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今年以来,重庆持续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并以片区为重点打造了一批优秀的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位于渝北区的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就是其中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来到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您会发现这里的人行道、屋面、道路、公园就像一块块“海绵”,遇到下雨,能快速渗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变得干爽,雨时能吸水,旱时能挤水,“锁住”水分。

而这其中的秘诀,主要归功于海绵城市片区建设。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园区占地面积为2平方千米,建设规模17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划从业人口4万人,企业900余家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园。

在园区设计之初,仙桃数据谷公司就秉承“生态、质朴、高效”的设计理念,详细梳理园内水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做出了部分尝试。同时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在海绵城市相关新标准、新政策与宣贯等方面安排专人给予指导,在全面梳理雨水系统和提升景观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手段,合理采用绿色屋顶、雨水湿塘、生物滞留带、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及生态停车场等海绵设施,以“源头、中途、末端”共同消纳的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海绵城市生态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水湿地实景图。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在数据谷海绵城市片区里,中心办公区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利用屋顶空间设置绿色屋顶,并在绿植区域根据地面条件设置具有一定坡度满足收水效果的旱溪、下凹式绿地、阶梯式绿地与渗滤沟,通过砂率层截留雨水,延缓径流高峰的形成,不但能收集周边路面及屋顶的雨水节能减排,还能实现景观与建筑的融合,达到提升品质的效果。

同时,通过分析园区道路坡向和雨水径流通道,以道路为载体串联园区雨水通道,合理布设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区域道路污染去除能力和排水防涝能力。

云湖公园属于数据谷的核心区域,是园内最大的公共海绵设施,湖面面积约8000平方米、调蓄容积约3000立方米,利用云湖的调蓄功能保护区内现状水系,与源头减排项目、过程控制项目形成完善的雨水径流管控系统,同时可达到对排水分区内雨水净化的目的。云湖公园既实现了海绵建设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又成为了工程功能性与景观美观性统一的典型代表。

如今,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例的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在重庆各区县不断形成,海绵城市片区效应逐渐显现。预计至2024年底,全市达标排水分区535个,达标面积共计853.7平方千米,占城市建成区比例46.3%。接下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继续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海绵城市2025年中期达标任务完成,切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的海绵城市建设典型示范片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从有到好”。(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