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很多的退休职工发现了自己的职工医保返款金额减少了;相比于2022年12月的返款金额,2023年不仅没有上涨,还更低了。后面慢慢的就发现了,医保部门实行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这个改革正式实施是在2023年的1月份,但是其最早在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公布了相关的信息,也有不少的人知道了这个信息,而且还参与了意见征集。国家医保局是在广泛征集意见之后,并且在一些地方还进行了试点运行,比较完善的时候才在全国进行推广实施。
职工医保共济改革是针对所有的职工医保参保对象的,不仅是退休人员,其中参保人数更多的还是在职职工,那为什么是退休职工的福音呢?首先来了解一下职工医保共济改革的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疾病谱的变化等多种原因。门诊医疗频次和医疗费用增长的非常快速,对于年纪较大、医疗需求较高的退休职工来说,有限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门诊医疗费用需求,所以进行了改革。
职工医保共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医保个人账户的划拨比例,增加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基金的报销规定,还扩大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适用范围。改革虽然医保个人账户的返款金额有所减少,但门诊报销额度大幅提升,实现了从“个人积累”到“共济保障”的转变。具体而言,一些退休职工发现,医保返款相比以往减少了约1000元,但与此同时,门诊报销上限提高到了5000元。这一变化,无疑是对退休职工医疗保障的一次重大调整。
首先,从初衷来看,医保共济改革旨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在过去,医保个人账户主要承担的是个人医疗费用的积累与支付功能,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沉淀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费用支出持续增长,医保基金的收支压力日益增大。因此,通过减少个人账户返款,将更多资金纳入统筹基金,用于提高门诊报销比例和上限,是缓解医保基金压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有效手段。
对于退休职工而言,医保返款的减少无疑是一个直观的变化。以某退休职工张师傅为例,他原本的医保个人账户每年返款约为2000元,用于日常购药和门诊费用支付。改革后,返款金额减少至约1000元,这一变化让张师傅初感不适。然而,当他深入了解改革内容后,发现门诊报销政策的调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以往,张师傅因慢性病需频繁就医,每次门诊费用虽不高,但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改革后,门诊报销上限提高至5000元,且报销比例也有所提升,这意味着张师傅在门诊就医时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费用减免。共济改革运行一年多以来,除了张师傅,许多退休职工也感受到了这一政策调整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方面,门诊报销额度的提升,有效减轻了退休职工因慢性病、常见病等门诊就医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共济机制,医保基金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作用,为需要高额医疗费用支持的退休职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这种“一减一增”的政策调整,既体现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也提高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而且这个医保报销的金额更多是退休人员使用了,而减少的个人账户其实更多的还是在职职工,因为在职职工参保人数多,所以这是退休人员福音。共济改革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住院的频次和费用,减轻医保基金的支出,对所有的职工医保参保对象来说,都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保报销待遇。
虽然这一改革在初期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和不满,但随着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相信广大退休职工将从中获得更多实惠和保障。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医保共济改革只是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一部分,要真正实现退休职工的全面保障,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养老、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一位退休职工都能安享晚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