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
创业计划竞赛中
山东交通学院项目《“智”伴远航 “仪”路同行
——船用燃料油稳定性检测与智能诊断系统》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荣获国家级金奖
实现了学校
参加A类竞赛的历史性突破!
他们也遭遇挫折
但从不曾言败
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敢想敢创、砥砺前行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国家级金奖获奖团队背后的故事
《“智”伴远航 “仪”路同行——船用燃料油稳定性检测与智能诊断系统》项目团队成员由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不同专业的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团队骨干成员综合成绩平均排名专业前8%,多名同学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项目由贾风光、孙洪源、王华奇、于福临和于利民共同指导。该项目致力于解决船用燃料油稳定性检测难题,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对燃料油稳定性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诊断,为降低船舶故障率、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提供了有力支持。
梦想起航:怀揣热忱踏上挑战之路
“由于专业特性,我经常跟船上的‘老轨’交流探讨,了解到低品质的船用燃料油频繁引发船舶发动机故障,进而造成航行安全事故不断。”在项目负责人马钰骁看来,如果能用自己所学设计一款船用燃料油稳定性智能诊断系统,就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也能学以致用。“项目的创意想法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赞成。”作为班长,马钰骁和学院同为班长的周西光发动有意向参与项目的同学们一起组队,大家一拍即合,开始了挑战之旅。
项目启动后,贾风光老师带领团队师生投入了紧张的研发工作。面对技术瓶颈和实验难题,大家反复研讨、不断试验,实验室也成为了大家每天必约的“打卡地”。
项目研发的过程并不顺利,团队在研发燃料油稳定性检测仪的过程中,发现红外光传感器始终无法达到预期要求。这个问题让团队陷入了困境,因为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整个项目都将受到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大家互相鼓励、一起探讨和研究,最终攻克了沥青质解聚及再聚集机理研究难题,通过3000多次实验优选了特定近红外光波长等18项系统参数,使重复性误差降低50%,再现性误差降低67%,自主研发了一种近红外光重质燃料油稳定性检测技术。
逐梦前行:厚积薄发只为那一丝机遇
“科研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贾风光老师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不仅在技术上给予了他们很多指导,更在精神上鼓舞着每一位成员。团队成员周西光负责开发系统的核心算法,由于技术难度高,在多次尝试后仍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使他倍感挫败,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在团队成员和老师的共同鼓励下,他重拾信心,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算法,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出了稳定可靠的算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不懈。”回望那段“痛苦而又充实”的日子,周西光感慨万千。
历经一千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项目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研发的船用燃料油稳定性检测仪成功通过了中国船级社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鉴定。研发的智能诊断系统不仅在实验室中表现出色,还在航运企业和燃料油加油站进行了成功应用,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并与三家行业企业达成合作。项目团队已授权多项核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鉴于团队在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中的优异表现,2024年项目团队被共青团中央评选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队”。
有备而来:机遇降临方能抓住金奖之光
“同志们,金奖!”当接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整个团队欢呼雀跃,大家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久久不能平息......
“能够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获奖让我们收获了极大的成就感。我们要带着这份荣誉和期待,继续发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拼搏精神,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推动航运业的绿色发展添砖加瓦,以青春智慧服务交通强国建设。”谈及未来,团队成员们信心满满。
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专业本领
投身科技攻关
助力行业发展
践行报国使命
这个团队,好样的!
声明
本文来 源于山东交通学院。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