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刘一诺 通讯员 乔磊 宋晓彤
威海市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市,全市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先后荣获“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鲜之都”等荣誉称号。水产品作为海洋特色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光深受本地群众的喜爱,也畅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一环,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威海市海洋发展局通过严格产地监测、强化执法检查、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综合运用法治化手段,坚持产管并举、科学施策,着力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市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水产品是农产品和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各地食品安全意识大幅提升,但在局部区域、某个环节仍然出现不和谐、不安全的事件。2024年5月,北方沿海某地区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引发社会普遍关注。有关水产品的食品安全谣言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危害了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运用法治化手段守牢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制约瓶颈,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威海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围绕水产养殖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等风险,聚焦工厂化、池塘和网箱养殖模式,将大菱鲆、对虾等12个重点品种纳入监测范畴,做到大宗养殖品种全覆盖、特色小宗品种轮动监测、重点治理品种持续监测。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各级监测任务779批次。健全水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等制度,推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相衔接。今年以来,累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约364万张,附证上市水产品近3.5万吨。
聚焦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问题,开展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全面摸排鳊鱼等7个重点治理品种养殖情况,对纳入监管名录的生产主体实施动态监管。开展水产养殖常态化执法检查,对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和承诺达标合格证违规开具等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治理,有效遏制禁限用兽药的使用。今年以来,累计派出执法人员487人次,检查生产主体287家次,依法处置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4件。
坚持效果导向,加大对区市、重点涉渔镇街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导力度,推动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压实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和属地监管职责。发挥涉渔镇街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效能,采取网格上墙、快速监测、问题会商等一揽子措施,健全质量安全网格监管员、村级协管员以及生产主体名录,全市31个涉渔镇街设置镇街网格监管员64名、村级协管员341名,形成上下贯通、立体覆盖、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监管网”。
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养殖、规范化加工、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宣传,提升公众对水产品质量的认识。结合水产养殖“春季行动”和巡查检查,开展水产养殖用药技术推广和普法宣传活动,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水产养殖各项规定,指导其规范使用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各类投入品,增强了养殖主体在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意识。今年以来,累计派出工作人员400余人次,走访养殖主体310家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威海市依托优异的资源禀赋、高品质的产品,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执法监管和市场服务的政策举措,有力构建了全域覆盖、立体动态的水产质量监管体系,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家、省水产品质量监测中,威海水产品质量始终处于“领跑”位置,推动市场活跃度和产品知名度稳步攀升,全面形成质量安全与行业发展统筹协调的格局,实现维护群众健康和促进海洋发展“双赢”,推动海洋渔业“商业版图”持续扩大。其中,“威海海鲜”区域整体品牌享誉全国,“威海海参”“乳山牡蛎”品牌价值达到分别达到56亿元、193.8亿元。培育赤山鱿鱼、蓝润金枪鱼、百合生物海洋保健品等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壮大形成一批全国行业领军企业,银泽生物膨腹海马苗种、成品(干品)年产能分别占全国的70%、50%,圣航科技牙鲆、大菱鲆鱼卵供应量占全国的60%、40%。获批“荣成裙带菜”等12个水产类地理标志产品(全省最多),“宇王”牌水产品等10个全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极大提升了威海海鲜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