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一提起圣诞老人,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这么一个形象——红衣红裤白胡子,高个大脸笑眯眯。
但最早的圣诞老人形象,其实是绿色的,就连帽子也是绿的(好冷的知识)。
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希望借用圣诞老人形象,来给产品注入欢乐喜庆的元素,便委托艺术家森布洛姆为品牌绘制圣诞绘画,圣诞老人自此“由绿变红”。
这一艺术和商业成功结合的案例,不仅刺激了可口可乐当年的冬天销售量,还将红胖子形象的圣诞老人“出口”到了全世界,成功统一了全球各个版本的圣诞老人形象,更成为品牌经典的文化符号和重要象征。
圣诞节作为品牌营销的关键节点,加之可口可乐与圣诞老人形象之间的渊源颇深,所以品牌每年都会在圣诞节期间发布一支特别广告片,这已经成为延续良久的传统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可口可乐的圣诞广告几乎成为圣诞节即将到来的一个标志性内容。
然而今年可口可乐发布的圣诞节广告,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甚至被不少消费者直接批判——“没有任何灵魂和实际创意”。
原因在于,这是一组AI广告,内容复刻了品牌1995年的圣诞广告《节日来临》,旨在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与消费者沟通的新方式,同时致敬经典。
根据可口可乐官方的说法,这是其品牌营销史上首个完全由AI生成的广告,是三家人工智能工作室Secret Level、Silverside AI和Wild Card分别使用四种不同的AIGC模型制作而成。
目前品牌释出了三个版本:
可以看见,无论是驶过白雪皑皑街道的可口可乐红色大卡车,还是手持可口可乐瓶微笑的人们,这些原版广告里的经典元素在AI重制版中都有所体现。
经典的BGM也由现场音乐家和歌手重新录制而成,想要以此唤起观众的美好回忆。其中某个AI生成的松鼠镜头,更是经历了数百次的迭代才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听上去确实蛮用心的,画面也很精美)。
令观众们感到不适的,依旧是AI生成人物时的通病——神情细节太假太呆板,看久了会有恐怖谷效应。
AI版本的人物,人人都笑着露出一排整齐的上牙,极其僵硬和模式化。而且放在现实中,正常人的牙齿不可能这么整齐的,每个人的微笑习惯也并不一致。
1995年版本的人物,大家的眼睛会说话,肢体语言也透露着喜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人味儿和节日欢庆氛围。
在镜头语言方面,AI的底层创作逻辑很无趣干瘪,总是一连串莫名其妙的缓慢推镜头拉镜头,给人一种在看加速版定格动画的感觉;镜头叙事能力非常弱,短镜头的简单拼接,像是AI在假装自己有眼睛,却无法传递出真人拍摄时所带有的情感。
单看AI版本可能感觉不到,把它跟经典版本拼在一起看,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人有血有肉有灵魂,AI冷酷无情只有商业感。
还有网友调侃:“这个是拍给黑人的可口可乐广告吗?”
当然也有网友觉得AI生成广告挺好的,让思想通过技术直接传播,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尽管该广告的制作方对AI创作效率表示了高度认可,指出制作时间不到传统方式的五分之一,但从消费者的整体反馈来看,大家并不是很喜欢可口可乐推出的AI圣诞广告。
毕竟圣诞节是与家人朋友们团聚的温暖时刻,这是该节日的重要意义所在,人情味是万万不可淡化的。而可乐作为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快消品,很多时候也起到治愈身心的作用。
可口可乐这回使用AI技术制作圣诞广告,不仅不符合节日时机,也不符合品牌一向的价值理念。
就连AI广告片尾的落款文案“magic de verdad”(真正的魔法),也被网友用来讽刺该广告——“这确实挺魔幻的,可口可乐亲自终结了魔法。”
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这魔法不是来自可口可乐,而是来自AI。
可口可乐方面则表示:“品牌的任务是致力于把节日将至的感觉带到当下,品牌也正在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来适应当今时代。”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创意和情感表达方面,AI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未来随着AI技术的日渐成熟,品牌使用AI参与广告制作已成必然趋势,但这次的可口可乐AI广告翻车事件,也给品牌营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如何在利用AI技术追求创新和效率的同时,注重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保持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和共鸣,将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课题。
作者 | 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