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泉遗址300余年的侧柏、颐和园470余年桧柏、紫竹院公园400余年古银杏、什刹海360余年的楸树,以及通州区600余年的国槐……贯穿京城全长82公里的大运河文化带,盘卧着10000余株古树,与运河相伴相生。
前不久,大运河文化带古树游线发布,涉及其中的2000余株,分布在全市16个点位,穿越通州、朝阳、东城、西城、海淀、昌平多个区。古树,作为这条水脉上的自然文化遗产,记录着运河两岸的生态变迁,承载着乡愁记忆和历史故事,让市民从全新视角触摸大运河的深厚积淀和文化传承。
18条古树游线串起京城古韵今风
大运河文化带古树游线路与“中轴线古树游线”“长城文化带古树游线”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古树游线” 共同构建起北京市“一轴三带”全国文化中心古树游线网络,串联起京城的古韵今风。
据了解,近年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助力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共推出18条古树主题游线,不但实现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展示,也成为市民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去处。为什么要把古树资源单独提炼出来?北京城建园林集团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古树文化项目负责人马嫒馨说,这样可以让游客更加关注古树本身的魅力和价值。“从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的角度,古树与这些历史遗迹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独特的首都历史文化风貌。而传统的旅游线路往往侧重于历史建筑、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古树主题游线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这种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项目,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见证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
昌平白浮泉是大运河古树游的第一站。
去年春季,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园。700多年前,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引此处白浮泉作为大运河北端水源,此地仍存都龙王庙、九龙池、“白浮之泉”碑亭等历史遗存,经修缮保护,园内白浮泉畔再现元明时期的历史风貌。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运河之源的特别见证者——10株古树。
步入公园,顺着右侧的小路一路前行便是龙泉禅寺,禅寺前6株古柏围绕,在晨钟暮鼓中显得格外庄严。自东向西看,迎面的2株树龄超300年的侧柏绿荫如盖。沿龙泉禅寺东侧小路再向北走300米就到了白浮泉遗址——公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九龙池。白浮泉已恢复汩汩流淌,重现当年“龙泉漱玉”的景象,2株古桧柏就在旁边静悄悄地守望四季。
这些古树,不仅是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们眼看着白浮泉从涓涓细流到润养京城,见证着泉水断流到如今遗址公园的胜景繁花。
古树群与名人故居相映成趣
什刹海,保存了最完整的北京历史风貌,也是京杭大运河与北京中轴线的交汇点。这里既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也是通惠河的起点。世界遗产大运河北京地区的四个遗产点,在什刹海周边就有三个:澄清上闸(万宁桥)、澄清下闸(东不压桥)、玉河故道(今遗址公园),其周边丰富的古树群,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为了明确相对清晰的边界,我们以什刹海街道为界,统计了该街道内的古树数量,共有503株。”马嫒馨说。除了北京常见的桧柏、侧柏、国槐、油松外,还有西府海棠、苦楝、枣树、白杜、桑树、楸树、榆树、银杏、龙爪槐等树种,“这与什刹海自元代许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建宅居住息息相关,如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古树与树木健康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永格说。
恭王府存有什刹海区域内最大的古树群,现存40株古树中,有银杏、龙爪槐、枣树,还有“年年有余”的榆树,以及象征臣子地位的桧柏和侧柏。什刹海周边还栽种楸树、苦楝等观花树种。“尤其苦楝,是原产黄河以南的树种,可能也是随着运河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此落地生根,现树高15米,胸径148厘米,每年4至5月,满树淡紫色花朵,成为运河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王永格说。
走进恭王府,秋色如画,嘉乐堂前银杏树环抱,满树金黄,熠熠生辉。二宫门前东侧的一株古槐,高挺葱翠。继续向前,府邸西路第三进院的葆光室主殿东西各有两棵古榆树,树皮褶皱纵横,树干粗壮笔直,苍劲繁茂。
赏运河古树也有门道,从中可见古人种树颇为讲究。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园林管理科科长郭宇介绍,这些古树的分布与场所的功能密切相关,如嘉乐堂为王府的祭祀场所,所以多种植银杏、柏树等;正殿为了彰显庄严肃穆,则多古柏、古槐;以待客为用的多福轩,有古柏与紫藤搭配,风姿绰约,相得益彰。“仅在恭王府区域,我们统计1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就有39株,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1株。古榆树的占比最大,达到38.7%,这个比例是北京其他任何一处府邸园林都没有的。”他说。
在北方,榆树被称为“保命树”,它与运河也关系密切。根据王永格的研究,在运河边种植榆树,与沿岸的地理环境和榆树的生长习性有关。榆树皮实易活,作为木材耐腐耐湿、质地坚韧、抗压性强、不易变形,自古常用于河防固堤,岸边繁茂的榆林,在汛期便是就地取材的防汛救灾材料。史籍中讨论涉及河防的问题时,常有大臣请求在河边多种榆柳,一方面能够稳固堤防、保持水土,紧要时刻也能作为修堤材料就地使用。因此运河边也诞生了许多以榆树命名的村庄,如潞城镇的前榆林庄村、后榆林庄村、漷县镇的榆林庄村等,都有与榆树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北京人爱海棠,其中最具盛名的当属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中的西府海棠古树。每年4月,纳兰性德笔下的《海棠春》在这里盛放——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后院之中,还种植着丁香等花卉,与海棠相映成趣。
置身名人故居,漫步万宁桥上,走进胡同巷子,一抬头,绿荫如盖、古树繁盛。在名人故居、运河遗迹中寻找古树的踪迹,为此行什刹海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感受。
4个入选古树点位打开通州
通州因河而兴,千年漕运史给这座“运河之城”留下了太多印记。作为世界遗产的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处至今仍留存着众多与运河相关的历史遗迹、村落,印证着通州在大运河漕运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本次运河古树游线中,通州区4个点位入选。京杭大运河与通惠河的交汇处,西海子公园内松柏长青,公园里一株古榆树和三株古槐树以其独特的姿态诉说着过往与现在,其中最特殊的当属塔榆,她奇迹般地生长于通州燃灯塔的塔顶之上近300年。据古榆前的石碑“塔榆记”记载,这株幼树源自清康熙三十七年修建塔顶时,榆钱随泥落入瓦垄间,在塔顶薄土中生根发芽,历经近300年的风霜雨雪,枝繁叶茂。不远处,三教庙的紫清宫山门前,还有一株几百年的古槐树同样以她的枝繁叶茂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通州运河古树游的下一站,是拥有通州区最大古树的皇木厂村。
皇木厂村在明朝永乐年间便因皇家木材的集散地而得名,其发展变迁与北京城的历史紧密相连。当时,大量珍贵木材从四川、江西等地采伐后通过大运河运至皇木厂码头,再转运至皇宫,用于建造故宫等皇家建筑。村子不仅是木材集散地,还是盐运中转站,繁盛一时。
村中一株古槐树是通州区最大的古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其胸径达到165厘米,树高近17.4米,冠幅更是达到20米之广,需要四人合抱才能围拢。相传,古槐树由当年管理木厂的官吏所植,几百年来茁壮生长,见证了皇木厂的兴衰。王永格告诉记者,这株古槐位于码头西侧,清朝末期旁边尚存长1米、粗33厘米拴船用的铁柱子,方便过往船夫乘凉、歇脚。
沿京塘路向东,往张家湾东南十里处,就到了里二泗村。这里是通州南部最早人烟聚落之地,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由通州到天津的北运河曾流经此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明清时期,里二泗建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佑民观,还流传着“西有白云观,东有佑民观”之说。
佑民观中,有一株历经360多年的虬枝古槐,见证历史变迁。今天,当人们踏入佑民观,仍可在苍劲的古树身上,寻找到远去的岁月痕迹。
沿运河南下,抵达最后一站,漷县镇东寺庄村。这是元明时期因僧录司庄田而兴起的村落,也由此被冠以“寺庄”之名。在东寺庄村村口西南角,生长着两株古银杏,是一双雌雄古树,相传植于清初,历经三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秋风起时,金黄的叶片随风轻舞,站在树下可感受一场绚烂的“黄金雨”,在村民们看来,古树如同村庄守护者,陪伴一代代村民成长。
通州古风杨藏有一段地方史
通州还有一处点位,虽然没被采集到游线范围内,但与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新城乐居小区,一株古树无人不知。经居民指路,记者七拐八绕,在南区208号楼楼下的小广场见到了这株壮美的古枫杨。“可着通州您就找吧,这种品种的古树,只有我们院儿有!”树旁,一位热心大姐跟记者搭话,“今年雨水大,一直都是绿的,这两天天冷了,才刚有点儿泛黄。”看记者感兴趣,这位大姐侃侃而谈,顺手往西北方向一指,“从这个角度看最好看,就像把大伞,平时在树下下个棋、跳个舞,我们可得了这棵树的意了!”大姐满眼自豪。腰间的树牌揭示了古树的身份信息,据估算其距今约200岁了,是北京唯一的一株枫杨古树,且为少见的偶数羽状复叶。
一株古树背后常常是一段地方变迁史。这株古枫杨所在区域这些年经区域划分改至梨园镇,原来却属张家湾镇。张家湾曾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码头,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翻阅史料,因漕运兴起的张家湾在明代中前期达到空前繁荣,甚至超过了通州城。当时修建北京城、紫禁城、十三陵等所用的大量建材与物资,都依靠水运从南方各省调运,张家湾是水路运输的重要一环。京城上至皇帝百官,下到士兵百姓,日常生活开销支度,也都是仰仗从张家湾码头肩挑车载驴驼进京的,来往于京城的旅客也大多在这里水陆换乘。
枫杨这一树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南,在北京并不多见,古枫杨树就更为珍稀了。马嫒馨解释说,作为南方树种,枫杨的种子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来到北京落地生根。现存这株古枫杨高19米,胸径达99厘米,枫杨的果实带有翅状,形似元宝,因而在民间又被称为“钱串串”,这一特征也增添了其观赏性和文化意象。
事实上,在北方,枫杨很难久活,因为随着年岁渐长,很多小枝会变得中空易折,影响树体健康。但眼前的枫杨树冠开阔,枝叶繁茂,在北京古树群里都算“稀缺资源”。新城乐居小区从前是日化六厂的所在地,可见工人和住户们把古树照顾得不错,方才如此秀美长寿。
庭中有奇树,实乃乐事一桩。春夏时节,小区的居民常常在树下乘凉、跳舞。9月前后果实成熟,一串串垂下来,每一枚果子上还长有一双小翅膀,很多孩子借此认识自然之美。“这种特别物种就是一部记载本地文化的历史书,这是古树的幸运,也是后代子孙的福气。”马嫒馨说。
不过,古树也有烦恼——根系呈放射状向四面八方延展,早已拱出地面,顶碎方砖,居民来来往往,部分根系曾因踩踏而磨损受伤。数月前,通州区开始着手复壮这株枫杨古树,最主要的手段便是保护它的根系——树下方砖被拆除,覆上30厘米深的土壤,再铺上透气、透水的木地板,既护根系呼吸营养,也防行人被绊。
古树名木能历经千百年保存下来,离不开主管部门和养护单位的精心管理。记者了解到,北京针对古树管理已制定了6个地方标准,从健康诊断、日常养护和保护复壮等不同方面进行技术规范,为科学合理开展古树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并且每年有专项经费支持,使得古树生长更加健康长寿。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曲经纬 谢佳航
摄影: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常鸣
贾宇轩、马嫒馨、徐澎、徐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