿用到苏联解体为止。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这一体系经历了一些变化。1998年,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了《关于军事贸易的条例》。贸易和生活服务保障由国家单一制企业负责。现代俄罗斯的军事贸易体系正式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国防部贸易总局”(ГУТ Мин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и),简称“军贸局”(Военторг)。
军事贸易的核心环节是设在军事基地封闭区域内的部队商店和士兵商店,它们为军人及其家属以及部队成员提供日常必需品。此外,“军贸局”旗下还设有用于制作日常和礼服的裁缝店、照相馆、鞋类加工与维修车间、钟表维修工作室以及租赁点等服务设施。
对于偏远驻地和小型部队基地,由于设立固定贸易点在经济上不可行,会采用流动贸易点进行供给。这些流动贸易点通过海上船舶、小型航空器和货运车辆(如流动商店)进行物资运输和分发。截至2017年,在俄罗斯境内及境外驻扎的部队和军事基地中,已有超过2300个“军贸局”设施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