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都不太友好。究其原因,有现实利益的冲突、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矛盾。但从本质来说,主要是近代以来日本对周边国家的侵略,以及二战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
如果我们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对于同处于亚洲地区,同样遭到日本侵略的东南亚国家对日本侵略历史持包容甚至淡忘的态度。近年来日本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东南亚国家表现出的是一种观望,或者说是麻木的态度。
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这种态度实在让其他国家实在费解。尤其是饱受日本侵略的中韩等国家。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1.历史民族因素
在新航路开辟前,东南亚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其时大多仍然为氏族或部落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仍未出现,相应的国家观念没有产生。新航路开辟后,东南亚国家先后成为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殖民地,这些列强拼命输出他们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这就导致东南亚地区本来淡薄的国家主权观念就更薄弱了。
因此,二战期间日本的入侵,其实并没有激发东南亚民众对日的民族仇恨情绪,对于他们来说,日本的入侵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新的主子,更何况这个主子给了他们之前从未有过的权益。因此,东南亚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对二战日本的入侵奋起抵抗。
另外,东南亚国家大多为多民族国家。比如菲律宾有90多个民族,印尼有100多个民族,越南、缅甸民族也多达50多个。各个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也拥有复杂多样的宗教信仰。
因此,近代时期的西方列强往往利用多民族以及教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了东南亚地区各民族间情感的对立,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统一,也间接影响了东南亚民众民族意识的养成。因此二战日本的入侵,并没有激起东南亚人民的民族仇恨情绪,反而是对日本的入侵比较沉默。
2.二战日本的特殊政策
在不同的占领区域,日军会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东南亚,前期主要采取军政府管制,到了战争后期,日军采用联盟的形式。在默许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后,日本会和当地政府达成同盟,进而起到控制的作用。
以印尼为例。日军占领印尼后,为了笼络印尼群众,当局采取了一些迷惑和“恩惠”措施。比如公开发动抢劫华侨商店和住宅的活动,甚至让当地人打开荷兰公司的仓库进行洗劫。印尼群众尤其是资产阶级分子因此大发其财,他们对日军政当局感激涕淋,甚至将“大日本”看作是发家致富的“财神”。为表示亲善,日军政当局将印度尼西亚的红白旗和日本国旗并行挂在军用车上。
为了进一步迷惑印尼,日本在大力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中,无耻的加入了印尼人与日本人“同族同祖”,并极力将日本打扮成拯救印尼民众的解放者。随着后期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溃败,为了进一步引导印尼加入对盟国的作战,加入到所谓的“圣战”中,日本又释放了大批当年荷兰人监禁的一些印尼政治犯,然后这批政治犯对日本感恩戴德的同时,又忽悠了大批文化水平低下的印尼人加入了日本的“大东亚战争”中,当了炮灰。
二战后期,在印尼国内民众要求独立的浪潮声下,日本无奈,又假惺惺的同意印尼实现民族独立。日军的这些举措,又一步拉拢了印尼的上层精英,这批所谓的民族精英对日本的好感又加强了不少。
印尼的独立虽然是在日本败局已定和印尼民族主义者的努力下实现的,但毕竟是在日本统治集团允许和指导下实现独立的。再加上印尼独立不久后,曾统治他们近 400年的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这更加深了印尼民众对荷兰的憎恨以及对日本的好感。
因此,相比中韩等国,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入侵采取的冷漠、麻木甚至好感的态度。一方面是由于东南亚历史上长期遭受列强侵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东南亚的主权国家以及民族主义意识基本没有。另一方面,日军在占领期间的种种迷惑政策,与前期其他西方列强高压殖民手段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导致了东南亚群众对日本的这种态度。