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志愿军和美军永远都不会忘掉1952年10月14日这一天,原本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但是炮火硝烟和石屑泥粉遮蔽了整个天空,战后的幸存者在回忆的时候一致认为那是个阴天。
战场上硝烟滚滚
一:“摊牌行动”,范弗利特揭开进攻序幕
联合国军此次的进攻命名为“摊牌行动”,这个作战计划是范弗利特亲自拟定的,9月初的时候,范弗利特站上五圣山阵地对面的鸡雄山,他指着五圣山前的两个小高地告诉美军第9军军长詹金斯少将说道:“这两个高地跟楔子一样阻挡在我们的防线上,我们必须要拿下这两个高地。”
美军指挥官在阵地前
范弗利特所说的两个高地就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它们是志愿军15军三十里防线上两个不起眼的小高地,志愿军司令邓华和15军军长秦基伟这次都失算了,五圣山地区地形陡峭,不利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所以在绵延的防线上,这两个高地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每个高地上仅有一个连队驻防。
志愿军战士防守阵地
范弗利特为了此战是做了精密的安排,他打破常规没有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因为那里有志愿军最精锐的部队,其中就有38军的114师和15军的44师,这两个师几乎可以说是志愿军里面的王牌部队,他们联手构筑了一道铁闸防线,范弗利特自知如果选择这里进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所以他反常规的选择了五圣山的45师。
秦基伟在地图前研究敌人
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战场那就是“地狱”
三百二十门大口径火炮和几十辆坦克同时向这两个高地猛轰,平均每秒钟有6发炮弹落在志愿军这两个连队的阵地上,弹落处石屑纷飞,弹片如雨。天上则是上百架轰炸机和强击机轮番轰炸,重磅炸弹呼叫着冲下来把花岗岩炸成粉末,凝固汽油弹则把山头烧的烈焰冲天。一天时间呢,两个山头就被削低了两米,坚硬的石头被炸成了碎屑,一脚踩下去直没膝盖。
范弗利特弹药量
面对敌人这样的炮火,志愿军在事先挖好的坑道里躲避,即便在做到极致保护的坑道里,志愿军战士们仍不可疏忽,战士们被炮火震的满嘴流血,据当时战士回忆,当时的感觉完全错乱,脚底板被震的发麻,屁股似乎随波漂流,有些战士熬不住了躺下休息再也起不来了,是被活活震死的。
倾泻炸弹的美军轰炸机
埋在地下的通信线路早已经被炸断了,阵地上的两个连队也已经跟指挥部失去了联系,45师师长崔建功远远的看着这两个高地上,炸点连成炸点,火光连成一片,如同猛烈喷发的火山口,在经过整整一个小时的炮击之后,美军在几十辆坦克的掩护下开始进攻了。
美军步炮协同进行进攻
三:尸山血海,敌人为此付出了百倍的伤亡
面对着敌人步兵的进攻,阵地上的战士们极具智慧,他们知道敌人的火力猛烈,所以都是以班为单位到地面阵地上阻击,其他人躲避在坑道里,美军步兵第7师两个团轮番攻击597.7高地,韩军第2师攻击537.7高地,在这一天的战斗力,美韩军一共投入了七个步兵营十八个炮兵营和几百架的飞机,对付志愿军的两个连,仅仅炮弹就落下了三十万发。与此同时,志愿军的两个连队也打尽了四十万发子弹,上万枚手榴弹,几乎耗尽了所有的战前储备弹药,战况惨况可想而知。
顽强的固守阵地
这一天的激战过去了,两个志愿军连队伤亡惨重、弹药耗尽,被迫放弃了地表阵地而转入了坑道,直到夜幕降临,志愿军指挥部还是没有确定敌人的进攻方向,在几十公里的战线上到处发动佯攻,甚至还搞了两次两栖登陆作战演习放烟雾弹,范弗利特成功的迷惑了志愿军将领。
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阻击敌人
此时的志愿军15军的炮兵部队全部被拉到了其他方向上去了,45师师长崔建功一天来坐卧不安、粒米未进,他的炮兵部队和主力并不在这边,但是这里却是硝烟四起、炮声如雷,直到傍晚,前沿阵地传来消息,两个阵地已经失守,部队被迫转入坑道,崔建功一听急了,兄弟部队之前夺下来的阵地是坚决不能在我们45师手里丢掉的,当天夜里四个连的志愿军战士在没有炮火的掩护下厮杀了两个多小时,夺回了日间丢失的阵地。
秦基伟将军
结语:
从这一夜的反击开始,上甘岭地区开始了为期43天没日没夜的战斗。
10月14日这一天,注定是秦基伟将军最难忘的一天,焦急如焚、束手无策,他在三天后的日记中写道:在我军阵地前,由西向东都是紧张的。
(笔者专注近代战争史题材的整合和创作,持续贡献优质内容,请关注我)
(因为此篇文章为历史领域内容,所以配图均来自于网络资料库,如有侵权,联系必删,敬请见谅。)
参考文献《决战朝鲜》、《最寒冷的冬天》、《最后的战斗》
多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