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大多将自己统治下的王朝视作天朝,在他们眼中王朝以外的民族和百姓,都是不开化的野蛮人,只有中原封建统治才是正统,除了汉族以外,其余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蛮夷”,有明显的贬低意味,表现出了统治者狂妄自大的一面。
封建时代,中原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秦汉,大唐名声远播世界,确实具有这种资本,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弊端开始暴露无遗,遏制民众思想导致创造性十分落后,西方已经进入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中国却还在维持着残败不堪的农耕文明。
清朝后期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外敌侵染,很多时候帝国主义会无中生有找麻烦,恶意挑起战争,机器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急需找到倾销地,落后却积满财富的中国自然是最好的选择,1830年的一次小摩擦差点让鸦片战争提前到来,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以后,开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赫赫有名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英国殖民者的驻外大本营,这次事件就是由东印度公司的高层师偕引起,据说东印度公司的一群人听闻广东风景秀丽,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在广州街头坐着轿子肆意游荡,其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
谁都没想到此举竟然引起了外交上的巨大轰动,清朝本就把外国视作蛮夷,外国女人自然也就成了“番妇”,这几人实在太过招摇,终于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注意,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禁止百姓私自外出,也不准许外国人入境,虽说后来政策被迫放宽了不少,但是明令禁止外国人携带家眷入境。
清朝对此十分重视,为了妥善处理这件事,派李鸿章亲自查清事情经过,李鸿章到了广东以后,即刻命人驱逐外商,并且重申任何外人不乘坐轿子,此举来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外交争锋。
李鸿章下达逐客令没多久,一份由朝廷签署的公文就到了,不过英国当事人却并不理会,并且给李鸿章回了一封信,说禁止携带家眷未免不人道,对于抗议李鸿章并未理会,双方的冷态度最终导致事件恶化,李鸿章直接找到外国商馆,发布通告:“三天以内,师偕必须遵守朝廷法令,不然将会出兵强制驱逐出境。”
让李鸿章没想到的是英国人毫不讲理,根本没有协商的余地,直接派出上百名水兵全副武装在码头集结,对外宣称要坚决保护人权,事态逐渐超出控制,双方针锋相对,因为女人问题,两国关系恶化,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虽说双方摆好了阵势,但是谁都不想第一个动手,毕竟战争背后是两个国家的利益,清政府官员害怕战争打响之后,自己会成为挑起战争的首犯,竟然派人贿赂外国商馆,想要用钱摆平尴尬处境,英国人看到清政府服软以后,也不想继续下去,收了钱以后向中国政府承诺只要清政府能保证英国人的安全,自然就会撤兵。
李鸿章也提出了条件,双方就此各自撤兵,不过师偕却在广州逗留了半月之久才返回澳门,这场争斗看似平稳解决,暗中加剧了中英双方之间的矛盾
许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外国商人可以在广州自由出人,女人却不可以呢?
早在乾隆年间,英国就开始了对外扩张,曾派出一名使者到访清朝,在沿海地区考察情况,此人取名“洪任辉”在广州进行贸易,也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乾隆年间,清政府开放宁波作为通商口岸,起初因为宁波风浪极大,前来进行通商贸易的外国人并不多,不过有次英国商船驶入,乾隆认为商船来意不明,可能会对浙江等地产生威胁。
为此乾隆提高当地关税,让英国商人无法牟利,不过面对疯长的关税,英国商人却没有退却,乾隆十分担忧,急忙派遣杨应琚前往浙江巡查,杨应琚奉旨到场以后,仔细查看了浙江的沿海防卫,搜集英国商船与军队的信息,没多久就整理成一份报告上交给朝廷。
杨应琚在报告中表示,浙江形势不容乐观,广州还有虎门可以作为据点,浙江绵长的海岸线根本无险可守,外人如果想要入侵,可以轻松从各个地方登陆。
杨应琚还了解到英军舰船全副武装就停靠在浙江海港,无疑做好了开战准备,乾隆得到报告以后,认为清朝受到威胁,下旨让杨应琚以朝廷名义驱逐外国舰船,关闭浙江通商,全部转移到广州。
英国商船被驱逐以后,清军为防不测在沿海布置了大量士兵,看到清政府的“强硬”态度,英国人老老实实的听从安排跑到了广州,不过这件事远没有平息,没多久一艘小商船“误打误撞”的开进天津。
领头人正是洪任辉,洪任辉此次前来竟然是来告御状,跑到京城大倒苦水,斥责广州海关恶意敲诈勒索,对洋行实行垄断贸易,希望皇帝能开放更多港口,保证贸易公平,乾隆对此十分愤怒,不是愤怒洋人所说的海关腐败,而是一个洋人没有受到丝毫阻拦就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乾隆即刻召集军机大臣,首先将前来告状的洪任辉押送至广州,随后任命两广总督李侍尧前去审理案件,朝廷“秉公办理”,对于贪污的海关官员革职查办,同时驱逐洪任辉,遣送至澳门。
这场风波以后,外国商会让清政府十分头痛,李侍尧认为要想防备这些蛮夷,必须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此李侍尧在得到乾隆批准以后起草了一份文件,其中大多数都是限制洋人在中国境内活动的条例。
广州开放以后,除了日用品和工艺制品以外,枪炮等火器一律禁止销售,同时也要求外国女人不得入境,只能待在商船上,后来这一制度修改,允许国外妇人留守在澳门。但是要严格遵守规定,这几项“条约”导致了前文所说国外妇女招摇过市,最终差点引发两国交战,归根结底是洋人触犯了清政府制定的章程。
至于为什么如此防备外国女人,总计起来就是四个字“夷夏大防”,满清自视清高,同时思想守旧,对于坦胸露臂的外国女性十分反感,认为有伤风化,也不能接受外国人的行为习惯,如果让她们在广州四处走动,无疑会冲击数千年形成的封建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为了女人,清朝甚至制定出一条法律,也真是一桩奇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还是传统思想在作祟。
处理完时间以后,李鸿章在原本的调理上重申禁止“番妇”以及外国商人乘坐轿子,走私军火等,不过双方几次交锋以后,英国已经摸清楚了清政府的底线,几年以后中英双方矛盾激化,导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惨败,被迫接受英国开出的耻辱条约,为了耀武扬威,英国人特地在条约中要求:“允许外商携带家眷居住在沿海地区”。
后来清政府一再失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平等条约,广州等地的大街上到处都是“番妇”,此时清政府早已没有当初的强硬,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眼睁睁看着“蛮夷”在中原大地耀武扬威。
参考资料:
【《大清朝的“夷夏大防”》、《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