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石达开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下,于1863年春季,率数万人马准备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大渡河到川西占山为王。时隔72年后,1935年的春天,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红军也是数万人马,也准备从云南北渡金沙江、大渡河,去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同样的境况,为什么是不一样的结局?
大渡河安顺场
让我们跟随红军的一路历险行程来逐一破解谜底吧。
红军和72年前的石达开一样,都是春季到达的大渡河边的渡口安顺场。石达开是5月14日到达,红军是5月24日到达。红军比石达开晚了整十天。时逢春季涨水期,应该说石达开从时间上更有利,水势应该还要小一些。
红军面对开始上涨了的大渡河水,架桥已经十分困难了。先遣司令刘伯承率部赶到河边,只找到一条能坐十几个人的小船。在金沙江皎平渡时,刘伯承还找到了六条小船,花了几天时间才把红军两万多人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只找到一条船,怎么办?刘伯承急得团团转。这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一队赶上来了,刘伯承赶紧向军委领导报告了只找到一条船渡河困难的情况。毛泽东喝着缴获的米酒,并不说渡河的事,而是话锋一转,谈笑风生的问道:“诸葛亮七擒七纵才收伏孟获,你怎么一下就说服了小叶丹呢?”刘伯承心里正为渡河的事儿急着呢,便说:“主要是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毛泽东追着问:“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刘伯承回答:确实如此,彝族人最重义气,就是看到我的诚意,才相信我们。
毛泽东紧接着问:“那彝人下跪是先跪左腿还是右腿呢?一下还把刘伯承给问住了,他当时还真没太注意。
你要问了,这国民党追兵在后面紧追着呢,几万人急着过河,毛泽东不抓紧和刘伯承商量渡河的办法,怎么还有闲心在这扯闲片呢?这就是毛泽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最关键的看点就在这儿:
全军集中从安顺场渡河已完全不懂可能,红军的高明操作是,决定兵分两路,一师和干部团在安顺场渡河,编为右纵队,沿大渡河右岸前进;二师和五军团编为左纵队,沿大渡河左岸前进。两路纵队沿大渡河夹岸突进,火速抢占泸定桥。大队红军随左纵队前进,从泸定桥过河。
毛泽东和几位红军大咖边喝着米酒,边在谈笑间把红军过河地点方左定了下来。
喝着米酒决定了分兵抢夺泸定桥
有人说了一句:万一泸定桥过不了河呢?毛泽东沉吟一下说:“假如两路不能会合,被分割了,刘、聂就率部单独走,到四川去搞个局面。”
红军分兵前进示意图
红军先分兵两路,再沿河而上夹击拿下泸定桥,大军在泸定桥过河。
最后,林彪杨成武率领的红军左纵队先行到达后,二十二勇士(十八勇士冲过泸定桥)仅牺牲四人,就直接强攻拿下了泸定桥。即使当时左纵队强攻没拿下泸定桥,当晚凌晨二点,刘伯承聂荣臻的右纵队就到达了右岸泸定桥头,也可从守桥川军背后把守桥川军消灭。这是个确保胜利的双保险分兵战术,也是红军成功的关键!
二十二勇士成功抢夺泸定桥
那么石达开是怎么操作的呢?
石达开部队到大渡河安顺场是5月14号,从季节看比红军早十天,河水要小一些,但是他没找到船,就先扎竹筏渡河。扎好了一个竹筏慢慢渡过去了一两百人天就要黑了。石达开觉得渡过河的人太少,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就又让他们先渡回来,等第二天多扎好几个竹筏再一起渡河。
第二天上午,石达开部队正抓紧扎筏呢,结果河对岸已经有清军赶到了。清军赶到后,立即支起土炮、火枪严阵以待石达开部队渡河。战机稍纵即逝啊,石达开头天撤回渡河的部队,是个致命的错误,就已经失去了成功渡河的机会。
石达开眼看河对岸被清军占领,急忙催促大军乘着赶制的十几个竹筏同时渡河。恰好昨夜下了大雨,河水爆涨,竹筏不再像昨天河水静流时那么好控制,多数竹筏一下水就被汹涌的河水冲走冲散了,剩余两个竹筏坚难的朝对岸划过去,但在清军火炮和火枪的射击下,迅速连人带筏沉入水中冲走。
石达开就这样在安顺场折腾了几天也过不了河。也许他一直在等什么机会,但是他没有等到。也失去了强攻泸定桥的机会,估计他部队的战斗力也强攻不下来泸定桥。最后被清军和当地土司武装团团包围。手下建议诈降,清军也答应投降不杀。结果,投降后押解成都被凌迟处死,年仅三十二岁。
看出红军和石达开的用兵区别了吧。原本石达开也是能如红军那样分兵操作的,可是他脑子就短路了,把已经过了河的部队又叫回去了。这是一个战机,被他错失了。他没如红军那样采用分兵渡河战术,导致全军覆灭。
其实石达开原本比红军还多一手。恰恰是他以为应该有的一手,导致了他误判了形势。
石达开在云南出发前,就把自己部队兵分成了三路,一路留在云南,牵制清军对他主力的追击,另一路作为先头部队在主力部队前就早一个多月渡过了金沙江,也渡过了大渡河。那时,初春的河水很浅,渡河容易。但是先头部队忠心耿耿的老将赖裕新,在会理一带遭到当地土司伏击,不幸阵亡了。副帅郑永和接替指挥全军。老将赖裕新的不幸阵亡,也许是天意要亡石达开。
如果郑永和忠心耿耿回头来接应石达开大军渡河,那石达开也许和红军一样北上川西了。可是郑永和完全不顾策应石达开的任务,把后面没渡河的自己的领导石达开和率领的主力部队丢下不管,直接率部走了,一路狂奔,经天全、邛崃、什邡、平武等地,逃到甘肃陇南,最后到达陝西与陈玉成的残部会师,转战多地后,最终被清军消灭。
所以,石达开不仅在分兵渡河的战术上逊于红军,部队战斗力上逊于红军。同时说明了信息对于战争的决定重要性。石达开没有与早已渡河的赖裕新、郑永和部取得联系,没有得到先头部队的应有的策应,这是不应该的失误。红军长征途中,无论在何种危急情况下,各部队的电报沟通都是及时畅通的,部队行动是一致的,不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石达开部队里没有共产党这样的组织核心,他无法完全掌控部队。
退一步说,就是郑永和回头接应石达开过了河,一起如红军一样,也到了陝西,他们没有共产党这样的组织核心,最终还是改变不了被清军团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