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广大青少年成为赓续中华文脉的星星之火?南充以艺教深度融合工作为抓手,在连续8年开办非遗传习班的基础上,又着手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的专家进入校园,言传身教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领域,古老的地方非遗正不断书写着崭新的故事。
艺教深度融合进行时
·2016年3月,川剧·川北灯戏中职高职传习班开班;
·2018年9月,川北大木偶表演和制作中职高职传习班开班;
·2019年9月,杂技魔术中职传习班开班;
·2024年5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艺教深度融合工作方案;
·2024年6月,“南充文艺家之家”授牌暨艺教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仪式举行;
·2024年9月5日,艺教深度融合第二批试点工作启动;
·2024年9月18日,全市首个“杂技与魔术”中小学艺教结合班正式开班……
△滑动查看
“说变就变,妙不可言!”披风一展、一个转身,一张生动的脸谱瞬间出现。上周末,南充清晖阁广场惊呼声、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
精彩的变脸表演,展现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魅力。表演变脸的不是川剧团的专业演员,而是来自南充高中临江校区非遗兴趣班的学生何岭峰。“我是川剧变脸的忠实粉丝,幸好学校开设了非遗兴趣班,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痴迷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现在我可以变换6张脸谱了。”何岭峰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市委系统谋划了以艺教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深化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 引导师生在春风化雨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蓝相续中代代相传,工作做法获得省委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
近段时间,徜徉西河体育公园,不时会遇见流连在文化馆、博物馆、大木偶剧院的家长和孩子。在今年国庆假期,坐落在公园内的四川省大木偶剧院热闹非凡,南充儿童戏剧艺术周(第一季)暨国庆嘉年华系列活动中,精品儿童剧展演、非遗文创产品展销、川北大木偶巡游等配套节目亮点纷呈。无论是在剧院里,还是在广场上,众多年轻面孔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古老技艺的“年轻态”表达。
南充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四朵金花”享誉海内外。
今年6月,梨园蓓蕾·芳华初绽——“川北大木偶传习班毕业汇报演出”成功举办。川北大木偶传习班47名学生毕业,其中大部分学生进入了四川省大木偶剧院,300多年的非遗传承再添“生力军”。“大木偶传习班学生顺利毕业,从校园到剧院,这是南充在艺教深度融合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如是说。
移形换位、双坛后空翻上肩、抖轿子上三节……舞台上,小坛大坛轮番飞舞在演员的头顶和肩背上,上演了一场“惊、险、奇、美”的视觉盛宴。杂技节目《太极·坛韵》曾荣获国际杂技最高奖之一的“金狮奖”,南充杂技魔术传习班培养的2名学员也参与了节目演出。目前,传习班的学员们已相继在国际国内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推动了非遗技艺的传承。
南充杂技节目《太极·坛韵》荣获国际杂技最高奖之一的“金狮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作为文化大市,南充现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745项,包含了联合国非遗代表性项目阆中皮影、南部皮影,还有国家级6项、省级43项、市级118项,其中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四朵金花”享誉海内外。
品类如此众多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南充把深入推进艺教深度融合列为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件大事之一。
作为全省率先开展艺教深度融合工作的市州,南充怎么融?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编办、教育、财政、人社、文旅、文联等单位积极配合,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集中研讨,集众智、聚群力探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方法,在充分调研、全面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文艺院团协会进校园 促进艺教深度融合工作方案》。
川北大木偶非遗传习班的学员们正在排练。
《方案》系统谋划了“学校+院团/协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做法,按照“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全市铺开”三步走路径,有序推进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进校园,通过开设艺教结合班、非遗传习班、非遗兴趣班、文艺师培班等4大特色班,开展文艺活动指导、文艺专题教育、文化艺术师培、实践基地建设等8项融合工作,全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兴趣、培养爱好,进而感染家庭、影响社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走进南充高中文峰校区艺术中心,训练室传来阵阵数拍声,“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的学生正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练习跟头、前桥、后桥、倒立等杂技基本功。
今年9月,全市首个“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开班。
今年秋季,由南充高中文峰校区和南充市杂技团联办的全市首个“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在南充高中文峰校区正式开班,首批22名8岁至12岁的学生,将进行杂技与魔术基本功、舞蹈形体基本功、舞台表演基本功、艺术理论等专业课程以及文化课程的学习。
据了解,南充高中文峰校区“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的学生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文化知识,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同步开展6年文化和专业学习,并需在初中三年级通过考察后,以艺体特长生身份参加中考。成绩达到要求的学员,择优录入南充高中文峰校区高中部就读,并有机会被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直接录取,进入杂技魔术传习大专班深造直至毕业。
全市首个“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学生正在开展课堂训练。
“杂技要从小练起,以前团里招收的孩子,主要是进行杂技方面的训练,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孩子们的文化短板和艺术深造瓶颈较为明显。”南充市杂技团党支部副书记唐军说,开展艺教深度融合,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但可以练就扎实的杂技基本功,而且还掌握了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提升艺术水平会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是南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在南充,艺术与教育“双向奔赴”的实践还有很多,以南充高中为例,该校在开设“杂技与魔术”艺教结合班的同时,还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南充歌舞剧院、南充市川剧团、南充市杂技团共建“艺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多渠道推动艺术人才的协同培养。
非遗特色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竹编、合唱。
“五星育新小学作为南充市艺教深度融合首批试点学校,创造性开设了20余门艺术课程,打造了合唱、舞蹈、话剧、朗诵、器乐、曲艺6个社团,开设了清音、书法、金钱板等非遗兴趣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星育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谭茹月说,通过学校和院团、协会深度合作,将进一步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南充艺术教育生态环境。
按照“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全市铺开”三步走路径,在学校试点方面,南充已经实现首批14个试点学校与6个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深度合作,开设了木偶、剪纸、竹编、清音等各类非遗特色班17个。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陇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何小锵走进校园开展剪纸技艺培训。
“首批试点成效明显,今年9月正式启动了第二批试点工作,试点学校总数达到了35所。”南充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学校、文艺院团、文艺家协会三方携手,将激发出更加蓬勃的动力,让南充艺教深度融合工作走向深入。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历史记忆的赓续,是文化基因的更新。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汲取能量,这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肩头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大型原创杂技情景剧《东方丝源》获第五届四川文华剧目大奖,杂技魔术传习班部分学员参与演出。
南充拥有32个文艺组织,11300余名会员。近年来,在广大文艺工作者勤奋创作、辛勤耕耘下,全市文艺工作生机勃勃、文艺事业欣欣向荣,成功斩获了群星奖、文华大奖、金狮奖等全国全省重点文艺奖项和世界级奖项。
如何更好发挥文艺人才资源优势,梯次培养文艺人才队伍,推动南充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今年以来,南充高中和市杂技团正在积极探索“校团”联合办学模式,他们蹚出的这条新路子,是否可以进一步深化并推广呢?开展艺教深度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南充方案”。
位于南充高中临江校区的“南充文艺家之家”。
思路一拓天地宽。今年6月,“南充文艺家之家”授牌暨艺教深度融合工作启动仪式在南充高中临江校区艺术中心举行。自此,南充10个市级主要文艺家协会正式入驻“南充文艺家之家”,南充市杂技家协会入驻南充高中文峰校区。
“南充高中临江校区艺术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有专业的训练、展演和办公场地,各个协会可直接‘拎包入驻’。”南充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文艺家协会集中入驻后,全校师生和艺术家共享艺术空间,推进艺教深度融合的基层实践,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南充市杂技家协会专家在南充高中文峰校区对艺教结合班学生开展专业培训。
“文艺家有了自己的阵地,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了新平台,为南充艺教深度融合工作创造了新条件。”南充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团结引领南充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将“南充文艺家之家” 打造成南充艺教深度融合的示范地、优秀文艺家的聚集地、各类文艺人才的孵化地、高端文创产品的研发地。
如今,丰富多彩的艺教深度融合各项活动在“南充文艺家之家”蓬勃开展:南充市曲艺家协会指导学生曲艺表演,掌握变脸技巧;南充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带领学生们进行泥塑创作,传承泥塑技艺;南充市书法家协会辅导学生练习书法,筑牢书法根基……
丰富多彩的艺教深度融合各项活动在“南充文艺家之家”蓬勃开展。
行走在南充的校园,每一个人都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遇,每一个地方都上演着文脉赓续的故事。
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南充故事”。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