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无人潜艇又一次震撼全场,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人潜艇的制造过程比其他的无人机,无人车要更加困难,究其原因,海洋环境比陆地和空中复杂得多。海水对无线电波的屏蔽效应,使远程通信成为研发上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发生制导、导航失灵的情况下,无人潜艇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在中国的无人潜艇亮相之前,美军的“虎鲸”无人潜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无人潜艇。

相较于美国的“虎鲸”,中国的“虎鲸号”无人潜艇不仅拥有侦察与监视能力,还明显解决了战场“误伤”的问题。

中国的“虎鲸号”有三大明显特征,一:吨位大,二:能隐身,三:结构动力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鲸号”是500吨级的大型水面无人作战艇,拥有长达58米、宽23米、深4米的庞大艇身,具备超过4000海里续航能力,最高时速达到40节。

这些参数能“虎鲸号”拥有非常明显的作战和任务优势,能够灵活的部署,可以在高强度作业中持久运转,将人力从繁重、危险的任务中解放出来。

在现代海战中,“隐身”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虎鲸号”不仅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封闭式结构,将舰面设备隐藏于艇体内部,减少雷达波暴露面积,还使用了高性能的雷达吸波材料。这种“外形+材料”策略,大幅降低了被敌方雷达探测到的风险,尤其是在面对反潜巡逻机时,隐身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虎鲸号”拥有优越的结构动力系统,“虎鲸号”采用了独特的三体船体结构以及柴电双模推进系统,能够让它拥有卓越的航行稳定性和动力表现。三体结构不仅增强抗倾覆性,还有效降低水流阻力,提高巡航效率。而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则在保证强大动力输出的同时,提供了更低的噪音水平,进一步强化隐蔽行动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虎鲸号”堪称是“全能战士”,它装备多种作战模块,如反舰、防空和反潜武器等,同时支持多种战术任务需求。其装配的4面相控阵雷达和通用垂直发射系统使其能够搭载火箭弹、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与无人直升机协同作战,实现火力集成的最大化。

而除了“虎鲸号”,中国还展出了一些小型的无人潜艇和无人舰艇。虽然是“小型”,但却拥有480吨排水量,在当前的无人潜艇阵列中可谓是个“大块头”,不仅如此,这些无人潜艇航程可达上万公里,战略意义重大!

过去,无人潜艇常需自主执行如侦察、监视和目标搜索等任务,依赖的是强大的AI能力。这些任务因为信号暴露风险而不宜频繁与后方通信,深入海底后,甚至完全失去联系。因此,自主智能系统成为唯一依靠。

到了真正面临攻击目标的时候,难度更大,一旦涉及到发射鱼雷的战斗行动,确保识别目标是敌舰而非民用船只就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潜艇设法与后方通讯,由人负责确认,避免无辜伤亡。这种能力协调如何实现,成为无人潜艇战斗效能中的一个复杂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方目前展出的无人潜艇,拥有长航时和远航能力,并且能够和其他部队和无人机协同作战,无人潜艇不再受困于人类耐力的限制,可持续执行超长时间的海上任务。

无人机的出现,颠覆现代作战体系,而无人机实现协同作战,就等同于掌控了致胜法宝。小型的无人潜艇,能够在作战中,发挥体积小、航速快的独特优势,更大限度的展现无人机群协同作战能力。

台湾媒体对此表示,中国在未来解放军的协同作战、集群作战中,将不仅仅依赖于人力与传统装备。这种立体化的作战模式,或许将率先由中国实现。

美国的“国家利益”网站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探索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