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法不安国,民不法无良民.......

从古至今,法律都是历朝历代,各个国家的治国根本,是稳定社会安稳的基石。

古人讲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人们对于穷凶极恶之人,罪大恶极者,往往都会对其采用死刑的惩罚方式,古曾有凌迟处死,车裂之刑,炮烙之刑,当众斩首等等较为残酷的死刑方式,让人不禁谈之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遥远的欧洲,也同样如此,曾经的欧洲最常用的死刑方式有诸如绞刑,火刑,甚至五马分尸等等,但是这些行刑方式往往太过残酷和血腥,使得受刑罚者在临死前要承受着巨大的苦和对死亡的恐惧。

直到一个名叫约瑟夫·伊利亚斯·吉约坦(Joseph Guillotin)的医生出现,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行刑方式出现了——断头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uillotine”断头台的诞生与改良

吉约坦曾在1789年,当选了法国宪会议员,并在一次观看木偶剧的机会下,深受剧中木偶被快速切去脑袋的场景的启发,于是决心要倡导“死亡平等”,减轻受刑者的痛苦,并开始致力于改良刑具,因此他请来木匠改良了断头台,而后来断头台也被命名为“Guillotine”,与吉约坦医生的名字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断头台的设计改造,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手,喜爱机械设计和制造的他曾亲自参与,并监督了断头台的整个改进工作。然而很讽刺的是,国王路易十六最后也于1793年1月21日,因被判处通敌叛国的罪名,死在了自己亲手设计改造的断头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良后的断头台被放置在高台上,刀片采用的是一种斜刃刀片,并通过绳索和滑轮来进行控制,整个断头台的支架采用的是木制材料,为了防止刀刃在滑动过程中卡顿,也专门涂抹了润滑油脂于木制支架内侧。行刑时,刀片自上而下滑落,只听咔嚓一下,断头台下的罪犯便人头落地,一命呜呼。

从此,这种改良过后的断头台便在之后近200年的时间中,都被作为法国唯一合法的死刑器具而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我国所谓的斩首示众不同的是,能够被这种断头台执行死刑的罪犯,都是达官显贵之人,比如上文提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东尼特,以及发动了热月政变的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等人都曾是断头台下的亡魂。

因为这种断头台能够干净利落地快速处决罪犯,使之免遭过多的痛苦。所以在法国人的眼中,它成为了一种更加人道的行刑方式,象征着一种进步和仁慈。曾风靡了整个欧洲大陆,仅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就有超6万人被推上了断头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断头台的废除

魏德曼的公开处决

但正是这种曾备受欧洲人推崇的行刑方式却于1939年之后,便遭到废止,从此便彻底消失了人们的视野中。那么,西方当时为何要如此突然地废掉断头台这种公开处刑的方式呢?

这还得要从1939年6月17日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说起,当时要被推上断头台的执行死刑的罪犯,是一位德国籍的连环杀人犯,名叫欧仁·魏德曼,曾在巴黎制造了多起绑架和谋杀案件,而被判处死刑。但他也因此成为了最后一个被断头台执行公开处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7日早晨,罪犯魏德曼被运送至圣皮埃尔监狱前面的空地前行刑

,高挺的,让人不寒而栗的断头台正矗立在那里,冷漠的审视着周遭的一切,等待着它即将要处决的罪犯。

而街上一大早便人头攒动,断头台周围早已被挤满了围观的群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穷人,富人,学者也好,文盲也罢,全都在这个早晨聚集于此,他们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亲眼观看此次的行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血手帕”

执行死刑,一个生命的终结,无论受刑者的灵魂有多罪恶,这本身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然而,现场的围观群众们却似乎将这场行刑当作是观看一场血腥的露天表演一般,他们依旧当起了台下的观众,冷漠的看客。

人们互相愉快地聊天,有的嘴里还吃着食物,有的大声喧哗,放肆嘲笑,甚至欢呼着,叫嚣着,口哨声一片。让原本该肃静的行刑现场,一时间被吵闹声和欢呼声所包围,混乱,嘈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找到更好的观看位置,有的人甚至试图爬上屋顶,房檐,还有的则将自家的小孩也带来一起观看,并将孩子举过头顶,扛在肩膀上,让其看得更清楚。

还有的甚至提前准备了摄影工具,只为更加清晰地记录整个断头的行刑过程,并方便他们进行日后的传播观看。

而随着行刑现场,首席执行官德斯福诺的一顿操作之后,断头台上方的刀刃轰然落下,魏德曼被处决完成,人头点地的瞬间,鲜血飞溅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断头台下的群众们更加兴奋了,一拥而上,奔向人头落地之处,一时间,现场更加混乱不堪。人们都挣着,抢着用手帕蘸取死去罪犯的鲜血,因为在当时流行着一种恶俗的说法,就是有罪之人流出的血液能够包治百病,尤其是对于治疗癫痫症状有奇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断头台的结局

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公开出行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除恶扬善,给世人以警醒和威慑,不要做作奸犯科,触及法律底线的事情。但是此次的行刑俨然演变成了一场可悲可耻的闹剧,荒唐至极,所谓的“人血手帕”更是愚昧不堪。

也让当时的法国政府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观众们的这种种丑恶,荒唐的行径,过于“可耻”了,将丑陋人性暴露无遗。同时,也是在打脸法国法律,让法律在那一瞬间,几乎失去了它对人们应有的威慑力和约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魏德曼被执行死刑的一周之后,法国当局便决定废除这种公开处刑的方式,并只在监狱内部执行死刑。注意:是不再执行公开处刑,此时的断头台还没有被废止。直到1981年时,法国总统才正式废除了这种断头台死刑,并改用枪决死刑来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但回顾此次发生在行刑现场的这一幕幕惊人画面,这也不是个例。断头台的周围,永远少不了围观的群众。

比如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每当公开执行一次绞刑时,往往会吸引至少5千人来进行围观,如果是遇到对一个知名的重罪死刑犯进行行刑,那么还能吸引上万人甚至多达十万人来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似乎将公开处刑当成了一种公共事件来进行“欣赏”,非但不畏惧,反倒热衷于此,享受观看过程,乐此不疲。

或许,这便是鲁迅先生眼中的人类的劣根性,他对此也只能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人性的丑恶,本经不起拆穿,越深知越痛心。

所以我们才更应该用道德来时刻审视自己,用法律来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