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某天,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开始陆续进入学校,而在这群学生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
他是第一期的黄埔学生中年纪最大、而且军衔也是最高的人,同期进入的学生后来都叫他老大哥,他就是范汉杰。
说起范汉杰就不得不说他有两大特点,第一个就是那一把抓人眼球的长胡子,还有一个就是为人幽默。
他的胡子在建国后关押在功德林的时候,自己主动刮掉了。他的幽默也在功德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别人是来改造,他仿佛是来朋友家做客。
按理说这么一个配合改造的人应该在第一批特赦里就放出去,可是蔡廷锴却在那个时候提出了阻拦,还是后来周总理亲自解释说服蔡廷锴。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恩怨呢?
兵败锦州的前奏
1946年蒋介石任命范汉杰前往东北进行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他当时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官兼任胶东兵团司令官。
对胶东解放军发动了强烈的攻势,并且凭借着巨大的兵力及装备优势迅速占领了解放区众多城市区县。
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就在山阳庄附近地区将范汉杰所属的四十五、六十四师两师全歼,损失高达近一万三千人。
在此后的两次战役中,范部的三万多人也被快速歼灭。蒋介石得到这个消息大为恼怒,当时就撤了范汉杰的职位。
不过没多久由于陈诚装病逃避东北战败的责任,蒋介石派卫立煌前往东北坐镇,并且让范汉杰从旁协助卫立煌。
本来陈诚以为范汉杰肯定会从当时所在的青岛部队抽调大量兵力前往东北,让东北国民党重新占据优势。
然而没料到蒋介石早已先一步把青岛的兵全部调往了苏北,范汉杰只带着指挥部的人马就前往了东北。
蒋介石以为本来范汉杰就在卫立煌手下干过,两人配合起来一定相得益彰,可哪料到两人早有间隙,到了东北的范汉杰当时就请假辞职。
不过蒋介石以战事紧为由没有批准,范汉杰于是私自回到广东探亲,一个月后才回到沈阳,到了沈阳后,范汉杰被安排驻守在锦州,肩负着北宁线的守卫职责。
他上任后开始找蒋介石等人要人,他们当时锦州的部队都是整编了保安队、交通队、交警队等零散地方部队组成,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蒋介石当时答应给他补充两个师的兵力,并且还真的给派了过去。不过这两个师在锦西屁股都没坐热,就又被调回到苏北战场。范汉杰也算是空欢喜了一场。
见调不来兵,范汉杰就决定自己征兵,他先是统计出了各师的人员需求,然后开始了大规模征兵。
无奈的是国民党辽宁省政府这时为了自保,也在各地设立征兵处,以组建保安总队的名义大肆招兵。这下军政两个系统竟然出现了征兵的冲突,而且这个冲突一直持续了几个月。
当他好不容易将锦州附近的部队整编成了四个军后,高层开始来摘桃子。蒋介石、陈诚、卫立煌分别安排了自己的人成为军长。
范汉杰看着这个刚整编出来的队伍,就开始出现各派系对立的影子,不禁摇头叹息。
另外这种人事上的任免本应该是卫立煌这个当地主官说了算,然后蒋介石陈诚先后安插自己的人手,范汉杰却并没有向他报告,也引起了卫立煌的戒心。
而且结合之前卫立煌要从锦州调运粮食,而范汉杰没有让出,这种不配合的态度也让卫立煌不满。
当范汉杰向卫立煌反映锦州城防的建设工期太慢,而且很多质量都没有达标之时。卫立煌却说:
“当年我跟共军作战的时候,工事比这简陋多了,那时候都能打赢,现在这工事够用了!”不过实际原因却是因为卫立煌安排的建设施工部队在其中捞油水才导致这个结果。
范汉杰看到这种情况,立刻跟蒋介石汇报:“如今东北将帅不合,遇到战事必败无疑,我想请辞。”而蒋介石本就无人可用,哪里会答应他的请求。
就这样范汉杰选择遵守蒋介石的命令,继续驻守锦州,不过他已经可以预见到自己的结局不会太好。
锦州之战
其实愿意继续驻守锦州,范汉杰还是有自己考量的。
毕竟解放军主力部队在北边,如果要打锦州势必要经过长春与沈阳,到时候看到这两个城市守不住自己再撤,既不违背命令也有正当理由。
不过当锦州附近发现解放军活动的时候,范汉杰才知道解放军真的敢绕过长春沈阳过来直接打锦州,这是下了多么大的一盘棋,这种魄力真的让他佩服。
感慨归感慨,他迅速收拢了锦州附近的队伍,并且命令驻守山海关的第五军也撤向锦州。不过卫立煌却不同意调动山海关守军,让第五军等到关内支援部队接防之后再去锦州。
并且命令锦州前沿的义县守军也不要撤往锦州,而是就地拖住解放军部队的速度,三天之后义县国民党驻守的五十三军被全歼,解放军继续向锦州进发,锦州成为了一座孤城。
范汉杰的十万大军在锦州没有物资支援成为瓮中之鳖,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蒋介石的耳中,老蒋当时就命令沈阳与华北两方面组织兵力支援锦州,并且对解放军形成夹击。
不过我军作战部早已料到这一切,这两边都安排了阻击的队伍,一时半会根本赶不到锦州。
在锦州被围五天之后,范汉杰算是看明白了,支援是到不了了,如此情况守住锦州根本不可能。他果断决定锦州的守军准备向锦西方向撤退,先去与关内部队会合。
当他给蒋介石与卫立煌汇报这一决定的时候,遭到了卫立煌的强烈反对,并且表示范汉杰必须以十万大军守住锦州。
军令如山,范汉杰就是再想撤也没有办法,只好把之前下达的撤退命令撤销。
终于在围困锦州半个月后,解放军发起了总攻。数千门火炮先将前方阵地覆盖了一遍,之后冲锋号响起,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冲入锦州城内。
当范汉杰知道大势已去,赶紧带着自己的姨太太逃出了锦州城。
林彪与范汉杰的对话
逃出锦州的范汉杰没走多久就遇到好几批解放军战士,他们东躲西藏很艰难的前行。看到这种情况,范汉杰说:“咱们还是分头逃吧,这样一群人走在一起太引人注意了。”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姨太太还有兵团司令卢浚泉,化装成老百姓之后找准一个方向逃去。因为人数少,他们又扮作逃难的模样,一开始确实混过了很多关卡。
不过正当他们要继续上路的时候,遇到一队盘查的士兵,他们走上前来问道:“你们是从锦州出来的?”
他的姨太太这时倒是很机智,连忙答道:“是的长官,我们看到打仗了就逃了出来。”解放军战士狐疑得打量了一下面前这几个人,立刻发现有问题。
首先这个夫人手指上戴着金戒指,而且虽然衣服是老百姓的衣服,但是鞋子却做工很精细。
其次就是那个不说话的中年人,他虽然穿着破棉衣,但是戴着黑色毡帽,还躲躲闪闪挡住脸,一看就有问题。
解放军战士这时候对着自己的同伴做了个包围的手势,将面前这几人围住,范汉杰知道这次跑不掉了,自己为了装老百姓之前连武器都丢掉了,现在想反抗都不行。
所幸他把帽子一摘,操着一口广东腔说道:“老子就是范汉杰,要杀要剐随你们!有本事你们枪毙我!”
解放军战士根本没有理他,将这几个人带回了军中。
林彪听说范汉杰落网,一改自己往日不与黄埔系俘虏聊天的习惯,破天荒来到了范汉杰面前问道:“范将军可曾记得当年咱们在黄埔的那场对话吗?”
范汉杰哪能不记得,当时林彪比自己小了三届,本来是代表共产党与范汉杰接触,希望将这名正直有才干的人争取到我党。然而当时范汉杰还是委婉的拒绝了林彪。
毕竟当时范汉杰本来在国民党军中就颇有名气,而且他当时对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救国路线是非常认可的。
不过不同于胡宗南那些激进派,他对共产党并没有什么恶感,反而觉得共产党有的理念甚至值得国民党学习。回想完这一切,范汉杰连连称道记得记得。
林彪笑了笑又说:“当时我们的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神,如果当初你选择加入我们,现在也不至于走到今天兵戎相见的地步。”
范汉杰轻叹说道:“惭愧!不过我有一事不明,你是如何下定决心来打锦州?要知道一个不慎你们在东北的优势全无,还会被我军两头夹击。”
林彪感慨得说:“这哪里是我能出的主意,我当初也对打锦州这个战略方向存疑,不过是毛主席一力决断,我才咬着牙硬上!”
范汉杰目光飘向远方,说:“这等雄才大略,真的是旷古烁今!”之后范汉杰没过多久就送到了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那里遇到了一群党内的老友。
范汉杰曾经的那些事
范汉杰早年就考上了广东陆军学堂,毕业后在广东测量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就投奔了粤军,用了八年时间他从一个小排长一直干到了少将司令。
按理说这也算人生赢家了,不过他并不这样想在军阀之中混迹,而是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吸引,于是将近三十岁的他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一期年龄最大的学生。
说起他也算个奇人,因为精通测量,所以在黄埔军校里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既是学生又是测绘学的教官。
当他毕业的时候,当初的少将军衔已然不在,他又从一个排长做起,无怨无悔。直到1928年前往德国深造。
当他去学习深造回来,他并没有进入前线,而是在中央军校任教,将许多国外的先进战争知识与国内的实战经验结合,并且编辑成册教授学生。
这一行为,为将来的抗日战场培养了几百名军官与数千干部。
他被安排到十九路军工作,时任副参谋长。当时一二八事变后,淞沪会战打得相当惨烈,参战的十九路军对蒋介石的不抵抗非常不满。
之后十九路军的正副总指挥蒋光鼐、蔡廷锴在淞沪停战协定签字之后,就连着十九路军一起被调到福州。老蒋这种对日态度让这两位将领非常不满,于是在一年后策划了福建事变。
不过十九路军终是难以抵挡蒋介石派去的三十万大军,于是他们找到蒋鼎文准备谈判接受收编,保存实力一致抗日。不过这个谈判人选却选择了范汉杰。
范汉杰身负重任出发之后,却遇到蒋介石的说客,许诺了一大堆的好处,范汉杰本就是加入十九路军没多久,于是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出卖蔡廷锴等人。具体是否出卖历史无从考证。
不过很快福建事变就被蒋介石镇压,而十九路军一直也没等到蒋鼎文的回信。传说后来蔡廷锴从他处得知是范汉杰把十九路军的秘密电码交给了特务,于是这个愁就算是结下了。
不过,不得不说在全面抗日时期,范汉杰在对日作战期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他带领的部队被朱德赞为“太行屏障”。
就是由于范汉杰与蔡廷锴的旧怨,所以在第一批特赦名单公布之后,在征集民主人士意见时蔡廷锴等一干将军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
所以第一次特赦范汉杰的名字被加入又被划掉。不过周总理在了解了情况后,找到了蔡廷锴等众人,长谈之后为他们把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的原因一一总结。
之后得出结论当时无论范汉杰有没有出卖他们,哪次事件都会失败,所以责任不全在范汉杰身上,蔡廷锴等老将军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
他们了解到范汉杰在功德林的良好表现,也就没有再追究历史那些过往。终于范汉杰在第二批特赦中走出了功德林,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