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某家车企的某款车型,最近又传出了锁电的操作,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至于这家车企是谁,我们也没法直接说明,现在车企动不动就发律师函,起诉,不解决问题,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家车企是谁吧,因为自家车型的自燃事故最近一年内频发,所以不得不进行了锁电的操作。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安全第一啊,锁电不是为了生命安全吗?车企这么做也没毛病啊,这种人典型的就是被卖了,还觉得对方是个好人的那种,这种人现实生活中你离他远一点,因为是非不分,黑白不明,小心他连累你。
实际上,曾经有过锁电操作的车企并不少,在圈内,这算是部分车企的潜规则了。这其中广汽埃安、特斯拉、威马汽车、上汽荣威都曾被爆出过偷偷进行过“锁电”这样的骚操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告诉你,为什么锁电是一种很LOW的操作。
第一点,锁电之所以出现,和动力电池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车企为了节约成本,用了价格比较低的动力电池,导致了这类问题的出现。远的811电池不说,你看看最近2年出的宁德时代的电池,又被爆出大面积的锁电的操作吗?而出现锁电操作的往往都是一些二三线电池厂出的电芯。
第二点,即使选择了低价的动力电池,车企也可以选择,在出厂的时候,宣传的时候就保守一点,把安全冗余留的高一点。举个例子,一般略保守的企业,会将放电深度控制在85%左右,但是有些车企的车型就是为了冲续驶里程,为了续航里程标称数字高一点,他们就会将放电深度放在95%。电池容量都是算钱的,车企当然不愿意藏很多电,但是这样做就会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事前安全冗余容量留存不足,在发生安全事故后,通过“锁电”方式降低安全隐患。
第三点,你以为锁电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实际上锁电是不仅会大大降低用户的用车体验的,还会增加安全风险,很多人不太理解锁电,以为就是锁个最大电池容量,实际上是最大可用电池容量、最大充电功率、最大放电功率都要锁,性能全方位下降,以前1个小时充满,现在要接近2个小时,以前能跑500千米,现在只能跑400千米。而且啊,放电功率降低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加速性能降低,如果不事先通知是会影响安全的,比如说本来超一个大车,之前2秒就能过去,现在要3-4秒,这不是安全隐患吗?
第四点,车企即使发现了,如果不锁电就会出现安全风险,那也应该召回解决,而不是偷偷OTA锁电,这个逻辑,大家应该能理解吧。这一是侵犯了车主的知情权,二是车企明明可以召回更换电池,但是为了节省成本,给你偷偷OTA锁电了。
锁电这种行为直白的说就是牺牲用户的权益,来规避车企的责任,等到消费者发现了,去闹得给你换电池,不闹的冷处理,搂不住了再召回。车企既要又要,既要高续航,又在成本上抠抠搜搜,还不愿意告知车主,不愿意召回增加成本,于是就进行了锁电这样的骚操作。这样做还能洗?还觉得车企是为了你好?它要是真为了你好,就会上成本高的动力电池,就会留足安全冗余,就会召回更换电池,而不是掩耳盗铃,偷偷锁电!
在这件事情上,国外的特斯拉车主就很刚,一些Model S(参数丨图片)/Model X车主将特斯拉告上法庭,因为在一次软件更新之后,车主发现车辆的续航里程下降了20%,他们怀疑特斯拉故意通过OTA干扰汽车的性能。2021年5月,特斯拉被法院判决向30名车主每人赔偿1.6万美元。
当然了,也没必要因为锁电就否定全部的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些车企不会采用这样的操作的。不同的动力电池类型和品牌,用车体验也差距很大。
套用一句话名言,有什么样的车主,就有什么样的车企。车企的毛病都是车主们惯出来的,而车主们的权益都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用那句名言作为结尾吧:
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
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