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因为古代隐士的诗句,很多人对于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满含向往。在体验够了都市繁华以后,那种清新自然而又宁静的环境十分吸引人,如果一个人能够来乡村居住一阵子,他就会为了这样的环境打动,并且再也不想离开。我国是长在土地上的国家,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明都与黄土有关,所以我们最应该亲近的就是农村,这是写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的。有一名已经93岁的老人家,家住在绝壁山顶之上,几十年时间里开垦出了30亩荒地,他真正的生养都靠大自然,收集雨水就可以吃一年。这位老人姓常,常大爷的一生值得我们每个人赞叹。
来到这个地方居住是出于偶然,当时战争不断,在这个小山村里走了很多人避难,但是常大爷的祖辈们不想离开自己世代生活的地方,所以并没有离开,但是在面对战争威胁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个去处。所以最后这些人来到了山顶,这里三面都是悬崖,只要把唯一的路堵死了,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威胁,于是所有人都迁来了这个地方。
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始拓荒,生活总是十分辛苦的,但是他们不辞辛劳,后果就是早早的就去世了。常大爷从祖辈的手中接过了他们的锄头,继续他们的事业。在这片山顶上,土地非常贫瘠,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是常大爷坚守此处,因为这是家族的传承。常大爷的一生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是留在此处垦荒,即使他的儿子们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他们开始扩展开荒的人数。
但是这些土地的收成并不能满足一家人的需要,于是断断续续有子孙离开这里,去山下更好的世界。但是常大爷仍然没有想要搬走的想法,他的大儿子一家也陪着父亲在这里坚守。一家三口人,过着古代无数人想要的隐士生活。
常大爷不仅种地,还养了很多的母鸡,母鸡可以下蛋,一家人能够吃到鸡蛋,这些鸡蛋也可以下山卖钱,这是生活开支的另一个来源。除此之外,常大爷的另一项“工程”显得无比浩大,那就是在屋后挖掘的一个水塘,这是一个类似于《愚公移山》的故事,一家人在开挖水塘的时候,没有现代化工具供他们使用,他们只能靠自己的手挖,挖开了以后就从山下往上运水泥,最后成功修起了这个水塘。只要下一场大雨,这个水塘里蓄满了水,就足够他们一家人一年的用量了,可以说大大方便了生活。水塘里还有其他的水生植物和一些小鱼,十分清澈。
常大爷已经90多岁了,如此高寿和他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常大爷没有出门见过世面,困守于这一个小小的天地,但是这是他心甘情愿的,他在这里能够得到的是灵魂的升华,这是很多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的人也不能比的。
结语
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非常难得了,即使我们每个人没有这样的机会去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们也要记得,给心灵留一片这样的“田地”,保持这里的纯洁性,生活才会更美好。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