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烟盒的顶盖或纸张裁剪下来,简单折叠制作成小卡片,孩子们三五成群,轮流拍打地面、桌面制造气流,谁成功让卡片翻面,便能赢走这张卡片。一段时间以来,在少年儿童群体中,这种“烟卡”游戏悄然风靡。
游戏玩法并不新奇,和以前孩子们玩的“打画片”等游戏如出一辙。不过,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导致一名8岁小学生的双手指出现了脓疱、糜烂和结痂,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皮肤科接诊了一名8岁的小学生张小凯(化名),小凯的双手指出现了脓疱、糜烂和结痂,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瘙痒感。医生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孩子双手感染的原因与他沉迷的一个“爱好”分不开。
据了解,8岁的小凯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生。自从“拍烟卡”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起来,小凯也成了这种游戏的爱好者,几乎每天放学后会和小伙伴们相约在小区里玩“拍烟卡”游戏。
长时间的手部拍打地面导致小凯的双手皮肤与地面频繁摩擦,出现了红斑和脱皮现象。
而且,对于父母的劝阻,小凯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在放学后和伙伴偷偷玩烟卡。随着情况逐渐恶化,小凯的双手指出现了脓疱、糜烂和结痂,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瘙痒感,这才被父母强制带到医院治疗。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瞿勇指出,小凯的双手皮肤损伤是由于长时间与地面摩擦形成的摩擦水疱合并感染。这些水疱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合并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进而引发脓疱或病毒性疣等皮肤问题。针对小凯的病情,瞿勇开出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手部护理方案。他强调,对于较小的水疱,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但较大的水疱则需要在消毒后用针刺破抽出疱液,并外涂防止感染的药物。对于已经合并感染的部位,则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此后一定要停止拍烟卡的游戏。
瞿勇提醒广大家长,儿童的皮肤角质层相对较薄,更容易受到损伤。一旦孩子出现皮肤损伤,应及时休息,减少局部摩擦,并进行适当的局部处理,以避免出现脓疱、糜烂等皮肤感染症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记者查询发现,已经有多名儿童因“拍烟卡”进了医院。
9岁男童因拍“烟卡”导致腱鞘囊肿
“哎呀,好痛啊。”今年7月下旬,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小儿骨科诊室里,随着陈嵩医生轻轻按压,9岁的明明喊出声。
只见明明的右手手背明显肿出一个肿块,蚕豆大小,摸上去有囊性感,还会滑动。陈嵩医生判断,像是频繁用手引起的手背侧腱鞘囊肿。
果然,明明的妈妈忍不住和医生“吐槽”,孩子从放暑假开始,每天都和小区里的小男孩们一起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外面,也不知道为啥手就肿了一块包,还喊疼。
在陈嵩医生询问之下,明明这才说,他每天都跟小朋友拍“烟卡”,“可能拍太用力了”。明明还掏出一张用烟盒折叠成的小卡片给医生看。只见他右手手背拱起,用空掌心反复拍击桌面,直到把卡片掀翻。陈嵩医生瞬间了然。
经过相关辅助检查,陈嵩确诊孩子的确是腱鞘囊肿,病因很大程度与玩“烟卡”相关。
据介绍,腱鞘囊肿也叫“鼠标手”,经常使用鼠标的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很少见到儿童因为玩某项游戏出现这种情况。
陈嵩医生分析,孩子拍“烟卡”时,手部需要机械地、高强度地重复同一个动作,致使腱鞘和肌腱频繁摩擦而出现劳损,引发急性炎症或囊肿。
好在,明明的家长发现还算及时,目前明明只需要注意手部休息,就能逐渐好转。如果孩子刻意隐瞒,父母也疏于观察,囊肿就可能继续增大,导致需要手术摘除。
有孩子玩“烟卡”用力过猛导致骨折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的一则报道,近日河南濮阳的一位家长晒出儿子骨折拍的片子。细细追究原因才发现,儿子是因为玩“烟卡”时用力过猛,可能不小心拍到了石子或台阶上,没想到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图片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
无独有偶,河南周口的一位“小孩哥”因为沉迷“拍烟卡”把手拍破了,还引起了感染,只能在手上抹上药粉,让人见了又心疼又觉得好笑。
图片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
相对于前面这两位“小孩哥”,后面这位的经历更是凶险。
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鹿邑一名8岁男孩为了捡河边的烟盒,不慎掉进河里。周围好心人听到动静赶来救人时,孩子已经沉入水里,只能看到两个脚底板。危急时刻,路过的一名姓朱的男子立即跳河救人,他扎了三四个猛子才摸到孩子的腿,后来和一个大爷共同把孩子抬上岸进行急救。万幸的是,孩子送医后经过救治已经出院。
疏堵结合,引导学生健康游戏
“烟卡”游戏为什么会在小学生中风靡?学校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专家分析,“烟卡”游戏之所以风靡,是因为其满足了小学生游戏、社交的心理诉求,跟集卡、玩卡游戏有相似之处,虽然不是香烟,但是属于烟草制品的衍生品,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心理咨询师 蒋婷婷:孩子们好奇心重,喜欢模仿,烟盒上残留的味道其实不亚于二手烟,应用心理学上的“熟识效应” 会左右孩子的偏好, 可能染上烟瘾。其实游戏的本身没错,只是载体错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烟卡游戏容易让孩子们上瘾,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去收集烟卡。其次烟卡让孩子过早地了解香烟。了解香烟的品牌、价格、味道,同学之间相互炫耀,产生攀比心理。
“烟卡”游戏的蔓延,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
学生家长 李女士:有时候在地上捡,有时候在垃圾桶里找,有的时候玩起来比较痴迷一点,玩这些东西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学生家长 刘先生:他输完了怎么办,父母给的烟卡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会不会去买烟?然后他会不会去偷,会不会抽烟,我也担忧孩子们会因为玩烟卡而过早地接触烟而尝试着去抽烟。
有观点认为,“堵”不如“疏”。一些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烟卡的潜在危害。还有不少学校设立了多种兴趣课程,并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到户外,参与羽毛球、足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烟卡”游戏易上瘾、隐患多,立规矩、防沉迷是必要的。但要想达到目的又不引起逆反心理,就得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就校园是否应禁止“烟卡”,湖南浏阳市道吾小学专门组织了一场“辩论会”。家长、老师、学生平等交流、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烟卡”不进校园的共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游戏跳蚤市场”,鼓励孩子们在健康向上的游戏中发挥创意。相比简单地禁止,这类做法效果好得多。
教育是沟通的艺术。因势利导,主动沟通,学会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的渴望,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讲明利害,或许就能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解。
每一代人的成长路上,都有各种广受欢迎的游戏,令一些人沉醉其中。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游戏制作更加精美,形式更加多样,获取渠道更加便捷,防沉迷难度不断增加,必须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聚全社会之力,织密防沉迷网络,提供更多替代选择,相信能让孩子们的生活既节制有度又不失乐趣,让他们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袁野 综合 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杭州网、央视新闻、福州晚报、春城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