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定居在瑞士的卓别林收到了一个邀请:中国代表团的周总理,想要邀请他和家人到花山别墅吃饭。卓别林感到十分意外,自己虽然去过中国,但并没有和中国的领导人有过接触。
周总理为什么要宴请他呢?卓别林摊开报纸,一张从容淡定的中国人穿着风衣,戴着绅士帽的照片占据头版。
周总理在日内瓦
1954年4月,苏美英法中五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主要探讨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这次会议,对于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处理得好,将会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月24日,周总理亲自带领180多人的中国代表团来到瑞士,这位风度翩翩的外交家在会议上“舌战群国”,态度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展现了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们的专业素养和非凡胆略。
而中国的外交不只停留在日内瓦会议上。当时日内瓦还召开了其他的国际会议,各界名流汇集。中国代表团利用一切机会与各界人士展开积极友好的交往,为以后的外交之路奠定基础。
当时,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也在瑞士。周总理是卓别林的忠实影迷,他认为卓别林大师的电影作品眼光独特,表现手法高超,诙谐幽默又不失深刻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
而从电影所传播的思想来看,卓别林是一个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电影艺术家,拥有自己的原则与操守,不被世流裹挟。
周总理很希望和这样有深刻思想的艺术家进行会晤,交流思想。但是当时工作安排得很满,一直没有时间。他听说卓别林喜欢中国的电影,就特意让王倬如与卓别林取得联系,安排了一个中国电影专场,播放了卓别林一直想看的越剧电影《梁祝哀史》。
喜剧大师卓别林
卓别林十分高兴,对主演范瑞娟的表演赞不绝口,还写了一封信感谢周总理。信中还提起自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还很喜欢中国的美食和名酒茅台。
周总理看了信,了解了卓别林在瑞士的际遇,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工作尽快做完,特意腾出一天时间邀请卓别林一家吃饭。于是就有了那个邀请电话。
宴会当天,卓别林带着妻子乌娜和孩子们,来到周总理下榻的花山别墅。一路上,卓别林的手心都是湿的,虽然卓别林去过中国,与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有些交情,但第一次见中国领导人,还是满怀敬畏的。妻子乌娜打趣他:“把你在舞台上的自信拿出来。”
车很快到了,卓别林下车后,看见别墅门口站着一排人,正中间站着的中年男子正是在报纸上看到的周总理。卓别林十分惊讶,自己现在只是个落魄之人,一国总理还这样郑重迎接自己。
卓别林急忙伸出手来:“总理,很高兴见到您。”周总理幽默地说:“啊,我40年前就在荧幕上见过您了。”在周总理亲切的问候声中,卓别林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了下来。
他们携手走进别墅,公寓大厅还站着一堆人,周总理一一介绍。他们都是闻名赶来的中国艺术家,这其中还有卓别林喜欢的越剧演员范瑞娟,她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电影艺术节,周总理特意拍电报让她到瑞士与卓别林见面。
看到周总理如此用心,卓别林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事实上,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被如此礼遇了。卓别林生于英国伦敦,大半辈子在美国度过。
而美国政府因为他的电影抨击了美国资本家和战争贩子,而选择将卓别林驱逐出境,他的电影也受到抵制,禁止在美国播放。
卓别林在电影界的朋友也对他避而远之,这位喜剧大师顿感人生凄凉。他到了瑞士定居,虽然衣食无忧,但对于一个醉心电影艺术的人来说,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意义。
周总理知道这些,却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对这位电影艺术大师的关怀。他们聊起了卓别林的电影,周总理称赞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反映了美国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表现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具有丰富的内涵,一定会成为电影史上辉煌的一笔,充分肯定了卓别林电影的价值。这些话语让已经久受冷落的卓别林如沐春风。
《城市之光》剧照
之后,他们又谈起了中国,卓别林曾在20世纪30年代到过上海,当时的中国硝烟四起,生灵涂炭。而周总理口中的新中国欣欣向荣,一派生机活力。
周总理简单地谈起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之路,他语气淡然,神态宁静,语言中流露出对中国人民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中国以后的希冀。
卓别林肃然起敬,他也是从底层出来的,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共情。而眼前这个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此平易近人,对下层人民的疾苦了解得如此透彻,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卓别林也没忘记周总理是来瑞士参加会议的,他试探地问了一下会议的结果,周总理一笑:“没有什么问题,一切都解决了。”新中国建国,在外交上并不被世界承认,在经济文化方面也受到制约,处境艰难。但周总理始终积极地和外界开展交流,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而不懈努力。
聊天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晌午。卓别林和周总理聊得意犹未尽,但孩子们饿了。周总理便笑着带着他们一家去了餐厅,周总理用茅台来招待卓别林,卓别林喝下一口,赞叹道:“这种中国‘香槟’才是男子汉该喝的酒。”还意犹未尽地问周总理能否能带一瓶回去做纪念,周总理慷慨地说:“给你两瓶。”
宴会气氛热烈,工作人员上了一道北京烤鸭,这是周总理宴请外宾的标配,谁知卓别林并不动筷,还对鸭子毕恭毕敬地敬了个礼。
原来,卓别林从鸭子走路那里得到灵感,创作了自己独特的鸭子步,塑造了经典形象夏尔洛。从此,卓别林就认鸭子为师,十分敬重,不再吃鸭子。
周总理连忙向卓别林道歉,让人将烤鸭撤下来。卓别林却笑着摆手,幽默地说:“没关系,这也不是我见到的那只美国鸭子。”众人哄堂大笑。在人们的邀请下,卓别林还表演了自己的成名技“鸭子步”,赢得满堂喝彩。
这顿饭卓别林吃得很开心,周总理虽然是政治家,但在艺术上也颇有造诣,对艺术的理解深刻独到,和他聊天永远不会冷场。高山流水遇知音,怎能不让他欣喜。
宴会结束,周总理让人拿来两只烤鸭,他听说今天卓别林有一个孩子没有来,所以特意让厨师又烤了两只鸭子,让卓别林带回去给孩子品尝。
周总理在宴会上体贴入微的照顾,让卓别林很是感动。临别时,他紧紧握着周总理的手:“谢谢总理,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周总理与卓别林合照
这场不到7个小时的宴会,让两位不同领域的伟人产生了英雄相惜之感。卓别林的正直倔强让周总理十分欣赏,同样,周总理真诚友善,宽厚博大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折服了这位艺术家。
在宴会上细致入微的照顾,让人生跌入谷底的卓别林感受到了被人理解的快乐,有了奋进的念头。他不再气馁,为了众多喜爱他表演的观众,重新开始拍摄电影,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其实卓别林和中国一样,低谷时,受人冷眼,任人驱逐。当再一次站到世界的舞台上时,全世界都会为之聚焦。
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个为新中国鞠躬尽瘁一生的伟人,始终真诚待人,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外交手段让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虽然周总理离去已40余载,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给予我们温暖的力量,成为后人前进路上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