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行的行政框架中,我国一共有23个标准的省会城市。

贵州--省会贵阳、福建--省会福州、广东--省会广州、海南--省会海口、台湾--省会台北、四川--省会成都、湖北--省会武汉、湖南--省会长沙、江西--省会南昌、安徽--省会合肥、江苏--省会南京、浙江--省会杭州、青海--省会西宁;

河北--省会石家庄、河南--省会郑州、陜西--省会西安、山西--省会太原、山东--省会济南、甘肃--省会兰州,辽宁--省会沈阳、吉林--省会长春、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云南--省会昆明。

中国省会城市的建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省会城市的建制问题也随着新国家的建立正式提上了日程。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在满目疮痍的破旧土地上。

在这片土地上,如果我们倒,可以将战争线往前推向100多年,一个国家遭受一百多年的战争摧残,民众生活艰苦自不必说,而经济基础更是薄弱。

但是经济基础却是一个大到国家,小到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

为此,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城市建制有着一条清晰的线索,那就是尽量固定原有的省会城市不加变迁,以此来弥补经济困难的社会大问题。

所以,我们会发现,新中国成立首批建制的23个标准省会城市中,真正有变化的只有6个。

---黑龙江原省会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原省会吉林(长春)

河北原省会保定(天津---石家庄都有,最后定型石家庄)

河南原省会开封(郑州)

广西原省会桂林(南宁)

安徽原省会安庆(合肥)

的省会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龙江省会之所以从齐齐哈尔变迁到了哈尔滨,是因为齐齐哈尔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太过偏北,并不利于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而且中国刚刚接手东北的时候,哈尔滨还有两个重要交通优势。

---铁路交汇点、松花江沿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这个关键陆路,加上松花江沿岸的水路,让哈尔滨在黑龙江脱颖而出,代替了齐齐哈尔的位置,成为了黑龙江的省会。

吉林省会的变迁

关于吉林省会的变迁,国家对其经济发展的考量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西,长春的优势要比吉林更有前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溥仪前往东北之后,长春作为其国都迅速发展起来,这也为长春取代吉林提供了先天的经济条件。

而且吉林的东部的地形并不利于其发展,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相比长春,吉林东部均为山脉。

山脉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摧毁性是巨大的(后期我们可以用山西省会城市太原举例)。

河北省会的变迁

河北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是仅次于东北、山西的全国经济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一个省级单位建省,新中国建立之初的行政编制上,还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河北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省会省会之所以要在保定、天津、石家庄三者之间反复横跳,本质原因是国家希望看到三座城市的挑大梁作用。

但是,天津之所以后期被淘汰,并不是因为天津没有能力挑起大梁,而是因为国家更希望天津这样一个占据优势地位,而且又是建国之初一个极为发达的北方城市,承担国家大战略的职能,最终单独发展。

最后剩下保定和石家庄的角逐。

从地形上,我们可能会觉得保定更适合作为河北的省会,毕竟保定有着天然雄厚的基础。但是,还是那句话,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疲软的情况下,省会城市的拍板一定要有前瞻性,保定最大的缺点就是西部紧贴山区,这一点淘汰的理由和吉林一模一样。

因为紧贴山区即便形成省会也不可能后期发挥经济辐射作用。

广西省会的变迁

广西省会曾经在南宁和桂林之间反复横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省会都有着向东的问题,一个太靠南、而另一个太靠北。

如果两者中间有一个最优选择的话,只能是南宁,因为南宁算得上是一座港口城市,可以在经济转好下发展港口贸易。

安徽省会的变迁

安徽原省会是安庆,安庆为紧邻长江北岸的一座商业化城市,这里的工商业发达,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发展成为了商业化重镇,其经济能力也比合肥更为强悍。

为何在省会的抉择中落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根本,安庆所在的位置,对于整个安徽的行政框架偏难,这样的城市一旦偏难,无法控整个省会的经济发展。

谁才是最佳的省会城市?

今天上半年已经公布了一组中国省会城市的GDP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却经济体量,省会城市占据全省比列最高的地方,无疑就是当初最优的选择。

有些省会省城虽然不占有全省比例最高,但是经济体量却比占据全省最高的省会城市要高,这并非自身它的省会选择更优渥,而是因为它的自身地理环境,加上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与了一定的经济助力,才能有这种现象。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吉林当初西迁长春是全国省会城市建设和发展最成功的案例。相反,曾经省会城市也有一些相继落寞。

福州、南京、济南这些省会城市还算不上落寞,只是被其他省内的自家兄弟取代了地位。

而真正落寞的省会城市无疑是石家庄、郑州、太原、贵阳、南昌这四个地方。四个落难兄弟中间,太原省会城市的选择是最为失败的一个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原如今的市区范围小的可能,关键是没有任何的发展潜力。

山西的五大盆地中,太原处于太原盆地的最北端。

为什么前面说地形会直接扼杀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太原就是极为经典的一个案例。

如果我们放大太原盆地的地形,我们会发现,太原属于典型的肉夹馍,就差被拍成碎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原的东西两翼被两座山脉所裹挟,如今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轴线主流仍旧是向南发展,但即便如此,仍旧没有较大的动力,因为东西两翼经济发展的束缚,无法为后续太原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所以,向南发展的势头一直存在,又一直被极限拉扯,开始了南打一耙,北打一锤的试探性发展死循环中。

当然,北部以太原最为核心落后城市为典型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有改革开放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打开,其实整个中国境内的城市格局被潜移默化的分为两大类。

---建国时的工业化城市、开放后的商业化城市。

我们经常提及到了所谓南方城市的营商环境良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城市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属性所导致,而并非什么南方城市就比北方城市有着天然的营商环境。

换句话说,不是北方城市没有发展,而是南方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直接冲刺到了终点罗马,而北方的大多数城市没能赶上时代发展的红利,渐渐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