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主题

2024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卷宗Wallpaper*》一“理想的开始”国际学术会议

2024 China Academy of Art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x Wallpaper* — "A Visionary Start"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理想的开始” 2024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x《卷宗Wallpaper*》——国际学术会议暨时尚艺术展开幕

11月15日,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携手《卷宗Wallpaper*》 共同举办的“理想的开始”国际学术会议暨时尚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开幕。本次活动以“理想的开始”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时尚艺术、商业与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时尚设计教育、时尚产业生态发展、时尚与艺术文化交流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圆桌讨论与讲座,嘉宾们剖析时尚生态中各要素的紧密互联,激发时尚创新思维,共同探索时尚设计未来发展的新可能。

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凌雅丽,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AI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朕,上海时装周组委会秘书长、上海服装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吕晓磊,ACTIVATION PR总经理包一峰,帕森斯设计学院前院长Simon Collins,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前校长、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前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Helena Hyvönen,中央圣马丁时尚设计研究生预科系主任、本科时尚设计印花系高级教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David Kappo,歌力思集团事业合伙人、集团董事兼创意总监王笃森,波司登品牌设计总监Pietro Ferragina,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张霄鹏,Ontimeshow创始人顾叶丽,CanU参聿可持续平台创始人崔丹,《卷宗Wallpaper*》主编邓圆也,HAIZHENWANG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王海震,Masha Ma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Masha Ma,RUIbuilt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周睿,Penultimate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高翔,TANCHEN STUDIO联合创作人陈殷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昭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讲话

傅巧玲回顾了中国美术学院在艺术创作与设计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特别是时尚设计学院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果,如牵头成立中法时尚设计发展委员会,学生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以及成功举办未来时尚生态探讨论坛等。

傅巧玲强调,艺术是生活的深化,时尚是理想的呈现,时尚贯通生产与消费,承载制造硬实力,硬汉创意软实力。时尚体现传承与转化,融合文化之韵、生活之美、技术之新,时尚平衡环境与人本,实行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生。“理想的开始”不仅是对时尚设计新起点的探索,更是对时尚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与前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昭主持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凌雅丽致辞

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人,凌雅丽表示,时尚是一门流动的艺术,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东方与西方。本次会议以“理想的开始”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索时尚创意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她介绍了学院“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兼具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传承意识的创意领袖的重要性。她对与《卷宗Wallpaper*》的合作表示期待,认为此次会议将推动跨学科合作、激发创作灵感,为时尚教育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一

主持人:王小丁

会议主题:潜能与动能—数智时代时尚设计教育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7年Transformer架构提出以来,到2023年生成式AI在日常应用中的广泛普及,AI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对全球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时尚设计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朕提出,在当今知识共域的时代,人们被动或主动接收海量知识,且面临多重选择以实现成果转化。设计师或学生需将被动化为主动,打开自己本身的思维模式,灵活运用AI等数字工具,将其视为合作伙伴,与之共同进化。他分享了自己跨学科的学习背景,并结合近年来的设计实践强调,在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当下,“跨界”应成为一种思维常态。时尚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发挥对时尚的敏锐感知等专业优势,探索混合模式的发展路径,推动创新与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雅丽谈到,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教育的核心基因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艺术功底与高度的审美能力。学院注重学生艺术创造力与商业认知能力的培养,并希望在产业协作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她强调当前的时代充满了机遇,也充满挑战与竞争。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为小众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学院以东方设计学的理论高度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特生活理想与态度的先锋设计师。学院正在构建一个涵盖时尚设计、时尚管理和时尚传播的多维度研究体系,注重学生的感知力、学习力、思辨力、协同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院重视乡土文化与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创新研究,希望在全球视野中为产业共创注入中国智慧和文化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appo教授强调了学生设计自由的重要性,指出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追求、伦理道德,同时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他认为,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应该勇于尝试,不怕犯错,因为只有通过实验和探索,才能实现创新,进而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现代学生的心理敏感与忧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推动他们不断前行。他认为,学生应将自己的兴趣与激情融入创作过程中,将真实的世界反映在作品之中,以此推动时尚行业的发展。尽管数字技术令人兴奋,但它无法取代人类的思考能力。他提倡拥抱AI,并享受其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也提醒我们不应忽视传统价值的传承与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ollins教授指出,学院应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赋能的环境,让他们在深入了解社会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愿景。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为谁而设计”。AI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它,同时设计师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这些新兴工具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此外,Collins教授强调,学校和企业都属于时尚世界的一部分,学生必须走进行业,通过实习积累经验。他们需要掌握商业发展的脉搏,从商业视角思考设计。在深入产业实践中,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并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yvönen教授表示,她非常喜爱中国,并对近年来中国蓬勃发展的生机充满赞赏,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时尚行业的巨大变化。她提到,中国拥有灿烂且悠久的历史文化,教育应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未来时尚设计的发展相结合,让其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Hyvönen教授进一步阐述,芬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她强调,北欧时尚教育中非常注重实际去做,“边学边做”模式在培养实践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她希望将这些方法合理应用到美院的课堂。目前她已深度参与了时尚设计学院三、四年级的课程,她深切感受到中国学生对时尚设计的热情和卓越潜力,并希望通过跨国合作,进一步实现时尚教育的全球化意义与价值,推动中芬教育在时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会议二

主持人:安郁汐

会议主题:城市更新中时尚产业生态的构建与升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尚不仅仅是衣物和潮流的体现,更是传达生活方式、美学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时尚产业作为最具活力和创意的行业之一,正以其独特的力量在城市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晓磊指出,上海时装周以城市命名,其时尚属性与上海的城市基因天然相连。自成立以来,时装周一直致力于推动年轻创意人才的发展,并通过长效机制打造良性的时尚生态圈,汇聚优质创意人才和媒体资源。时装周不仅促进了上海零售、酒店、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还助力了城市国际化进程。在时尚生态的构建上,时装周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成为城市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和软实力的基础。她还提到,过去二十多年,时装周显著提升了人们对时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意识,进而影响了行业内部及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观念,推动了社会整体对时尚与生活质量的认同与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资深时尚艺术公关人、art021联合创始人及艺术品收藏家,包一峰见证了上海城市与时尚行业在过去20多年的更新与迭代。在陈逸飞“大美术”观念的指引下,他强调,时尚设计和现代艺术对城市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深远变化。他指出,上海已经成为设计之都,政府为此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商业、院校、品牌和时尚平台的多元化构建,使得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他认为,年轻设计师拥有非常丰富的创意思维,但他们仍需要专业的引导和经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叶丽强调,时尚与城市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她指出,时尚在上海城市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推动角色。作为上海时装周的重要参与者,Ontimeshow致力于推动和发展商业可持续性。她希望Ontimeshow能够深入参与产业发展,赋能品牌和设计师,推动人才培养、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播,并将这一影响力扩展到上海以外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崔丹从杂志编辑转型为可持续时尚倡导者,回顾其职业生涯,他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早期关注中国设计师的国际化,发起GQ Presents项目,将中国设计师带到伦敦男装周,首次让中国男装设计师登上国际舞台,获得广泛关注。随着上海时装周的蓬勃发展,创意人才的涌现使得时尚产业的生态逐渐完善,但也暴露出发展中的无序问题。转型为创意者后,崔丹深入推动可持续时尚,联合产业上下游及官方力量,解决产业链通达性问题。他的倡导逐步转向市场端,举办了独立的可持续展览,并通过与设计师合作、传媒触达等形式,推广可持续理念,拓展传播影响力。近些年,他通过情感依旧项目,进一步强调人与服装之间的情感价值,展示了他对可持续时尚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霄鹏介绍了晨风时尚创意产业园的多方面核心优势及布局规划,重点强调其在时尚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优势。产业园与美院等多所知名高校合作,孵化年轻设计师,汇聚了大量设计人才,并构建了完善的研发体系,涵盖从面辅料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同时,园区还打造了时尚推广销售平台,全面推动时尚人才、设计资源、产业服务和市场推广等环节的协同发展,为城市时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年轻设计师成长,并推动时尚产业的经济与文化双向提升。

会议三

主持人:黄思文

会议主题:新商业场景中时尚品牌力的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商业场景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品牌的传播策略和市场定位。在这一背景下,议题聚焦于时尚品牌如何通过创新设计重塑品牌形象,以及如何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ietro Ferragina提出品牌重塑的关键在于洞悉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精准定位未来方向,进而掌握消费走向,同时注重创新营销模式的构建。他密切关注中国时尚领域,认为中国设计师起点颇高、机遇良好且发展变化显著,尽管与欧洲设计在创新思维和速度上存在差别,却对中国市场及设计前景满怀信心。他以波司登的转型历程为例典型,通过扩充团队、革新产品、重塑品牌影响力以及拓展渠道等一系列举措,在保留原有团队基础上设立新的产品中心,以契合庞大且多元的中国市场需求,展现推动中国品牌成长的决心与实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歌力思集团多品牌运营为例,王笃森探讨了中国品牌在当代消费场景下如何重塑生命力,强调品牌重塑应在坚持原有DNA与品牌哲学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与未来的消费趋势进行预判,做品牌一定要分清楚“变与不变”。他指出,受移动互联网和AI时代的影响,品牌重塑的周期大幅缩短,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他认为,要打造能够穿越周期的品牌,最关键的还是产品。服装设计本质上是产品设计,我们需回归产品的核心,反思并挖掘品牌的灵魂,打造有生命力的产品,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圆也表示,作为全域设计类杂志,《卷宗Wallpaper*》积极参与产业链前端,包括材料研发和渠道开拓,孵化并支持年轻设计师及初创品牌。在品牌助力方面,杂志希望以公共媒体视角帮助国际品牌实现中国在地化,并将其经验传递给国内品牌。行动策略上,强调跨学科思维,涵盖时装、建筑和室内设计等领域,鼓励学生拓宽视野。评选上,卷宗奖项支持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公共性的本土设计,特别关注年轻设计师的成长,2025年将设立专为毕业生设计师的赛道,推动中国设计的国际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asha Liu主要探讨了中国年轻设计师品牌的塑造与发展。她强调,初创品牌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品牌重塑,而是如何在短期内积累品牌核心,特别是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应对时间积累的差距。对于年轻设计师而言,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反馈和消费者的互动逐步建立稳定的品牌形象,并跨越初创期的困难,最终形成能够与成熟品牌竞争的力量。她指出,设计师品牌的成功不仅依赖创意,还需要强大的商业支持和市场网络,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Tasha还提到,通过平台支持和全方位的孵化服务,如LABELHOOD和线上线下渠道的拓展,帮助年轻设计师在品牌成长的不同阶段获得所需资源。她强调,年轻设计师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商业环境中保持适应性,从零售到线上,再到消费终端,逐步走向主流商业。

会议四

主持人:王书莹

会议主题:融合与在地—时尚创意者的身份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同时发生的今天,作为时尚创意者,中国设计师应该如何在自身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身份的表达与重塑,如何打破艺术、生活和设计的界限,处理当代时尚艺术创作与商业及社会价值转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又该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海震表示,品牌创立已有13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最初,品牌深受90年代和80年代时装史影响,成功获得英国最大奖项并积累了宝贵资源。然而,进入2015年后,时尚潮流发生变化,潮牌的崛起给品牌带来了挑战,成为其发展的低谷期。到2019年,品牌经过调整后推出全新系列,迎来了第二个阶段的复苏。从2020年起,品牌进入了第三阶段,重新审视并构建新的品牌形象。王海震强调,品牌的核心在于推陈出新,始终坚持对时装的探索与创新。他认为,尽管品牌面临变化与挑战,但通过与伙伴的紧密合作和心态的不断调整,能够持续开辟新的发展方向。虽然时尚创作充满挑战,但他始终致力于追求新的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非单纯追求商业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sha Ma 认为,品牌的成功往往源于历史时间节点的巧合。她指出,自己在中国设计行业的成功并非仅凭个人努力,而是因为赶上了中国文化创意、媒体和品牌发展的蓬勃时期。她强调,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2019年后的全球格局变化,深刻影响了品牌的发展。Masha Ma 还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忠于自我,而不是过多预测未来走向。她认为,品牌的真正意义在于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衣服不仅是外在的穿着,它还能成为“柔软的盔甲”,为穿着者提供自信与力量,帮助他们应对人生中的重要挑战。品牌的价值不只是产品本身,更在于它如何陪伴消费者,成为他们重要时刻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殷珏认为,面料设计虽然与传统艺术紧密相关,但本质上是一种灵活的形式,能够通过不同材料和工艺展现现代创意。无论结合传统工艺还是现代灵感,面料都能传递出全新的想法,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独特魅力。她强调,品牌的设计并非单纯出于创意构思,而是源自对生活的探索和兴趣。回忆起创立工作室时的初期摸索,她提到最初的产品灵感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如袋子和马扎。通过工作坊,团队将这些生活点滴转化为产品,并逐步发展为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她认为,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细微事物,设计思维则在于为这些日常物品赋予趣味性和实用性,创造出打动人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睿表示,个人品牌的创立是延续毕业系列的设计灵感,最初凭借着热情和市场反馈推动品牌发展,并未多加考虑产业链或目标客群。她认为品牌的成功离不开运气、时代背景以及勇于冒险的选择。她从决定创业、在纽约举办首秀和开始与工厂协作,这些果敢造就了如今品牌被行业内认可。她强调,品牌的表达是具有本土性的,倡导自我表达和身体解放与中国文化和东方哲学并不冲突。在设计上,她注重兼容多样性的身型,探索不同材料的可能性,尝试不断突破针织的品类,推出传递自信感的作品。近年来,她也尝试将面料延展到生活方式设计,通过手工的温度传达品牌独特的美学理念,始终以大胆创新为驱动力,拓展品牌的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翔认为,她的创作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她接触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认为艺术与时尚只是表达想法的不同方式。如果一个想法能够通过帽子、衣服或袜子来呈现,也可以通过画作或雕塑表达。作为设计师,她在完成衣服设计后,注重整体的视觉输出,并愿意与不同领域的人合作,拓展更多创作的可能性。她最初与英国和美国的艺术家合作,这种开放的合作方式使她的设计思维更加广阔和自由。她认为,设计应与现实相结合,而非闭门造车。小众与大众的界限始终在变化,品牌需在其中找到动态平衡,并做出符合自身定位的选择。

主持人:周元阳、于化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名言, 教育的真谛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Simon Collins先生发表了题为《选择你想要的人生》的主旨演讲,强调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激情是成功的关键。没有激情,就不可能在艺术、摄影、时尚设计等领域取得成就。同时也道出,时尚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时尚行业不需要更多的品牌,设计师应拥抱可持续发展,倡导循环经济的概念,鼓励设计师多参与二手市场和旧物修复这一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有意义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装设计研究生预科教育的哲学》时尚教育家David Kappo提出了以创意过程和自我认知为核心的时尚教育理念。他强调,时尚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创意潜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而非单纯传授知识。David介绍了其实验性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并通过学生案例展示了教学方法的独特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互动环节中,Kappo回答了关于绘画与时尚关系、时尚教育的商业化、对中国学生的建议、AI在时尚设计中的作用等问题,强调时尚教育需关注创意过程和自我认知。他的观点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响应,为时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卷宗wallpaper*》在时装产业中的媒体实践与探索。作为引领中国设计潮流的重要媒体《卷宗Wallpaper*》,其时装专题副总监童可炜深入介绍了在时装报道与学术实践之间探索的媒体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湿的生态媒介》,肉比特工作室主理人梁文华介绍了工作室的理念,强调数字艺术与生态学的结合。他展示了城市野地生态研究和虚拟服装项目,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时尚品牌运营中的应用。会议还展示了太平鸟集团与美院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时尚设计与商业需求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瑶在线分享《数字化在国际时尚市场的落地及未来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鸟副总裁欧利民先生以《时尚品牌的运营模式》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时尚品牌在数字化浪潮中的运营之道。欧利民分享了太平鸟在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特别强调了数字化在提升效率和消费者互动中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与太平鸟就产学研的合作签约仪式为本届国际学术会议划上完美的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闭幕致辞

吴海燕强调,时尚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技艺精湛和审美高超的设计师,更是引导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确立自身的理想与价值。通过产学研的合作, 以前瞻性的视角和独立创新的精神,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与市场需求。面对未来的时尚设计教育与发展,她表示,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在全国时尚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始终与社会各界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推动时尚设计与商业需求的平衡。她鼓励和祝福每一位设计学子,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对文化与艺术的敬畏之心,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为中国乃至全球时尚产业的繁荣书写自己的才华,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理想的开始”。

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圆也为“理想的开始”时尚艺术展开幕致辞中兴奋地表示,《卷宗Wallpaper*》与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的合作令人欣喜,对凌雅丽院长及其团队的协同努力深表感激。

展览以“时尚与艺术的沟通方式和传播路径”为核心,由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与 《卷宗Wallpaper*》联合策划。展览聚焦时装背后鲜为人知的复杂产业链,将时装的起因与结果与时装教育相结合,思考在当代时代背景下,时装教育的可行性、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时装设计的未来可能性。通过丰富多元的呈现方式,展现时尚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开启一场深入探索时尚奥秘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waying/Knit ZhongZiXin Penultimate(从左往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ean Suen Nanknits(从左往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way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ensen L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anknit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enultimat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Oude Waa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Yal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宾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合照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卷宗Wallpaper*》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

总策划:凌雅丽、陈鹏

总执行:于化蕾、李佳璐、苑玮鑫

总叙事:卷宗Wallpaper*编辑团队

总策展:邓圆也、童可炜、全倬然、赵海洋、吴一凡 、陈则希、陈伊

会议主持:王小丁、安郁汐、黄思文、王书莹、周元阳、于化蕾

会议记录:柳盈川、任琛

行政协调:雷姝、古蕾、祁泽宇、李晓和、杨欢

展陈设计:久舍营造工作室

视觉设计:杭州芒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育峰

视觉物料搭建制作:上海京禧会展有限公司

宣传:《卷宗Wallpaper*》

视频采访:李运、陈航波、徐瑶、姜渝敏

摄像记录:褚尚炜 、刘炜 、魏子龙、曾心瑞、蒋伟

摄影记录:翁亨源、吴启祺 、刘欣欣

同传&翻译:Enter Translation

执行助理:余飞、高怡琳、李欣颖、潘庭嘉、马诗淼

会议接待:中国美术学院志愿者团队

来 源|时尚设计学院

编 辑|陈舒婷 潘庭嘉 刘彥池 张颢栊 欧嘉慧 黄嘉钰

责 编|胡心云 王小丁 柳盈川

审 核|徐 元 李 昭 凌雅丽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