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国民政府集结湖南、广东、四川、云南以及中央军各部队,总计26个步兵师30余万大军,对正在抢渡湘江的红军纵队发起猛烈进攻。湘江江面炮火连天,携带沉重物资的红军队列损失惨重。

为了掩护主力纵队顺利渡江,中革军委对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下达命令:留在湘江东岸,不惜代价,阻击敌军脚步。

时任红三十四师长的陈树湘,毫无惧色地接受了阻击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江血战

陈树湘,籍贯湖南长沙,生于1905年,出自一个穷苦的佃农家庭。他成长的年代,湖南正经历着磅礴的农民运动,革命的思潮如同烈火一般席卷农村大地,这也成为陈树湘革命爱国思想的启蒙。

1921年前后,陈树湘偶然结识了定居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在他们的指引下逐渐接触到党的革命事业。自1925年成为党员后,陈树湘开启了漫长的征战生涯,历经秋收起义、根据地反“会剿”、反“围剿”战争,久经沙场考验,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合格的指战员。

1934年3月,他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适时年仅2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树湘画像

红三十四师正式编成于1933年6月,下辖一零零、一零一、一零二三个步兵团,其中两个团的兵员皆是福建宁化县子弟,宁化人民为革命事业亦付出了无数鲜血。

1934年10月,随着苏区的反围剿形势不断恶化,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自10月18日起,陈树湘便率领三十四师将士作为全军后卫,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出色地完成了数次后卫任务。

到了11月下旬,红军纵队在湘江河畔陷入了敌军布下的重重包围当中,全军数万将士危在旦夕。为了挽救红军免于全军覆没的命运,必须有人留在湘江东岸阻击敌军。

时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亲自向陈树湘传达了中革军委的军令。命令下达时,刘伯承不由得眼眶湿润:战场凶险,此番上阵,没人知道会不会是永别。但军令如山,身为军人,便必须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刘伯承

陈树湘神色坚定地接受了军令,带领全师与会干部严正宣誓:“请军团首长转告朱总司令、周总政委,三十四师坚决完成军委交给的任务,为军团争光!”

1934年11月28日,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六千将士开赴阻击阵地,开始了最后的后卫使命。

阵地战打了整整四个日夜,全师将士在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下浴血奋战,尽管损失惨重,但仍然牢牢坚守着阵地。12月1日,红军主力纵队终于顺利渡江,跳出了包围圈。中央红军的危机暂时得到解除,三十四师的后卫使命圆满完成。

但此时,三十四师的将士也已经走不了了。渡江的浮桥被敌军炸毁,各个渡口依次被封锁。湘江东岸遍地是敌军,红三十四师是东岸最后的红军部队。此前还有红六师第十八团的部队留守东岸阻敌,也在桂军八个团围攻之下全军覆没。

陈树湘清楚,最后的时刻将要到来了。他召集全师仅存的一千多名将士,向他们发布了最后的战斗动员:去湘南打游击,为全师保存火种。倘若突围不成,便战斗到最后一人,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从12月2日开始,陈树湘率领残余的将士在重兵包围之下坚持作战。12月12日,他在率部渡河时,遭遇对岸敌人突袭,腹部中弹,行动不便。陈树湘忍着剧痛继续转移,又再次遭遇敌人伏击,最终在一处破庙里孤身被俘。

被敌军发现时,没人敢相信,面前这个不似人形的战士竟会是一名红军师长。在确认了陈树湘的身份之后,敌人欣喜若狂,特意找来了一顶轿子,将他小心翼翼地护送到驷马桥镇的一间药铺里,命令药铺老板的何湘悉心照料。

多年以后,何老板回忆起那一幕时,如此描述道:陈师长很魁梧,四方大脸,满脸胡子,讲话很干脆。何正生从轿子里把陈树湘扶进屋,坐于炭坑边烤火。
何湘问:“你是师长?”
“我是师长,姓陈,长沙北门外人,叫陈树湘。”
“你在江西打过多少仗?”
“经过数百仗,受了十几次伤。”
他想起身给老板看满身的伤痕,却因伤势过重行动不便,只能作罢。

这便是陈树湘留有记录的最后一段话。

第二天,敌人将陈树湘从药铺里接走,何老板便再也没见过他了。再后来,听人说,陈树湘师长在半途上,撕开了小腹的伤口,拉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

陈树湘曾许下誓言,要“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做到了。

实际上,除开少数分散突围,或藏匿于百姓家中躲避搜捕的幸存者,整个红三十四师六千余将士,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了。

悠悠岁月流转,壮士英魂犹在,国家已然换了一派新人间。烈士泉下是否会为之欣慰,便看我辈青年如何奋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