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次月7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并很快威胁到我国边疆安全。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经历近三年的苦战,最终成功将联合国军击退。
在这场新中国成立后的“立国之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在华川水库战役中,我军优秀将领吴信泉却带领着所属的39军以最小的代价困住敌方整整7天7夜。
这次战役也让刚刚上任总指挥的李奇微十分震惊,多年以后,晚年的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仍不忘称赞这位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将领。
究竟这场战斗是因何发生的?具体战况又是如何呢?
将军临危受命,云山首战告捷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国家高层敏锐的察觉到来自大洋彼岸的恶意,这场战争极有可能会将中国卷入其中。
果然,战火很快便会蔓延至国家边疆,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一旦朝鲜被完全占领,那么届时将会对我国领土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随即党中央便调动军队北上,39军军长吴信泉收到来自中南军区的命令后。
他只来得及草草安抚一下产房中的妻子,便不再有丝毫犹豫,率军直接北上备战。
战争的阴云愈发阴沉,仁川登陆战后的美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势如破竹打过了三八线,将战线推进至中朝边境。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正式踏入朝鲜战争的战场,时局也变得愈发难以推测。
很快中美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便打响,志愿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几天内便歼灭了韩6师大部及韩8师一部。
而39军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军长吴信泉收到彭司令员的命令,前往云山阻击韩1师北上。作为志愿军中的常胜军,面对驻守在云山的韩1师,吴信泉并未轻敌。
11月1日,云山战役打响,在军长吴信泉的指挥下,以116师的3个团作为先锋部队,以苏联方面支援的火箭炮掩护,很快便靠近了敌军阵地。
然而令吴信泉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应该驻扎在这里的韩国军队却已经换成了美军骑一师第八团。
这支部队说起来已经有了160多年的历史,是此次战争中美军方面的王牌师,装备精良兵员训练有素。
面对如此对手,即便对方只有一个团的编制,吴信泉也丝毫没有轻视,以115师345团抢占诸仁桥,美军开来坦克企图打通道路,吴信泉便命令士兵用爆破筒将其摧毁,而后贴近肉搏。
如此一来美军便抵挡不住,只得退守诸仁桥以北。
驻扎在云山南部的骑一师主力不愿放弃第八团,便向北压上,为了挡住敌军主力,吴信泉便命令115师343团于龙头洞阻击敌军,在志愿军的顽强坚守下骑一师寸步难移。
与此同时北部的345团也展开全面攻势,历经几小时激烈的战斗,将骑一师第八团的大部队歼灭,敌军指挥所及残部投降。
而美骑一师之所以会在初次战役中便遭此大败,很大程度上与其贪功冒进的传统有关,在其过去160多年的历史上,骑一师一直都在扮演一个“第一”的角色,什么战争都要冲到最前面。
这次的云山战役也不例外,在美军不知道志愿军已经入朝的情况下,骑一师第一个冲过三八线进入平壤,随后分开兵力进驻云山。
而其指挥官盖伊将军之所以如此自信,正是仰仗于骑一师部队的高度机械化,战斗打响前还曾放言不会抛弃任何一位士兵。
然而话虽如此,可由于骑一师孤军深入,加上吴信泉用兵神速,致使其他美军军团来不及救援便被击溃歼灭。
而骑一师的主力虽然火力凶猛,但终究只是一个师级单位,无法突破阻击救援,只好将第八团放弃。
云山战役作为入朝后志愿军首次与美军的战斗,共计歼灭美军1840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终结,而吴信泉也第一次见识到了这群美国大兵的火力。
再战汉城,李奇微登场
首战告捷之后,吴信泉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也并未因此而小瞧了美军,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指令下他率军撤到泰川以北地区进行防守。
而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见志愿军一路北撤,便以为是力量不足而不得已撤退,遂大举进攻,拉开了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序幕。
此时的吴信泉正率部驻守在清川江以西,当晚收到命令后,向着正面的美第25师发起进攻。
以志愿军野战强大的优势迅速穿插包抄,将其麾下第24团切割歼灭,还整建制俘虏了美军的一个黑人连队,消息传回国内后还在《人民日报》上做了专题报道。
重创美军第25师后,吴信泉以116师作为中路军前卫师继续向着平壤进发。
冒着北国的严寒与风霜,这支英雄的队伍沿着冻得开裂的公路,于12月5日一举拿下了平壤,成为第一个进入平壤的志愿军部队。
11日,吴信泉在平壤的一片欢庆声中,率领着部队继续向着三八线进发。
年底,志司得到情报,美军即日便将撤出汉城,这是个绝佳的机会,随即彭老总便直接命令吴信泉:“39军主力向汉城进军!”
吴信泉看着南下的道路,要想继续攻占汉城,首先就要克服临津江。
思索再三后,吴信泉决定先派遣小股部队佯攻沙尾川、高浪铺一带,随后以116师为主力,再让117师于临津江左翼插入,断敌退路。
为了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吴信泉带人冒险在距敌阵地前沿150米至300米的地方挖了许多堑壕,负责火力压制的军属火炮全都在敌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入了地下隐蔽处。
此时的江对岸,负责防守的正是美军中将沃克,在亲自开飞机低空侦查过后,没有发现任何敌情的沃克放松了警惕。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开后不久,战斗便突然在临津江打响,准备充足的116师尽情的将炮火倾泻在敌军的阵地上。
火光映衬着枪鸣声,地堡中在越来越清晰的冲锋号中被摧毁。
沃克
战斗仅仅开始五分钟,被沃克认为坚不可摧的临津江阵地便被突破,美韩联军无力再战,只得全线败退。
韩第一师的一辆运输卡车在逃跑过程中还因速度过快将沃克撞死,沃克也成了朝鲜战争中美军死在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
成功突破临津江后,驻守在汉城的联合国军士气大减,面对如有神助的志愿军,只好龟缩在城内。
1月3日凌晨,趁着天色未亮,守军困乏,116师于釜谷上里歼灭英军守卫,打开汉城北大门。
4日16时,116师两个团两路齐进,占领了韩总统府,39军成为第一支进驻汉城的志愿军部队,又一次拔得头筹。
由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身亡,李奇微便接替他担任新的司令官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而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将成为令志愿军头疼的对象。
华川水库战役
上任后,面对着自己接手的这个烂摊子,在分析总结过前几次战役后,李奇微决定暂时将部队全线后撤。针对我军战线过长这一点,李奇微发明了“磁性战术”。
而磁性战术正是利用了美军机械化高的优势,以高机动性的部队在前,左右齐进,让我军无法将其分割包围。
而他们一旦遭到反击,又迅速撤退拉开距离,与此同时又紧追中线部队不放,不断进行袭扰。
1951年1月底,李奇微看准我军尚未休整的状态,以海空军的绝对优势发动反扑。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为了保存充足的力量进行下一次战役,“志愿军司令部”只能暂时放弃已经占领的汉城,逐步转移向有利于我军的丘陵山区后撤。
在李奇微的指挥下,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联合南朝鲜海陆部队攻向中路,当时正在中路的39军受彭老总的命令负责抵御、遏制来犯美军,为友方大部队争取到更多的后撤时间。
吴信泉明白此时的己方部队正值疲态,而对方有备而来,无法与其硬碰硬,必须寻找有利条件避开敌军高机械化的优势。
研究许久后的吴信泉,终于做出了下一步的决定,有力的手指郑重地点在地图上的某一位置——华川水库。
面对汹汹而来的美军,39军在吴信泉的指挥下迅速部署在华川水库288.4高地,美军要想进一步追击,就无法绕开这里。
吴信泉一边派人布置阵地,一边安排好人员对水库进行蓄水,准备效仿古代的“水淹七军”,用最少的兵力消耗来扰乱迟滞美军的进攻计划。
4月8日下午,吴信泉派人开始执行秘密开闸泄水任务。到了次日凌晨时分,负责此任务的115师战士见水位涨得差不多了,于是立即将华川水库的全部闸门一齐打开。
霎时间,没了束缚的洪流便裹挟着山石冲向了下游的美军,将美军的一个炮兵阵地已以及附近的道路冲毁。
水袭过后,反应过来的美陆战一师决定将华川水库拿下,随即便派遣地面部队向大坝进发,而此时的华川水库却仅仅只有115师344团1连在驻守,敌我兵力悬殊。
好在志愿军驻守的288.4高地位于鹰峰山上,要想攻上去除了空降之外只能通过一个狭长地带,坦克火炮等重型机械化武装都无法进入。
反观志愿军方面,早在3月初,1连便已经在这里修筑阵地,对山下的道路进行破坏,阵地前沿安放暗堡和火力点。
全连共修筑战壕1800多米,暗壕400米、隐蔽部30多个、射击工事250个、暗堡11个,阵地极为完备。
4月9日凌晨,美两个连的地面部队开始对志愿军阵地发起试探性进攻,被全力防守的1连配合着后方的团属炮兵击退。
紧接着受挫的美军方面便开始呼叫空军进行轰炸,随后又用炮兵将不足500平方米的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炮火打击过后美军以为我军伤亡惨重,便再次发起了进攻,然而及时躲进掩体工事内的战士们并无太大伤亡,并连续将美军打退6次。
次日美军派来增援,对华川水库进行包围,随后又一次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发起了进攻,面对比昨日更多的敌军,1连采取近打快打的战术,连续打退5次进攻。
后续的两天内,美军不断变换战术,然而在激烈的炮火下,288.4阵地始终没能被敌军攻占,经过多个昼夜的激战,1连共歼敌400多人,直到接到上级的命令才撤出。
1954年7月10日,当朝鲜停战谈判正在进行的时候,美方提出想要见一见华川战斗指挥官的请求,他们怎么也不肯相信坚守阵地的只有一个连。
随后在赵志立详细回顾了战斗的全过程后,在场的一位外国记者甚至称其为“东方直布罗陀战斗的胜利者”!
经此一役,吴信泉的作战计划令李奇微也大为震惊:“仗还能怎么打!”
甚至到了晚年,李奇微还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敌人打开了华川水库的水闸,我们的阵地、浮桥被冲垮。我们想要夺取大坝,但因为崎岖的地形、登陆舰艇的不足、糟糕的能见度,我们的行动失败了......”
尽管李奇微的回忆录中对自己的失败找了很多理由,但他却并未否定,这场战役确实是自己的失利,39军的“水淹七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回国后,吴信泉将军从未将功劳全部据为己有,面对滚滚而来的荣耀,他始终都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值一提,胜利都是由39军全体战士们拼命取得的。
尤其应该归功于那些牺牲的同志们,在《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一书中,他还留言道:
“永远不要忘记他们——把生命和鲜血留在朝鲜国土上的无名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