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2月的一天,76岁的李四光工作一天后,觉得异常疲劳,晚饭没吃多少就睡下了。不到半夜,他浑身发冷,一会儿又发起烧来。李夫人和女儿急忙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到北京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检查,李四光被发现左下腹有一搏动性肿块,确定为左髂骨总动脉瘤,这种病在当时是一种比较为严重的疾病,发病隐秘,早期难以发现,一旦瘤体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得知自己患病后,他坚决不同意动手术,当妻女问他为何不做手术时,他说:

“我不愿意动这样的手术,即使手术成功了,我可以多活几年,但如果变成了残废,不能为人民工作,成了人民的累赘,那我宁可少活几年,趁现在抓紧时间多做些工作。”

但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的健康一直是大事,得知他不愿意做手术,医生们便直接请示周总理,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要减少李四光的工作,还特意请邓颖超去劝他安心治病。

而医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对李四光的病情采取保守疗法。

但病重的李四光,依然没有放弃工作,反而因为生病后,他更加珍惜工作的时间,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时间却远远不够,就连周总理都拦不住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这次地震,也引起国家对地震预测和抗震工作的高度重视,李四光得知地震后,不顾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的不适,亲自组织地震考察队、坚持深入实地考察。

到达震区后,他不顾身体劳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为了监测地震,他在在尧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监测站,为地震地质研究提供直接数据。

事实上,这个监测站的办公场所就是两顶帐篷,帐篷内设立了电台和专用电话,直接接通到李四光地质力学所的办公室,每天要上报两次监测数据。

那些天,李四光几乎天天守候在办公室里,等待尧山的消息,他把每天的地应力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仔细分析研究,监视震情的演变。

后来,周恩来总理几次召开讨论邢台地震发展趋势会议,李四光都会出席,并且拿出随身带着的尧山地应力变化曲线图,摊在周总理面前做介绍。

地震后,经过实地考察,李四光亲自指导陈庆宣等人,编写《邢台地震地质初步考察报告》,该报告根据地震区地表大量形变的实际资料,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可能扩展的趋势,提出了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新途径。

李四光在邢台地震后的这些工作,以及他们收集到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和数据,为后续的地震研究和预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8年2月12日的凌晨,李四光收到周总理打来的紧急电话,让他马上来参加国务院召开的紧急会议。

原来是北京附近的一些动物表现得很不安宁,有人提出,北京可能发生七级地震,提出国务院立即通知北京居民到室外避震。

得知这一个消息的周恩来总理很着急,他马上请李四光过来,询问他的意见,见此,李四光先是给北京附近的地应力观测站打电话,了解情况,又向尧山地应力观测站要他们的数据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他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判断无异常现象,于是他对周总理建议,最好不要发警报让市民都出来过夜,因为天气寒冷,老人和小孩可能会冻病,当然还要注意密切观测。

听了李四光的话,周总理松了一口气,决定不发警报,幸运的是,当晚一切平安。

1969年,渤海发生地震,李四光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央地震领导小组的组长,即使当时的他,病情不断加重,他依然牵挂着地震预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劝他要保重身体,但李四光在病床上流着眼泪对夫人说:“地震预报工作是总理交给我的任务,如果我在临死之前还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话,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总理啊。”

后来,病重的李四光,基于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指出我国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震带:

即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及其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并对这些地区的地震大趋势,作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内容在《李四光》中有系统的描写,但这些关于地震趋势的判断,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地震预测预报,毕竟,地震预测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个难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李四光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病情虽然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始终心系国家的地质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他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这种舍身忘我的深明大义,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