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桥地铁站,有两条11号线,向左的那条通往往苏州,向右的那条通往上海。

苏州是寡淡的,大家生活在一个白色的苏州里,街道房屋墙面被统一刷成白色,屋檐则刷成黑色。在大面积白色面前,绿化带无法给予这个城市更多的绿色。在天气寡淡的日子里,苏州给那些不知去哪的人愁云惨淡的心境。

还好苏州的水多,桥多,绿色多。我甚至认为古苏州人是为了给自然的颜色做背景才大面积地营造出白色的墙面,自然之色涂抹在白色的画布上,绘画出一整个苏州之美,让苏州古人沉浸在这江南的水墨长卷当中——姑苏古人挑担、牵牛、过石拱桥,撑杆、划船、钻拱桥洞。姑苏古人爱这美景,不愿再为这自然之美添任何颜色,将自己家刷成了白色。

苏州还有另一个世界,白色的高墙为这个世界划定了界限,有序与无序是这个世界的规则,自然之境是这个世界的主题。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现实的生活问题成为了次要,每一世的主人将情感寄托于此。几度夕阳余晖倾斜于此间白墙,几度新生命哭啼,几度旧生命的哭丧,多少红事多少白事举办于此间,时间与生命,情感与生活都如树梢间的残叶随风飘落于此间某处,待到明年春来时,又是一个新的故事。就好像今天,每天都有新人来到这——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本世纪初就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苏州丰厚历史中添加了一份对外的宣传名号。每日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于各园林的厅堂,庭院,假山,植物之中。现如今人们可随意欣赏到园林之美,却不再能体会到园林的写意之情。最懂园林故事的可能是那些为游客做讲解的导游,最知园林之美的可能是那些为女游客拍照的摄影师。满园拍照的仿古女游客,倒有几分入画的仕女图之味。人们乐于在园中四处游玩,拍照,爬山,赏花,观景。中国园林的妙处就在于装饰园林的出发点是还原真实的世界,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穷的自然之景。在世界园林设计中,原生态设计是一个大门类,但同样是以自然为装饰元素,有些地方的园林营造出一种自然物枯萎的哀愁感,但在中国园林中却充满了自然的生命蓬勃向上之感。

园林的建造初因不尽相同,一种是仕途不顺以园寄情,一种是在此地为官为自己建地居所,一种是经商致富后为自己家族建地别墅。园林不是一天就存在的,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园林有自己的历史故事,每个时代,每世园主都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记忆。园林故事大多一样,因家族兴盛时营建,因家族衰败时荒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苏州园林每一代都有重修,现在的园林样貌早已不似当初,甚至不是历史某一时期的样子,但作为中国园林艺术文化的载体,它们具有跨越了时间的历史文化意义。只要园林还在,园林的故事就还在继续,伴随着园林的文化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拙政园、狮子林、耦园三园相隔不远,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拙政园和忠王府、苏州博物馆紧靠一起。拙政园很大,太平天国夺得苏州后,忠王李秀成在拙政园西南角建起了居所——忠王府,拙政园部分园林也成了忠王府的后花园。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忠王府的西南角又成了苏州的博物馆,三者就这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靠在一起。在忠王府东南角与拙政园的西南角的一个小角落里,夹杂着一个苏州园林博物馆,向大家介绍园林的相关知识。

拙政园据记载是文徵明所设计,在园中还亲自种栽了一颗紫藤萝,现依然生长在忠王府的围墙之内,贝律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从这颗紫藤萝嫁接了一株种在博物馆内,可谓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拙政园从他取名的方式便能领会这是一处失意之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嘉靖年间王宪臣仕途不顺,回苏州老家购得这所园子的旧址,花了16年才建成这所园子,不知道他当时俸禄多少,能购得这么大一块地皮建园。拙政园在它漫长的岁月里几经易主拆分,荒废倾圮,时为个人住宅,时为办公衙府,时为现代院校,现如今所见的楼亭阁宇是建国后逐渐修葺而成。后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隔分多年的众园重新归为一个园林。它不仅仅是明朝那个拙政园,还是历史上无数时段的拙政园,往后它也是每个时代的拙政园。

狮子林主打一个"奇",园内假山林立如林,奇特如狮。狮子林建园之初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进行堆砌装饰,建成变化万千的狮子假山群,不知当中是否有杨志所遗失的那批花石纲。爱下江南的乾隆也为这份其奇特背书,乾隆的故事在导游的口中日日重复着。狮子林确实是思维发散者们的宝地,探索冒险者们的乐园。在这个以假山为主的乐园中,亭台楼阁成了陪衬,人们乐此不疲的在假山中穿梭,没人知道穿过这个山洞究竟能通往哪,翻过这座假山峰又会置身何处。对面的景色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到达。不知小时的贝律铭是否在这些山峰间跌倒过,碰撞过头,能在这么奇妙的地方长大,从小的想象力就放飞到太湖湖底了。

耦园不大,因为有夫妻对偶之意,所以主打一个百年好合,在园中一个主屋装饰成了洞房花烛的主题样貌,耦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每个角落仿佛都有古装女游客拍照,本就不大的园林当中,装满了拍照的人。走几步就会停下来为正在拍照的人腾出风景,摄影师看见了忙说:没事的,你过去好了。其实我也不是一定要停留在那,只是不想打扰那些为留住美而来的人。耦园外紧临一条小河,柳树的碎叶漂落浮在水面上,青背白肚的鱼苗聚集在垂柳下,一张张小嘴对着水面开合,泛起圈圈涟漪,其间有的小鱼在水下游窜,拨动着水面,好不快活。清洁木船不解风情,无情地在水面来回打捞水中漂浮的杂物,被惊扰的小鱼四散而逃。待木船游走后,鱼苗群又聚集在了垂柳之下,只是不见了落叶的漂浮。

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相对的是"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夜晚我徒步来到这,与平江灯火通明不一样,这里更像是苏州的昨天,老苏州人居住的老街区,经凑的邻里关系,交错盘杂的水电走线,在不知谁家的屋檐下安装的网络信号箱。让我感到担心随时有可能因为谁家的一个疏忽,整片街区就将付诸一炬。但现在依然有人有条不紊的生活在其中,它是活的不可移动产文化遗产,它继续书写着它翻不完的历史。

在这个片区中有艺圃、五峰园、环秀山庄。艺圃在深巷之中,以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宣传代表,文徵明好紫藤萝,园中自然少不了,入园经过一条长巷,左右墙壁种有对称的紫藤萝,攀爬墙壁之上,形成林荫小道。园林紧凑,有文人对幽闭之境独特的见解。五峰园是一所免费对外的园林,现在等同于公园,里面有居民跳广场舞,练功。五峰园最独特之处就是园中假山上树立着五根造型奇特互相独立的假山,如同五根手指,高低起伏,层次丰富,趣味无穷,再加上它免费对外开放,是不可多得值得游玩的园林。

苏州自己有自己的四大园林——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沧浪亭和留园并不在某个文化区当中,沧浪亭与对面的可园在一处,留园独在一处。最初本只有沧浪亭一园,但就像我说的园子久了大了,谁来了就从其中割去一块,可园就是从沧浪亭中分割出去的一园,两园南北相望,来沧浪亭可顺道参观一下可园。

可园很长一段时间是学堂、书馆、医院、大学,现恢复园林身份,成为苏州园林中的一园。可园不大,人也不多,作为长期功能型机构,建筑规整如大院。可园最有趣的是它的名字,可园本叫“乐园”,取名源自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后来某位自作聪明的官员来此,觉得此名玩物丧志,“行乐不可训也”,故改名“可园”。历史的巧合在此时开始运作,从清末开始可园有近190年的时间被当成学堂或学校的一部分,天天教书训人。

不知是名随景取还是景随名造,沧浪亭的特色就是园外大门有一水,进园需先上桥、园中堆砌一座假山,在山的制高点修一亭,亭中可一览园中众山小,“沧浪”有了,“亭”也有了。整个沧浪亭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此假山,此山如“真”山,山上不但有亭,还有迂回的小径,奇石,枯井,拱桥,起伏台阶,乃“真”山也。园内的湖水不能算是“沧浪”,园外的水才是真“沧浪”,园林外墙沿河修有长廊过道,可从园中直接通往长廊处,欣赏园外之水和街道,这样园外之景也成了沧浪亭景的一部分。

留园是“刘园”谐音,是一大园,只恨当天雨水来得突然,未带雨具,没有细细游走欣赏。又或者是文章写到这也编不出什么花样,无太多话可写。留园还残留的印象就是风雨将来之时,我在湖边一岸屋檐下躲雨,大雨将至前的小雨滴落在湖面上,点点涟漪层层回荡。因为在湖区等待的时间太久,突然发现此岸边竟然如同一个舞台。之前听闻古代人会在湖的一岸设一舞台,台上唱戏,湖对岸老爷夫人和丫鬟们就在对岸欣赏。观望对岸确实有三处可供歇息观赏,一处假山的小亭,一处对岸树荫下的石桌石凳,一处湖中曲桥亭榭,古人真好雅兴!可是天气确实扫兴,“留园”不留人,一场风云突变的大雨将我“赶”去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