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少并不稀见

——首届中国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观后

毛小雨

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2017年12月26日,文化部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

据统计,截止2015年8月31日,全国有348个剧种,其中分布区域在2个省区市以上(含)的剧种48个,分布区域仅限1个省区市的剧种300个。全国参加本次普查的戏曲演出团体共有10278个,其中国办团体1524个、民营团体(含民间班社)8754个。348个剧种中,共241个剧种拥有国办团体,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共107个剧种无国办团体,仅有民营团体或民间班社,其中70个剧种仅有民间班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戏《金城公主》

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演出

从这个统计来看,全国有300个剧种只在一个省区流传,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团体,即所谓事业单位性质的剧团,也就是戏曲界常说的“天下第一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以流布范围窄,国办院团少来衡量中国的戏曲剧种,可以说中国戏曲剧种八成以上均为稀有剧种。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在山东博兴举办的首届中国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中国戏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的一次全面展示,而这种展示其实还凸显了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戏剧发达国家的一种真实样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扽腔《黎明前夜》

博兴县吕剧扽腔传承保护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

大同北路梆子和耍孩儿剧种保护会传习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州乱弹《活捉三郎》

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演出

长时间以来,中国戏剧的概念往往是在不太明晰的状态下进行着传播与教育,譬如说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分类,曾经出现过“戏剧戏曲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匪夷所思的说法,甚至有时候大小概念不分,把“戏剧”等同于“话剧”,视话剧高明,戏曲低级的想法比比皆是,虽然明里不敢张扬,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如以教授话剧表演为主的院校一成立就是两所,而迄今为止,传授戏曲表演艺术的本科专业院校只有中国戏曲学院一家,似乎这样的安排顺理成章、司空见惯。殊不知这种格局的形成都是无知和偏见造成的。亚洲是世界戏剧最活跃的地区,仅剧种差不多有750个,剧团约有25000个 ,而戏曲剧种在其中已经接近一半,如果今天还是有意无意地强调话剧、歌剧与舞剧,对中国戏曲这个百花园姹紫嫣红、品类丰富的状态视而不见,这是戏剧工作者严重的失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歌小戏《蚝排情缘》

钦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演出

因此,举办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强调戏曲剧种的文化多样性,正是基于这一初衷。虽然长期以来我们对欧美戏剧的关注远远超过欧美对我们的了解,在21世纪,亚洲的经济与政治、文化地位逐渐崛起的今天,虽然我们在弘扬戏曲方面已经做出了前无古人的成绩,但是有些戏剧工作者对民族戏曲艺术乃至我们近邻的戏剧艺术认识不足的状况并不鲜见,将视线从欧美转向亚洲、转向我们自身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从稀有剧种入手,进行展示、传承、保护是推广中国戏曲在内的亚洲传统戏剧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梨园戏《朱文》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源影调戏《履霜记》

凌源市牛河梁影调剧团有限公司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音戏《王二姐思夫》

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出

中国剧协能如此大规模地进行这样的工作,我想大概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这次的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虽然只有41个剧目,但它涉及的省、市、自治区达到23个之多,具有广泛的意义。可以看出中华戏曲源远流长的特质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字戏《织锦记》

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出

其次,古老的戏曲剧种在今天还有旺盛的生命力。以来自泉州的梨园戏为例,它是福建省属于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剧种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发源于温州的永嘉杂剧即“南戏”有传承关系,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梨园戏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和演出规制。它分小梨园(七子班)和大梨园的“上路下南”三个流派,每个流派各有号称“十八棚头”的保留剧目。2006年5月20日,梨园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梨园戏带来了《朱文· 赠绣箧》让观众见识了梨园戏丰富的表演语汇以及独特的“压脚鼓”和横抱的南音琵琶,其样式与唐琵琶相近,呈梨形,细颈曲项,腹宽扁,复手大,山口高,两凤眼;品相与明制相似,为四相九品或四相十品。这种横抱,与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弹奏琵琶的姿势相同。“压脚鼓”,是梨园戏特殊司鼓技法,鼓师司鼓时,将一只脚抬压在鼓面上,利用脚的位置变化和运力轻重,敲出千变万化的鼓点。《朱文· 赠绣箧》是南戏剧本,宋元人作,姓名不详。宋元话本有《太平钱》一目(见南宋罗烨《醉翁谈录》)。梨园戏演朱文旅途宿店,遇少女一摄金的鬼魂,赠以五百太平钱及绣箧,后几经周折,两人终于结为夫妇。莆仙戏的《目连·后花园咒誓》的表演与梨园戏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南戏遗音,其实力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剧《三凤求凰》

丹阳市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演出

徽剧《淤泥河》虽然号称是“皮黄”的祖先,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与京剧《罗成叫关》或着粤剧《罗成写书》并无二致,由此可见,经典的传承历经二百多年而不衰,自然有其发展规律,但传承的路径是一成不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龙戏《寒宫玉殒》

吉林省农安县黄龙戏传承保护中心

来自北方源于传统说唱艺术的戏曲剧种至今还是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这次展演的剧种如太康道情、关中道情、沾化渔鼓和北京曲剧均脱胎于讲唱文艺样式,于戏曲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戏剧与说唱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中国戏曲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变文、俗讲以及诸宫调都有直接的渊源。包括中国戏曲在内的亚洲戏剧其实与此都有相似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发端于南亚的梵语戏剧以及广泛流布在东南亚的戏剧与所用题材就是脱胎于民间说唱而成的。这些戏剧的主要内容来自《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而这两大史诗及其东南亚变种在这些地区家传户颂,为说唱型戏剧的成熟起到了催生作用。用“说唱叙述性”来形容亚洲传统戏剧特征的观点就是基于此形成的。目前应进一步深化这一研究,未来系统构建“说唱型戏剧”的话语体系,为研究亚洲戏剧开出新路,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夹弦《三拉房》

荷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江剧《挂帅难嫂》

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阳高腔《八百两》

松阳高腔传承发展有限公司演出

此次展演还来了多个少数民族戏剧剧种,在中国348个戏曲剧种里,少数民族戏剧剧种有25个,此次展演的少数民族剧种有来自西藏和青海的藏戏、云南富宁的壮剧、楚雄的彝剧以及湖南的苗剧。作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戏剧是中国戏剧园地里奇葩,它们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共生共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体现。这些少数民族戏剧剧种在各民族戏剧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藏戏,原来是广场艺术,随着藏族艺术家到内地的学习,他们将广场艺术升级为剧场艺术,使藏戏的形态产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传统,并且创作了大型戏剧,青海藏戏《金城公主》就是一个典型事例。青海黄南藏戏是安多语藏戏的一个分支,其演唱带着青藏高原特有的辽阔与洪亮,并且戏中还做到了多重空间的区隔,将传统戏剧时空自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颇富特点。而云南富宁的壮剧《换酒牛》那种反映老百姓智慧的内容,到今天看依然风趣幽默。当然,少数民族戏剧在成长过程中也有逐渐失去自己民族特色的现象,这也是民族戏剧工作者应该警醒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字戏《珍珠记》

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北灯戏《耍火龙》

南充市川剧团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徽剧《淤泥河》

安徽省徽京剧院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莆仙戏《目连》

莆田市莆仙戏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

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出

文化底蕴的深厚决定了戏曲稀有剧种弥足珍贵的价值和特点,而这些是靠历代艺术家智慧的积累和时间的考验才能获得,因此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稀有剧种虽然在保护过程中大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仅仅靠原汁原味的保护是不够的,还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是这种创新不是拍拍脑门就能做到的,要对传统的规律进行审慎的研究。川北灯戏是四川的戏曲剧种,过去有一首竹枝词这样赞道:“一堂歌舞一堂灯,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趣生。” 可见其表演的诙谐与风趣。我们期待川北灯戏能够拿出《闹隍会》《秀才买缸》《灵牌谜》这样的传统剧目参加展演,但是川北灯戏参演的是新编剧目《耍火龙》,其创作虽然也想继承川北灯戏固有的风格,但现在看起来差强人意,与传统剧目还是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优秀的剧目如果没有千锤百炼以及深厚的生活底蕴,想在台上立住还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壮剧《换酒牛》

富宁县民族文化工作队

传统剧种的新创剧目如果想有所积淀并让观众百看不厌,还需要向优秀的传统汲取营养和学习。而一些形态还不是特别稳定的剧种要做的工作更是任重道远。如漫瀚剧《缘自你的爱》、凌源影调戏《履霜记》以及海歌戏《蚝排情缘》,均是新剧种演出新剧目,演出的内容都是希望探索人性与人情,但是有些剧目编创时间不是特别充分,人物性格塑造的出发点和逻辑还是值得推敲的。有的剧种还没列入最近的戏曲剧种普查当中,是否可以这样定名?还需要斟酌。虽然中国戏曲一直是在创新中成长的,我们也不反对剧种的优胜劣汰,但是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剧目积累,没有一套比较独立的完整表演体系,贸然就称自己是某某新剧种,并不值得提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吹腔《贩马记》

铜陵市艺术剧院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路梆子《军号嘹亮》

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中道情《隔门贤》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

然而有的剧种虽然也很年轻,如龙江剧,由于对丰厚的戏曲宝库进行深入挖掘并博采众长,打下坚实的表演艺术基础,此次龙江剧展示的《挂帅难嫂》表现出了极高的技巧和水平。该剧讲述了唐王被困后,柳迎春到寒江关搬兵,樊梨花与薛金莲比武挂帅,姑嫂展开了一场有情有趣又激烈的比武较量,最终樊梨花得胜,挂帅出征。小姑子薛金莲心高气傲,总想压嫂子樊梨花一头,而樊梨花沉稳且不露声色,比武让小姑子心服口服。这出戏高难度的技巧和将技巧融于剧情的能力,成了龙江剧的一张名片,演出所到之地,都能得到一片赞扬之声。可见,一个剧种要想生存,不能乞怜于社会的保护,只有赢得市场,才会有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瀚剧《缘自你的爱》

包头市艺术剧院漫瀚剧团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丝弦《赶女婿》

石家庄丝弦剧团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宛梆《甘露寺》

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出

此次展演,显示出一出戏想受人欢迎,除了内容能打动人心之外,绝技绝活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层面。就像俗语所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夫是中国戏曲不可逾越的一道门槛,观众来到剧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欣赏到绝技绝活,想看到常人所不具备的技巧和能力,这是欣赏戏曲的一些真谛。然而新创剧目想拿出一整套合理且具有高难度的表演技巧和程式,短时间内几乎是做不到的。这也可以看出,一个剧种是否有底蕴,是否善于学习,在舞台上的表现可以表露无遗。像台州乱弹《活捉三郎》、阿宫腔《白蛇传· 游西湖》和耍孩儿《猪八戒背媳妇》均是有深厚积累、且不是一个剧种进行演出的剧目。虽然剧种与剧种之间的表演有些许差别,但基本路数一致,基本上都不会偏离。如通剧《陈英卖水》和京剧的《卖水》路数相似,可以看出中国的戏曲剧种之间是相互学习,兼容并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曲剧《少年天子》

北京市曲剧团有限公司演出

稀有剧种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虽然有些节目短小精悍,但充斥着人文的力量和中国人的性格色彩以及苦难的历程。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关中道情《隔门贤》讲的都是借粮的故事,是什么造成无米之炊而去还没娶亲的老丈人家借粮,这本身对一个五尺男儿来讲都是非常尴尬的事,是心理上难过去的槛,但是饥饿却让须眉折腰,这是旧时中国长时间以来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看了这些戏我们才会对“脱贫”二字感到弥足珍贵,其实小戏往往能够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梅林戏《关公怒·巧推》,可以说找到了打开创作之门的钥匙,将一个官职卑微、胆小怕事、心存善良的地方官描摹得细致入微,戏中台词 “话是好话,做起来大有讲究”,道尽官场密辛。同样,石家庄丝弦戏《赶女婿》说的是周国镇国大将军黄甫君被奸臣所害,黄夫人带儿子黄天寿投奔亲家苏章,苏家收留二人并守诺让女儿苏玲和黄天寿成婚。婚后小夫妻拌嘴,黄天寿母子一气之下离开苏家,苏章夫妇和苏玲闻讯出府追赶。这里把苏家的仁义以及小夫妻的拌嘴刻画得淋漓尽致,满场演得都是人情事故。其实这也是稀有剧种在民间的生存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赣东采茶戏《打狗》

弋阳庆丰赣剧团演出

扽腔《黎明前夜》和东路梆子《军号嘹亮》是此次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举办地推出的剧目。扽腔山东省博兴县的传统戏曲剧种,其原名“肘鼓子”,曾经在山东地区广泛流行。 因为它的演唱是用真假嗓音混合唱,所以时粗时细,时高时低,强弱分明,顿挫分明,虽然现在用这个名字,但其演剧传统一直在传承。《黎明前夜》的内容讲述了牺牲自己保全同志这样一个常见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编剧路子,但是其设计的天佑之死以及其母亲和妻子克制自己的悲伤情绪而果断帮助儿子的战友送情报的举动表演起来还是很具张力。说明这类题材作品的创作既要显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又要在创排中符合戏曲剧种内在规律,做到两者完美的结合,还是非常艰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面具藏戏《卓娃桑姆》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演出

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是一次有意义的巡礼,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戏曲稀有剧种大致的生存状态,同时我们也不断在其他一些戏曲活动上看到这些剧种演出的剧目大同小异,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戏曲稀有剧种未来的路怎么发展?前边说过稀有剧种占中国戏曲剧种的八成,生存状态各有不同,虽然大多数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等原因,保护的力度也不尽相同。虽然如此,如果从文化多样性角度对稀有剧种生存发展多做一些引导,譬如说在剧目的挖掘方面在全国性的展演和艺术节上给予鼓励,就不至于老戏老演,给观众一定的新鲜感。而在新创剧目方面,剧目要认真打磨提升,从这次展演可以看出,很多新编戏的编剧缺乏基本的训练,戏剧应有的发展逻辑和人物刻画都有严重的缺陷,其实这和剧种稀有不稀有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和一个剧种应该有什么样的编剧有很大关系,因此说,培养优秀的编剧这是中国所有剧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瓯剧《酒楼杀场》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演出

剧种的趋同也是这次展演暴露的问题,中国的戏曲剧种之所以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这是和我们国家地域广大,方言众多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交流的便利,普通话成了大家的通用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戏曲剧种一定要放弃方言这个形成剧种特色的基础,特别是表演,某些大剧种的演出模式成了稀有剧种学习的模版,这次展演的个别剧种,完全学习昆曲的路子,丧失自己剧种的特色,实不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彝剧《醉审》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团演出

剧种的趋同也和戏曲院校培养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剧种将自己的青年演员送到高校接受所谓的高水平戏曲教育,美其名曰开阔眼界,提升学历,这固然为其职业生涯的前途加分,但短时间的回团实习与京昆路数的羁绊,将戏曲稀有剧种表演的学习做成了一锅夹生饭,怎么能在保持剧种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其实这是院团、高校、研究者、还有学生都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戏曲稀有剧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剧种放在中国戏曲的大格局似乎体量、影响都有限,但是作为地方戏,它们在其生长的空间中,自由自在,有着特定的影响,稀少并不稀见,可以作为地方文化的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沾化渔鼓戏《今夕何夕》

滨洲市沾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沾化渔鼓戏剧团)演出

作者简介:

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戏曲理论家。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